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116052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技术革新等都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外语教育侧重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外语专业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发展的严峻挑战。新时代的社会形势给外语专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外语专业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外语学科的未来发展和语言服务人才的输出。高校外语专业应抓住时代的机遇,面向“新国情”背景下的“新需求”,开拓国际交流合作路径、推动教学信息化发展,培养国家和社会亟需的创新型外语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外语专业;建设路径
进入21世纪,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改变,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外语教育也踏上了新征程,着重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即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中国情怀、全球视野,能在‘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专门人才。”(戴炜栋,2019:5)如何在外语专业建设中体现面向国际化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
1.高校外语专业建设的时代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迎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大大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在世界格局加速演变进程中,随着我国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在国际生活中与世界的对话、交流甚至是抗衡活动范围之广、频率之高、层次之深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吴承义,2018:90)目前,中国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高校外语专业有责任和义务回应时代要求,为国家语言战略服务,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一次全方位变革,将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外语教育同样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与《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我国外语教育信息化从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向融合、创新阶段过渡,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外语教育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正在经历重构和改造升级,形成全新的外语教育生态系统。
2.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标准及需求
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中国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应该具备何种素质是首要问题,关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标准国内学者众说纷纭,曹德明概括了国际化人才六项特质: 一是有全球视野、国际观念,了解当今时代问题、世界发展历史与趋势;二是有民族情怀,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现实国情,有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有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善于学习,适应变化,充分胜任竞争; 四是有参与国际事务、国际经营活动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五是至少精通两门外语,听、说、 读、写、译本领过硬; 六是有跨文化沟通能力,能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曹德明 2011: 3)
新时代人类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难以攻克的科技难题,仅凭外语学科单一领域很难解决新时代的复杂问题。“随着新科学的发展,人类创造了很多新知识,带来了很多技术突破,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基因工程、虚拟技术、5G 技术等,这些不仅与信息学科密切相关,而且与文科联系很近,对文科产生很大的影响。”(樊丽明,2019)这些新技术应用一方面为文科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条件,人工智能翻译、计算语言学等研究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为新文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使得文科研究结果更加客观、精确。新的网络技术为知识传播搭建平台,知识成果共享、协作式研究成为可能。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下,外语专业迫切需要进行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接轨,向社会输送创新型外语人才。
3.探索高校外语专业建设新路径
3.1顺应时代潮流,开拓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传统外语人才培养注重语言技能训练,这也是外语教学的基础环节。外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在夯实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坚定的中国立场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分别从这两个角度阐述国际化转型的方向和路径。高校外语专业的一般以“外国语语言文学”命名,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中也将学习的重点聚焦在语言目的国的语言文学方面。新时代的国际化人才不仅要熟练运用外语,还要以语言为载体,通晓目的国的方方面面,包括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形势等等。2022年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西班牙语专业教学指南》规定西班牙语语言文化研究范围涵盖语言、文学、翻译、文化(艺术、民俗、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和区域国别研究等内容。外语专业促进国际化转型可以将语言教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结合起来,培养“通国家”、“精领域”的国际化外语人才。
目前,高校外语专业主要通过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中的国情文化类课程增加学生的国情知识,而且这类课程普遍是中国教师授课,学生很难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与认识。首先,高校外语专业可以考虑提高国际知识、比较文化和跨文化沟通的比例或者引进国外在线课程,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其次,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内培外引,请母语为目的国语言的外籍教师讲授国情文化类课程,组织教师出国交流学习、定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将国外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文化和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提升教师的外语教学水平,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此外,开拓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加强与国外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高校外语专业应拓宽国际交流渠道,积极与国外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对外交流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实行国际通行学分制管理办法,实行弹性学分制,为学分转换与认定提供制度保障,为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造条件。
外语专业将目光聚焦在外语目的国文化学习上,容易忽视外语专业学生对本国文化的学习。新时代中国需要的是站在中国立场看待世界问题外语人才,这是高校外语专业国际化的立足之本。外语专业应注重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特质之一。外语专业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在研究语言目的国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文化方面的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对中国相应领域的文化了如指掌,讲好中国故事。知识不分国界,外语专业学生通过外语学习掌握人文社科领域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反观中国社会国情,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相关事务具有高度敏感性,为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3.2科技驱动创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能够为外语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基础,保证外语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院校通过为外语专业学生提供改造升级的智慧教室、现代化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创设虚拟与现实融合的课堂学习环境,现代技术融入教学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专业实训实践场景。在“互联网+”时代,外语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知识获取和语言训练不仅仅局限在校内课堂,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和配套设施设备的完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外语。学校应联合互联网平台整合并丰富外语教学资源,打造智能化教学环境。
外语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新时代外语教师应转变思路,主动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适应科学技术与外语教学有机融合的智慧教学环境,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资源整合、交流互动、学习行为分析与评价。在学术研究方面,教师利用语料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话语分析、文学理论研究和翻译研究,转变传统思维,运用新技术分析和解决当今负责的社会科学问题。为整体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通过开展虚拟教研室交流研讨,定期进行研修培训,建立教师信息能力考核制度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智慧教学环境和教师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外语教学的需要,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有机融合的产物,它改变了传统单一、无差别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个性化分层和协作学习。在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构建的生态化教学模式中,教师负责设计课堂的实施,使用任务型教学、翻转课堂和学习社区等教学策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收集并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have all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he teaching mode of traditional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at focuses on skill training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today's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The social situation in the New Era has proposed higher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The level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 construc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foreign language discipline and the output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universitie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times, face the "new nee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national conditions", explor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path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hat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urgently need.
Keywords: New Era;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path of construction
参考文献:
[1]陈坚林,马牧青.信息化时代外语教学范式重构研究——理据与目标[J].外语电化教学:2019(01):12-17.
[2]吴承义.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校外语专业转型发展新篇章[J].外语学刊:2018(06):89-96.
[3]吴岩.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02):3-7.
[4]王志强,王寰.关于高校外语专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文化型、复合型和信息化转型[J].外语电化教学:2013(05):41-45.
作者简介:史晴(1995-),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学位,助教,研究方向: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2年辽宁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内课外相互融通学习新生态研究与实践(编号2022SJJGYB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