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配置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初中物理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配置研究

李春涛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峰中学 516400

摘要:课堂前的预习是指在教师上课前,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新的知识的学习。在核心素养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因此,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必要。然而,许多学生对预习的理解不到位,以为通过一次阅读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初中物理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配置策略,从而促进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前;思维导学;配置研究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我国对学校课堂的整体需求与之前对比,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单纯的背书、背书、阅读等方面,转变成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为教师们的教学改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物理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关键途径,所以在此背景下越发受到教师以及家长的关注,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初中物理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应用就显得极其的重要。

一、引导学生对课文做好阅读和理解

许多教师并没有将阅读与物理相结合,因为教师认为物理是一门理科,学生只需要了解其中的计算,并且学会计算就可以了,但在理解物理的过程中,阅读却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物理的学习,也是离不开阅读和领悟,因此,教师应在课前有效思维导学,引导学生对课文做好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大概明白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自己将要学的东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估,并且从中掌握一些重要的理论,熟悉基本的知识点,然后形成一个合理的课前预习思维,以便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之中。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定律》这一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在课前就形成有效思维,教师可以设置导学案,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阅读,并且做进一步的理解,建立起思维导学框架,逐步将牛顿第一和惯性定律结合起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教科书上的图画,因为教科书上的图画是色彩斑斓的,有趣的图画不但能使学生专注,而且能反映出很多物理的基本规律。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阅读以及理解,并且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请教教师,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通过课前有效思维导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二、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的有效预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先学后教”和“学讲计划”等新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的引进对中学物理的组织和布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然而,教师不管以什么样的教育观念进行的物理教育,都离不开课前预习。在物理上,有许多东西并不是光靠教师的解释就能够掌握的,而且在中学阶段,绝大多数的知识都是靠自己去摸索的。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的课前预习时,不能一味地“放手”,要充分运用教学大纲,为学生制定好的教学计划,使其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科学、正确地预习,从而提高预习的效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很方便地在学习中找到问题并及时向教师提出问题,并且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留下的问题进行二次准备,从而使课堂上的学习更加高效。另外,有趣的教学计划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计划中要加入更多的内容,借助课前形成有效思维导学,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课前形成有效思维导学,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导学案:1、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力;2、要认识一个力,那么首先要了解它的三要素,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呢?我们研究摩擦力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接着,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体验一下自己的单车在平地上滑动,速度逐渐变慢,最终会停下来,然后结合课本的内容,找出原因。把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跳出课本的范围,通过一个简易的场景,引导学生体验到摩擦的感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在课前建立有效思维导图,对课本的知识点有基本的认识,从而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另外,要使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测定、摩擦力的影响因子等方面有较好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教学大纲中加入丰富多彩的、生动的画面;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利用“微课”的录像,加深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的有效预习,促进学生了解课本的内容,建议有效的物理思维,让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经验,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错误,从而制定出与学生水平相应的教学计划,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借助思维导图展开课前有效思维导学

因为物理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预习,在课程建立有效的思维导学,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正确地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章节的内容,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预判断,并从中找出相应的知识要点。然后通过制作简易的思维导图来体现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将重点和难点都标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完成自己的复习任务,并建立有效的物理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事先为学生画出一些帮助预习的思维导图,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枯燥乏味的物理课更具趣味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总结、思考和探究,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解释,结合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寻找自己的知识空白点,向教师提出问题,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怎样认识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就会让学生通过在预习中建立思维导图来加强学生构建有效的物理思维。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画出相关概念,计算步骤,应用分析题的种类等。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导学案的过程中也认识到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作用和力的三个要素。同时,学生也会归纳出相应的运用解析题式,以便在碰到相似的问题时,能以恰当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能迅速地找出问题的切入点。例如在“力的概念”相关的物理题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解析这个问题的答案,从而加深对“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和“不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两个知识点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在对问题进行梳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体验,而且还可以增强物理逻辑思维水平。通过引导学生在课程预习中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有效的思维导学,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结论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堂好的课程,不是因为教师的讲授而精彩,而在于学生们的思想交锋。课前有效思维导学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绽放出灿烂的光彩,并且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思维导学能够增强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自觉应用,从而丰富求知内容以及求知过程,不断增强自身的科学素质。因此,教师应科学合理开展课前有效思维导学教学活动,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策略[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2021:511-513.DOI:10.26914/c.cnkihy.2021.057747.

[2]高发.初中物理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33):42-43.

[3]杨帆.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预习方法的探究[J].读写算,2019(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