肠造口并发症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价值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肠造口并发症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价值体会

董亚芸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   上海 200940

【摘要】目的:探究肠造口并发症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38例/组,对研究组行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对照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比两组医护人员护理知识知晓率、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并发症方面,研究组发生率更低(P<0.05);在医护人员护理知识知晓率、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方面,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肠造口并发症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效果极佳,可提升医护人员护理知识知晓率与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有效改善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肠造口并发症;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导致肠造口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1]。现阶段,肠造口是外科医生对肠道外伤、肿物、畸形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据临床数据显示,该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但若无有效的护干预方式,术后患者恢复不佳,直接导致其生理、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还易引发肠造口皮炎、脱垂、狭窄及旁疝等并发症。基于此,本文对76例肠造口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究肠造口并发症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组中,有19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区间为26~75岁,平均年龄(45.42±3.85)岁;对照组中,有19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区间为25~74岁,平均年龄(47.77±2.54)岁。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如保持室内通风、遵循医嘱给药。对研究组患者行持续改进质量方法,具体包括:(1)通过观察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前制定预见性措施;(2)成立医疗小组。定期对组内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逐渐完善模式中的不足之处;(3)向患者发放该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手册—《造口护理手册》,普及护理知识;(4)由手术医生、围术期护理人员共同探讨造口定位,其选择标准为a:腹直肌处是最适合的位置,术后叮嘱患者多加注意,防止出现造口旁疝;b:无论患者处于任何一种体位,均可看见造口位置,以达到患者自行护理的目的;c:若是患者有畸形、肥胖过度或坐轮椅的情况,造口位置的选择则另做他说。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率;(2)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相关知识掌握度及医护人员护理知识知晓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 (%) 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

见表 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两组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n/%]

组别

例数

造口旁疝

造口回缩

造口周围粪性皮肤炎症

造口狭窄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8

2

3

1

1

8(21.05)

研究组

38

0

1

1

1

2(5.26)

-

-

-

-

-

4.145

P

-

-

-

-

-

0.042

2.2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相关知识掌握度及医护人员护理知识知晓率

见表2:研究组的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相关知识掌握度及医护人员护理知识知晓率更高(P<0.05)。

表2 两组相关掌握指标比较[n(%)]

组别

例数

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 相关知识掌握度

医护人员护理知识知晓率

对照组

38

15(39.47)

33(86.84)

研究组

38

25(65.79)

38(100)

-

5.278

5.352

P

-

0.022

0.021

3讨论

肠造口指的是将肠从腹腔拉到腹壁做造口,患者改变排便方式,不在肛门排便,转为由肠造口进行排便[2]。其常见原因可能是肿瘤无法切除、直肠炎、肠梗阻等,诸如各种癌症放疗引发的放射性直肠炎,肠造口也称转流手术,其手术目的是使患者的排泄物不向下流,转变为向上流。据相关文献报道,肠造口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0% ,平均在21%左右。为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为持续质量改进 ,它是一种合理且科学的护理方式,主要强调过程管理、肠造口选取原则、质量控制与改进[3]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并发症方面,研究组明显更低(P<0.05),表明给予肠造口患者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原因:首先,医护人员针对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已制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间接减少的并发症。其次,由医生及护士共同选择肠造口的位置,针对患者病情及自身情况的差异选择肠造口,使患者均能使用最适合自己的肠造口,减少了并发症。在医护人员护理知识知晓率、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方面,研究组的掌握率及知晓率优于对照组(

P<0.05),表明给予肠造口患者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提高医护人员护理知识知晓率及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分析原因:组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于肠造口知识的知晓率。护理人员为患者发放《造口护理手册》,并为其讲解有关护理的健康知识,使患者健康意识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增加其对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度。

综上所述,肠造口并发症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护理知识知晓率及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周佐霖,何炎炯,黄小艳,等. 病变肠管切除手术对比转流性肠造口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晚期严重并发症的Meta分析[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1,24(11):1015-1023.

[2] 殷美云. 持续质量改进在肠造口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0):167-169.

[3] 刘红艳,冯永萍. 持续质量改进在肠造口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J]. 特别健康,2021(14):243-243.

[4] 李玲,何韵彬.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肠造口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和家属造口知识掌握率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3):98-101.

[5] 岳亚丹. 肠造口护理中延续性护理对改善并发症及自我护理的效果[J]. 健康大视野,2020(18):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