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城市建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135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城市河道面积越来越小、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加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迫在眉睫。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修复技术
目前,部分城市河道存在生态破坏严重、行洪泄洪能力差、水质污染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宜居城市的建设。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技术,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一、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需要秉持综合性原则,促进河道功能和城市发展的有效融合,在保证河道功能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同时,在保证河道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先进技术,真正实现河道综合性、全面性治理。
(二)生态多样性原则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需要秉持生物多样性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直接决定着河道生态环境的质量。故而,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必须保证河道两岸生物群落以及上下游生物群落的生存空间,通过多种措施扩大其生存空间,保证生物多样性。同时,建立绿色通道,促使河岸丰富化,注重水域和岸坡之间的过度,积极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另外,保留浅滩、湿地等位置,选择成活率高的本土性植物,有效促进河道生态环境修复。
(三)协调性原则
河道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当地城市文化密不可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必须本着协调性原则,将生态景观和城市发展文化相互融合,保证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具有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同时,在充分发挥和促进城市河道功能与价值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文化廊道、雕塑等充满人文气息的景观。另外,秉持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原则,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
二、城市河道问题探究
(一)生态破坏严重
城市河道是城市健康生态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其不仅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还要保证河流生态的独特性。现阶段,各大城市快速发展,部分城市河流出现渠道化、硬化等趋势,斜坡护岸完全混凝土化。这样会影响河道和地下水的交换,降低土壤与河水的交换效率,阻碍着河道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融合。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城市河道生态平衡。
(二)行洪泄洪能力差
城市河道在行洪泄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属于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道路硬化面积增加,各类建筑不断挤压河道空间,河道淤积问题越发严重,这会影响河道的行洪泄洪能力。一旦发生高强度或大规模降水,河道被冲毁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三)水质污染
近年来,城市河道水质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城市运行中的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等会直接影响河道水质。虽然城市污染物处理技术不断进步,各类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但城市河道水污染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另外,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地表径流逐渐增大,各类地表污染物、有机物质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城市河道之中,这会加剧河道水质富营养化以及水质恶化程度。
三、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技术
(一)开发生态性保护岸,及时补充河道水资源
目前,开发生态性保护岸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过程中常用的修复途径,该方式能有效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且成本较低。在开发生态性保护岸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生态特征,合理选择适宜植物,有效发挥植被的生态功效,切记照搬照抄。
城市河道水流量越大,其水质自净化功能越强。及时补充城市河道水流量,保证城市河道充足的水量,是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的重要环节。可通过跨区域补水、引入活体水等措施提高城市河道水体流速,从而及时清理城市河道水体污染物、改善城市河道泄洪功能。
(二)营造人工湿地,修复河道形态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湿地面积越来越小。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河道生态及环境,现阶段,可在当地水文生态环境以及行洪排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建设人工湿地。打造人工湿地生态,能有效净化水体、改善当地气候微循环,还能起到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等功效。
修复河道形态也是改善城市河道环境的重要措施,这一工程实施难度较大、涉及问题较多。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人工方式修复倾斜严重的河道;加强垃圾清理、淤泥处理等工作,扩增河道空间。
(三)人工增氧
人们日常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现阶段城市河道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政府部门积极加强污水治理和垃圾排放,但城市河道水体污染整治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接下来的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中,可通过人工增氧等方式有效控制河流水体,有效促进河道水体生态环境修复。在具体实施中,可在河道周边建立水上交通工具或喷泉等项目,从而加速河道水体循环,避免水体再次污染。为了有效实现人工增氧,还可使用大型清淤泵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淤,积极种植青绿苔草等地被植物,黄菖蒲、荷花灯等水生植物,柳树、白皮松等乔木以及金叶女贞、海棠等灌木。
(四)生物修复
目前,生物修复技术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常用方式,该技术修复效果好且成本低。对城市河道生物进行积极干预,能有效改善河道周围生态微循环。例如,在河道中饲养部分鱼虾等水底生物,既能缓解河道水质重金属污染,还能保障水体生物多样性。在河岸和核心岛种植植物也是生物修复的有效措施,通过种植植被的方式吸收和处理水体污染物、杂质。需注意,不管是动物放生还是植物种植,均需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性。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原则为切入点,分析了城市河道现存问题,并分别从开发生态性保护岸、人工湿地、人工增氧、生物修复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技术,多角度入手,旨在全面提高城市河道生态及环境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所清.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江技术经济,2021(S01):123-125.
[2]李安超.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四川水泥,2022(2):45-46.
[3]周丽华.浅析山丹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项目[J].新型工业化,2022,12(6):218-221.
[4]邹育新.园林景观绿化在城市河道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水利技术监督,2022(10):254-256.
[5]于鹏飞.硫化物对黑臭河道底泥厌氧氨氧化潜力的影响[J].水利技术监督,2019,0(2):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