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 + 乡村场馆资源”课程建设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综合实践活动 + 乡村场馆资源”课程建设策略初探

钱丽娟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邮编:213126

2017年9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是一所典型的百年乡村小学,周边有广阔的田野、有大片的农业示范园地、有着主题化的生态园实践活动基地……基于独特的乡村资源特色,近五年来,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乡村场馆资源”为课程建设的抓手,丰润了学校的家文化内涵建设,提升着办学品质。

一、紧扣乡村场馆资源,建课程实践体验环境

1.建设劳动教育体验场。以农场为阵地,打造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创意农耕园”、“多彩绣球园”、“奇趣种子园”、“蚕桑丝绸园”,四园一体打造 “我是小场长”项目,架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真切的劳动中培养劳动情怀、劳动观念和习得劳动技能。 例如:学校依托生态园绣球花基地,以“绣球花”为校花,打造最大的校园绣球花基地,让学生在“识花、养花、品花、玩花”的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2.建设乡村农事文化廊。安家小学地处农业保护区,是典型的乡村小学,立足乡村农事、民俗、风情等方面整体设计,其一以传统农事文化长廊中陈列的石磨盘、竹盘篮、老虎鞋等老物件;其二以养蚕成丝、丝绸发展为主题,形成“丝绸之路”的专题文化长廊,成为安家乡村文化的缩影,为孩子们打开触摸历史之门,学生在乡村文化的习得过程中,立下振兴乡村的远大理想,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紧扣资源育人价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

    1.架构“综合实践活动+乡村场馆资源课程”体系   

    立足多元化的乡村场馆资源,学校课程研发团队根据不同的乡村资源论证资源“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融合价值体认、从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维度,研发不同主题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架构详实的课程任务框架。综合实践活动+乡村场馆资源课程,立足生态园的特色以“我是小园长”、“我是小专家”两个主题项目,架构了一至六年级螺旋上升的课后服务的“生态园实践”课程体系:从小学十二个学期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上册“我是生态园的小园长”项目通过六大主题对生态园的了解、熟悉、感知、展现、表达,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生活与自然的有机联系。下册“我是生态园里的小专家”项目,通过各个年级不同的主题在生态园中的实践、探究、创造,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解决问题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

2.构建课程实施新样态

综合实践活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形成主题---探究实践---解决问题---完善认识”全过程,习得经验、获得成果。

在课程实施的基础模型上,根据不同的内容生成课程实施的不同的变式。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领域各不相同,实施的方式需围绕主题内容加以完善,让学生开启研究的最佳路径,掌握最适切的方法去探究未知,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从而培养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目标。

三、紧扣课程特质,架课程实施评价指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到课程建设运作的内部,对课程实施的效度进行具体监控,架构“学生成长”为主题的融合式评价体系。在“综合实践活动+乡村场馆资源”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生态园研学实践为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围绕“过程、结果、发展”三个评价维度,努力建构突出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倡导评价的融合性,注重评价的发展性,超越评价的时空性。

1.过程落地—— “生态园之旅”打卡单

为帮助学生在生态园劳动体验空间中真实地记录有趣的体验经历,刻画难忘的成长历程,留下精彩的成长足印,研发了学生使用“生态园之旅”打卡单。让学生在学校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能经历一次次美妙的“生态园”之旅,一直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为此师生共同设计了“生态园之旅”打卡单。打卡单分为三部分,劳动任务框架、成长目标以及学生在每个年级要完成的体验活动、探究活动和自主活动评价表。各项活动达成目标后,将会给学生盖上“小园长”章和“小专家”章,并颁发胸章。若未能完成则不能盖章、获得胸章,但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继续探索实践来达成目标,在学期内完成即可盖章认证,获得胸章。

2.结果呈现——建构网络化评价模式

初步建构了更具有影响力、推动力的互联网+评价模式,将学生参加“生态园”体验活动的成果作品等通过微视频发布到CCTalk、学校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群、抖音APP等平台,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家长能及时欣赏、点赞、评价、互动等。这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展示自我的舞台,还方便通过互联网带动更多的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学校的项目建设,活跃优秀的民间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真正发挥结果性评价的甄别、激励和导向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乡村场馆资源”课程的建设,紧扣学校的特色文化与发展需求,有向推进。该课程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从宏观层面来看是基于国家、时代发展的需要,中位来看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微观层面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助推学校特色化、高品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