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364000
摘要:近年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管理工作的压力和负担越来越重,仅通过辅导员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也难以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积极落实导师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分析自我、认知自我,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将以闽西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详细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落实导师制模式的重要影响和具体落实措施。
关键词:导师制模式;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前言
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学生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甚至较为叛逆,很难服从管理,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要充分分析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通过落实导师制模式帮助学生更好进步和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充分意识到导师制度落实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有意识的应用,但不可否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对导师制度落实现状的了解和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评价。一方面,学生的管理难度不断增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自制力相对较差,且对自己缺乏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由此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弱,在进入高职院校后,被外界环境和网络等所吸引,做出违反学生管理细则的行为。同时,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特别是在今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职业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学生管理的压力和负担。此外,学生的生活环境导致学生的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现阶段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是父母的手中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在学校受到老师的保护和呵护,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是温室中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抗压能力相对较差。当进入职业院校后,学习环境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导致学生面临较多的挫折和挑战,部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刻意放大困难,放大负面情绪,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更会关系到父母对学校的认可,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辅导员的数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辅导员的数量增加幅度远远低于学生数量增加幅度,这就导致辅导员所需面对的工作量相对较大,严重影响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辅导员大多是大学刚毕业或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他们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都相对较为欠缺,阅历不足,在面对学生时很难给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帮助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相对较为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工作开展效率和质量。部分辅导员没有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也不了解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理论,这就导致辅导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略有些捉襟见肘,当遇到较为棘手或较难的问题时,辅导员很难及时作出有效应对,进而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2导师制模式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2.1补充辅导员管理工作
导师制能够有效补充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高职院校对班级进行管理大多是通过辅导员制度,辅导员负责整个年级所有班级的管理,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也相对较多,由此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较大。辅导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能抓大放小,着眼于集体问题或整体问题,对于细小问题很难有精力去解决。比如,对于学生整体所呈现出的问题可以通过辅导员的进一步措施来有效解决,但对于学生个人所出现的问题,可能无法及时被辅导员所感知和解决,这可能会影响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通过实施导师制度,能够有效补充辅导员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更细化、更专注、更具体的关注和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2.2加强情感管理
实施导师制能够有效提升情感管理效果和质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和环境。导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接触较多,也能更多观察学生,对学生有更加细致的了解和认知。通过实施导师制能够让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也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搭建了良好的渠道和桥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师徒如父子”的说法,导师相对于辅导员而言,会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学生更愿意将自己心里的想法与导师进行分享,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也愿意寻求导师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导师是学生的底气,也是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要寻求帮助的人。因此,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够让导师更好了解学生,也能更好帮助学生,无形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2.3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导师制的实施还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助力于国家和社会发展。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下,辅导员负责提高学生的个人品德,加强对学生的生活管理,而导师则负责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似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有时不能同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而通过实施导师制的学生管理方式,则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让导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加强对学生个人品德、思想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全面成长和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教师,让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书育人的理解和认知,提高人才培养的意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3“导师制模式”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3.1转变理念
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和质量,还应当不断转变认识,提高对导师制的重视。首先,学校管理层要充分意识到导师制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要充分意识到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从而充分重视导师制度,要加强对导师制模式构建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和质量。其次,辅导员要正确认识导师制。实行导师制是为了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给辅导员提供更多空间,也让辅导员能够更好专注于各项工作。但并不意味着实行导师制,辅导员就解脱了,不需要再承担任何的学生管理工作和职责。而是应当加强与导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生管理工作,也更好推动学生更好成长和发展。再次,导师自身要加强对导师制度的了解和认知,要充分意识到身为导师应当承担的教书育人的职责,除了要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外,还应当充分提高学生的个人品德和素养,促进学生更好进步和发展。最后,学生也要积极转变理念,要充分认知导师制度。学校要通过宣传,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导师制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要求,从而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导师的帮助,积极与导师进行对接,分享自己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不如意,从而更好确保学生能具备较强的情绪疏解和缓冲能力。
3.2明确导师职责
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效率和质量,还应当不断加强对导师的要求,提高导师的准入门槛,明确导师制度下导师应当完成的工作[1]。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导师的资质要求。导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要能给学生以专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在毕业后中能够取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导师要具备较强的教育经验,能够熟练了解和掌握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可能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能帮助学生进行克服。老师也要具备较强的心理学相关知识,善于倾听学生,善于帮助学生进行疏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导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素养,要自觉拥护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要具备高尚的个人品德,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导师也需具备较强的个人魅力,获得学生的信赖和喜欢,提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明确导师制度下导师应当完成的工作。首先,都是应当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和关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学生能够具备积极健康开朗的思想状态。其次,老师应当指导学生拥有较为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快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师节奏,找到合适的学习途径,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再次,导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辅修、选修、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从而给予更具有科学性的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2]。此外,导师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引导,多带领学生参与科学实践、职业大赛等相关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对专业的认知,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最后,导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要引导学生学会分配好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在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专注度,在休息时也能选择更加健康积极的休闲娱乐方式,有效放松身心。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人际关系,掌握人际关系之间的处理方式和方法,从而有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
3.3加强双向选择
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管理效果和质量,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和价值,还应当不断完善双向选择制度。部分学校在实施导师制时,可能会强制性要求导师成为某个班级学生的负责导师,但导师的个人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不符合某些学生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甚至会增大学生管理难度。因此,必须不断落实互选制度,充分尊重双方的意愿,从而有效提高工作开展效率和质量。首先,应当完善导师库,将导师的个人信息、导师评价、擅长领域、科研方向、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公示,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导师的个人情况,确保学生在选择时能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其次,应当加强导师对学生的选择。在学生选择完导师后,导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信息、学生评价等内容加强对学生的选择
[3]。若学生没有被心仪的导师选择,则可以给学生提供再一次的选择机会,或者在选择时让学生填写第一心仪导师和第二心仪导师,若没有被第一心仪导师选中则自动入选第二心仪导师。最后,可以定期对导师和学生进行调整,若学生与导师在配合一段时间后,发现双方的思想认知、行为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可以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3.4提升导师素质
想要有效提高导师制的影响效果和质量,还应当不断加强对教师的选拔和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确保教师能够真正发挥导师的作用和价值[4]。首先,应当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职业院校对教师的要求相对于高校而言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开展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学校应当提高准入门槛,对教师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较为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有效提高教师个人能力和素质。学校可以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也可以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的方式,积极引进优秀毕业生,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对被选为导师的教师。要通过思想培训不断提高导师的个人认知,要充分意识到导师制模式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而有效提高工作重视程度。通过专业培训有效提高导师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比如,开展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导师具备较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从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开解学生。再比如,开展思政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导师具备较强的思政素养,从而在教育和引导学生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树立个人的价值观。最后,要给导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和渠道,要加强与其他职业院校的沟通和合作,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分享,不断提高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5]。
3.5优化考核评价
想要有效提高导师制的影响效果,还应当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导师的考核和评价。首先,应当制定考核和评价制度,根据导师制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明确考核细则,指定考核标准,从而更好加强对导师的考核,给导师工作提供指引,确保导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其次,应当完善评价主题,纳入导师自评和学生评价。导师自评的过程就是总结和反思的过程,能够帮助导师更好分析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能更好明确在后续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优化和改进的方向。学生评价更加客观,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能够更好的反映导师工作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帮助老师更好完善,不断提高自我。最后,应当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导师的职称评审和工资福利等相挂钩,从而有效提高导师对工作的认知和重视,提高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6]。也可以对考核过程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会有效提高对导师的鼓舞。
结束语
当前部分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存在一些问题,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较重,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不高,影响学校影响和发展。因此,要充分重视导师制度,通过实施导师制度有效提升学生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要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对导师管理制度的重视,要不断优化导师制的具体要求和工作内容,要加强对导师的考核评价,要落实双选制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激励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有效运用[C]//.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南宁论坛论文集(一).,2022:238-242.
[2]樊琦.高职院校三导师制解析——以百万扩招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52):210-211.
[3]刘小泉.本科生导师制:价值、困境与优化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0):137-140.
[4]徐冰,王小娇,马名杰.“三全育人”视域下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浅谈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角色定位[J].河南教育(高教),2020(11):59-61.
[5]张晓莉.新媒体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J].记者观察,2019(15):121.
[6]何志强.双师型、三阶段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构建及实践探索[J].财经高教研究,2021,5(01):51-61.
课题: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内课题《训导光辉照亮工匠人生——论如何发挥训导师制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项目编号:MXZYXDS1914
姓名:黄翠宝(1987.0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福建上杭,专业教师,讲师,硕士,学前教育、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