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摘要:心理委员在新时代教育机制中承担着稳定同学心理情绪、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重要作用,在中小学教育中迅速普及开来。本文针对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委员的培养机制展开探析,旨在发现培养机制不完善之处,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心理委员;培养机制;教育探析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中小学教育逐渐引入了大学中的心理委员培养机制,希望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时掌握,以便于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
一、探索培养机制,培养心理委员
(一)完善培养机制,提升组织管理效率
心理委员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且缺乏充足生活经验的中小学生而言,想要保证心理委员的工作质量,首先就要确保心理委员对心理疏导工作的实施和心理健康的范畴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因此,中小学心理委员的培养机制必须做到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心理委员的培养能够达到标准,心理委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也能通过培养机制所代表的权威性来获得学生的信任。
例如,中小学心理委员的培养可以撰写相关的工作手册或培养手册,邀请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执笔,严格规范中小学心理委员在工作中的操作行为,一切的培训流程也要按照手册的规划和要求来进行,方便学校和教师组织管理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除此之外,这些手册也可以分发给学校的学生,进一步发掘适合培养成心理委员的潜在对象,并加固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将心理辅导快速传递给有需要的学生,充分发挥出中小学心理委员的培养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学习生活中逐渐完善心理委员的培养机制。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心理委员动力
心理委员岗位与其他的班干部岗位有所不同,需要担任此岗位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强有力的亲和力,在沟通表达和换位思考等方面也需要有出众的表现。同时,由于心理委员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经常接收大量的负面信息,缓慢见效的心理辅导也会引起同学的不信任等原因,导致中小学的心理委员常常出现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使得心理辅导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心理委员的培养机制中注重良好氛围的营造,对激发学生的工作动力也很有帮助。
例如,在心理委员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报、校园橱窗等资源来宣传心理健康的各类知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引导学生正视心理委员的工作价值与意义,从而为心理委员的日常疏导工作赢得更良好的环境。另外,这种氛围的营造也从一定程度上为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给予了肯定,用肯定和鼓励来激发心理委员的工作动力,减少实施心理辅导的各项阻力,保证了心理委员自身的良好感受,这样才能延续积极的态度和高质量的心理辅导效率。
(三)共享交流资源,建设心理沟通平台
中小学心理委员的设立应当以班级为单位,每一个班级中都需要有至少一位心理委员,这样才能应对学生庞大的心理指导需求,同时也能减轻心理委员在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压力。这样一来,在心理培养机制中增设一个交流平台就显得格外重要,让心理委员能够将自己的工作感受与心得进行沟通交流,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通过这个平台来寻求其余心理委员的帮助,从而提升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以及中小学心理委员培养机制的效果。
例如,中小学可以单独设立一个心理委员互相沟通交流的场地,比如闲置的教室、活动场所等等。为了增添场地的使用效率,平时的心理委员培养活动也可以在这里开展,放置与心理指导相关的各类书籍或影像资料,方便心理委员进行阅读学习或自发组织相关活动。另外,中小学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设备来建设这样的交流平台,比如专属于学校心理委员培养的公众号、网站、论坛等等,将心理委员的培养机制、过程以及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公开化、透明化。
(四)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相关宣讲活动
心理委员在中小学的设立是近几年来才开展的教育活动,许多老教师、家长包括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含义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想要培养优秀的心理委员就要先保证一个良好的培养土壤,需要校方、家庭、学生三方都给予正向的反应。因此,在中小学心理委员的培养机制中,前期的心理委员培养宣传必不可少。
例如,传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宣讲通常会局限在学校的范畴中,家长参与以及面向社会层面的活动较少,教师对心理健康辅导的学习也不够深入。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中小学需要组织多次、科学化的心理健康宣讲活动,活动的内容也要更加丰富和具有创意。比如要请家长与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实际的活动感受来让家长、教师以及学生认识到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以及在团队合作中出现问题如何进行沟通和纾解,再辅以专业人士的心理知识讲解,循序渐进地纠正心理健康在众人心中的错误认知,获得大众对培养心理委员这一行为的肯定。
(五)给予明确认同,鼓励心理委员自信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奖励礼物和语言激励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再接再厉,这对中小学生而言是很有效的教育手段。所以,在中小学心理委员的培养机制中,明确的认同肯定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例如,心理委员所做的工作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很大的重合部分,在与学生谈话以及进行心理疏解等方面,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班主任、教师显然有很大优势,因此就会导致心理委员在这种对比下不够自信,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表面功夫”。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肯定心理委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付出是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比如心理委员以同学的身份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能够获得更多教师无法知晓的事情。反复的肯定以及来自教师的认同,是鼓励心理委员不断成长的动力。
二、落实心理指导,协助心理教师
(一)树立带头模范,协助心理教师指导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间接责任人,学生平时有什么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也会来找班干部寻求帮助,是除了教师之外与学生接触最多、最值得学生信赖的对象。心理委员也是班干部的一种,同样发挥着管理班级、帮助同学的作用。在培养心理委员协助心理教师开展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心理委员应当成为供学生模仿和努力的目标,传递健康的心理观念,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减轻心理教师肩上的重担。
例如,学生本身就觉得自己与教师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代沟”,虽然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学生可以与教师有说有笑,对待心理教师的指导建议也认为很有帮助。但是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他们仍然觉得教师和自己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与人生阶段中,不可能真情实感地感受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在面对心理教师时的情感表达总会有所保留,对待心理教师所做出的号召和建议,学生积极响应的情况并不可观。这种情况下,心理委员就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在日常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和帮助同学纾解情绪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来逐渐赢得大家的信赖和尊重,深入了解那些学生不愿意对心理教师敞开心扉的内容,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很好地协助心理教师开展教育指导。
(二)优化班级氛围,灵活实施心理辅助
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各种主题活动的开展是最常见的教育方式,这些主题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待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性,用丰富的活动内容来转变学生的心理状态。但是,由心理教师主导组织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而言总是带有“被命令”的感觉,许多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浑水摸鱼”,并没能从活动中获得什么真正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帮助。在这种问题方面,心理委员也能提供很好的解决对策。
例如,许多学生对心理教育产生反感,觉得这些说词不过是“心灵鸡汤”,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已经在浪费生命、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为此,心理委员可以针对学生不喜欢心理教师组织活动的特点,自发地在班级内发起一些科学的心理活动,比如种植活动。在活动中每名学生都能种一株绿植,从挑选种子开始,一点、一点亲手培育,感受生命从无到有的变化与创造力。这种教育方法能够让学生联想到父母养育自己、教师培养自己的过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自己种植的植物黄了一片叶子都很可惜,那么养育我、培育我的父母和老师,在看到自己自暴自弃的行为之后,难道不会感到痛心吗?让学生理解心理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解决在主题活动中学生出现抗拒心理的问题,由心理委员利用自身的身份优势去协助心理教师、引导学生接纳心理教育。
(三)应用信息网络,更新心理教育资源
我们生活的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帮助,还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如今,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在中小学建立心理委员培养机制协助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网络帮助,利用视听资源来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情绪,及时更新心理委员所掌握的心理教育资源。
例如,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并不是专家,只是经过了系统的培训,相较于普通学生对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概念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想要让心理委员协助心理教师开展心理教育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委员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一些心理教育专家的讲坛视频资料,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来更加全面地讲解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意义、价值,解答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疑惑,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学生的情绪焦虑,同时也丰富心理委员的心理教育认知。另外,心理委员除了在学校中与学生面谈之外,也可以将自己的微信、QQ账号告知众人,鼓励大家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来向自己倾诉问题。因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面对心理教师和心理委员总感觉自己的问题“羞于启齿”,这种线上聊天的方式就能在保留学生尊严的情况下,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方便心理委员和心理教师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心理教育指导。
(四)围绕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简而言之就是:“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创造什么样的人。”在中小学心理教育中,许多时候心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不够长,对每个班级的班级氛围究竟如何、班级管理制度如何都不够了解,所以迟迟发现不了心理教育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而这也是心理委员必须存在的意义。
例如,心理委员也是班级中的一份子,对班级的了解比心理教师更加深入、详细,有些心理教师不了解的情况心理委员十分清楚。像是许多学生想要说出自己心底的秘密时,总是会担心身边倾听的同学会向别人“告密”;许多学生认为违反班规的行为并没有受到过处罚,暴露出教师对班级管理力度的不足和松懈;等等。班级管理的问题导致了班级氛围的不佳,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而这真正的“病因”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心理教师的教育效果才无法令人满意。在这方面,心理委员需要承担起责任,主动与班主任沟通、提出班级管理建议,改善心理教师的教育环境。
(五)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心理委员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包括心理教育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都未能得到充足的重视。目前,心理委员培养机制下诞生的一批心理委员,无论是心理指导方式还是知识储备都稍显稚嫩,平时帮助同学尚且有些艰难,更何况协助心理教师展开教学。
因此,心理委员更应该孜孜不倦地坚持学习相关知识,认真总结每一次心理辅导协助后获得的经验,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关注同学的行为状态与心理情况,通过自身心理教育素养的提升来更好地协助心理教师开展工作。同时,这些心理知识的学习对心理委员自身也是很好的心理疏导机会,先于其他学生一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自我疏导思维,这对担任心理委员的学生未来长久的学习发展而言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委员的培养机制建设发展之路还很漫长,需要师生共同解决的问题与阻碍数不胜数。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心理委员在班级中的作用,中小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心理委员培养机制的构建宣传,为心理委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提供稳固的平台和积极的帮助,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进而达到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宇燕.三阶赋能:中小学班级心理委员胜任力培养路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6):61-63.
[2]翟小华. 中学心理委员培养机制探究[C]//.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三).[出版者不详],2022:76-78.
[3]苗青.优化心理委员培养机制探索[J].办公室业务,2022(10):72-73.
[4]杨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委员综合培养模式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2):69-72.
[5]沈天濯.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对策探析[J].才智,2018(08):119.
[6]魏叶莹.论班级心理委员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J].长江丛刊,2017(21):271-272.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研究课题(2022SXJP06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