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127198903210039
摘要:面对目前沥青路面所出现的病害,希望设计及施工单位在建设沥青路面过程中把建设质量放在第一位,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严格做到层层工序检测合格,改掉“重养护,轻建设”的固化思想,减少养护期才能更好地节约资金。在后期养护过程中,针对前期出现的微小病害进行记录并实时监测,在病害扩大的时候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防止病害扩大化,对路面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处治措施
1沥青路面病害及成因
1.1沥青路面病害成因类型
1.1.1沥青路面横向裂缝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来源于行车荷载,而是与自身材料和工艺有关。市政沥青路面从结构上来看,底层通常使用4%和5%的水泥稳定碎石,所以底层由碎石及水泥混合而成,属于半刚性材料。半刚性材料有很好的强度、刚度,但是温度稳定性不足,在外界气温影响下,材料会发生膨胀或收缩现象,造成底层与面层出现空隙或突起,致使面层受力不均匀,长久以往就出席结构裂缝。
1.1.2沥青路面纵向裂缝
主要则是来源于基层沉降及行车荷载。基层沉降原因大多为道路建设过程中存在地面低洼段,施工过程中需对其进行回填以达到设计标高,而施工过程中对回填段压实不到位,或回填土中存在有机物,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未达到最佳密实度的路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密实,或原回填土中有机物逐渐腐蚀造成空洞,最终导致路面出现裂缝。行车荷载原因主要为车辆超载,超过路面承载力。车流量增大,超过道路设计流量,长久以往,道路经常行车部分逐渐下沉,造成结构层断裂,形成纵向裂缝。
1.2沥青路面车辙原因
1.2.1压密性车辙原因
道路施工阶段,路基压实未达到最佳压实密度,路面坡度及平整度未达到设计要求,雨水聚集在路面没有得到很好的排放,经过沥青混合料的空隙进入底基层,在来往的车辆荷载下,基层被逐渐压实,路面发生下沉,导致车辙的产生。
1.2.2磨耗性车辙原因
源于环境与车轮磨损的共同作用产生,随着沥青路面的集料颗粒逐渐脱落。并且为了冬季路面防滑工作,防滑材料的撒布也会加快车辙破损的速度。
1.2.3失稳性车辙原因
由于沥青材料的特性,当路面温度达到40℃以上时,沥青开始的粘结力会逐渐减弱,呈现流体性质,加上车辆荷载及轮胎对路面作用的压力及揉搓力,致使沥青路面的整体稳定性遭到破坏,造成主要行车区域凹陷,边缘路面凸起,形成车辙。
1.3沥青路面沉陷原因
1.3.1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均匀,压实不到位
此类沉降原因多为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均匀、压实不到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无法达到要求、路面不平整、坡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导致路面寿命降低,骨料之间空隙过大,同时雨水长时间停留在沥青路面上,在雨水蒸发和下渗下,骨料离析,渐渐出现沉陷。
1.3.2基层承载力不足
发生大面积沉陷的原因大都为基层承载力不足,所处地段一般为填方段,施工过程中回填材料不一致,各种材料的最佳压实度不同,导致压实密度不足,在经历强降雨、重荷载的情况下,路基逐渐压实或坍塌,使得路面大面积沉降。
2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2.1 裂缝类防治措施
2.1.1沥青路面裂缝处治措施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水等有害物质侵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对于裂缝宽度不超过3mm的细小裂缝,可不处理,定期观察裂缝情况,出现裂缝变宽时,及时处理;对于裂缝宽度在3—5mm之间的裂缝,可用工具将裂缝中的杂物清除,用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对于大于5mm的粗裂缝,应当将裂缝挖开,清理干净后用沥青混合料修补,并充分压实;对于由于路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原因引起的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基层后再重作面层。
如果裂缝出现啃边、错台现象,则表示此处裂缝已经贯通,对其进行处理时需将结构层进行挖除,对地基承载力重新进行测定,然后喷洒透层油,使得路基能与结构层更好的粘连在一起,使得沥青混凝土有更好的整体性,从而提升沥青路面寿命,减少修补次数,节约养护资金。
2.1.2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措施
设计应综合考虑水文地质、交通流量、车辆荷载及各类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道路的使用寿命。
严把质量关,每一道工序都需经过检验,每一种材料都需要进行检测,严格控制结构层厚度、压实度、配合比。
对来往车辆进行监测,禁止超载车辆进入。
2.2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措施
2.2.1车辙类预防措施
车辙的处理有着处理时间长,占地面积宽,修复工作复杂的特性,对交通、资金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车辙处理事前预防比事后解决更经济。首先在选料上可以选择更优质的改性沥青混凝土或者沥青玛蹄脂,提升沥青路面的耐水性、抗压性以及沥青寿命;其次在路幅搭接处理和结构层压实度上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从而杜绝或延长车辙出现的时间。
2.2.2车辙处治措施
车辙的处理往往只能通过铣刨处理掉面层,再按照原结构层分别进行铺筑碾压。因为车辙是结构的永久变形,有着不可逆的特性。当清除掉沥青面层后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查,如果是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的变形则应对地基进行换填并压实,再对面层进行铺筑。
2.3沥青路面沉陷防治措施
2.3.1沥青路面沉陷预防措施
在路基进行下一道工序交接时,对路基的弯沉值、压实度进行严格检测以保证达到标准值,对沉降易发生的部位,如台背回填区域由于施工限制压实度可能出现压实度达不到指标需对其进行加大检测次数,以保证路基的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同时对道路基层、底基层的工艺及质量进行监督把控,确保结构层厚度、强度、平整度等指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在面层沥青混合料施工环节,需要对施工温度进行严格把控,运料车在行至施工现场后,宜将温度控制在150-165℃范围以内,并根据路面宽度,将沥青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摊铺作业在开展前,需要对摊铺机进行预热处理,将摊铺机熨平板的温度控制在100℃以上,并对摊铺的速度进行控制,一般摊铺速度不宜超过3m/min,应保证摊铺的连续性及均匀性。要做好沥青路面碾压工作,即严格按照“高频、慢压、紧跟、低幅”原则开展路面碾压工作,且将路面的碾压次数控制在6—8次,以提升路面的压实度及混合料的密实度。对一些路面的接缝位置,为了提升路面的平整性,在碾压期间应采用先横向碾压,再沿接缝方向进行碾压的方式。
2.3.2坑槽处治措施
挖补法。挖补法在处理路面不规则坑槽时,需将不规则形状的坑槽按矩形进行切割,矩形与不规则坑槽为外切关系,同时矩形与行车方向为正切关系,然后再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压实,保证修补后的坑槽受力均匀,延长维修间期。
填料法。填料法的优点在于施工快捷,对路面的占用不大,方法简单,缺点在于由于处理简单带来的质量上的不足,维修间期短,是一种临时的修补方法。只需要将坑槽内的泥土、松散的骨料以及水分清理干净即可进行沥青路面的恢复工作。
3结束语
综上述,交通荷载的不断增大,导致路面病害出现频繁,大大影响了城市交通及行车危险。对于城市道路而言,已建道路占总道路的占比较大,已建成路面在设计及施工方面以及成定局,所以对于已建成路面养护则是最重要的,对今后进行建设的路面则是设计及施工为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秦雯.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J].居舍,2020,(31):23-24.
[2]张国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19,(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