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学理内涵与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学理内涵与建设研究

张,翔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  464000

摘要:体育课程思政目的是将政治思想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的一种实践性教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全面落实 “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与实践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与行动指南。2.“育体”与“铸魂”互通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本内涵。3. 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4.以立德树人为统领,强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培育导向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5. “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前提在学生。6. 遵循思政教育规律,提升思政管理与服务水平是保障。

关键词:体育课程思政;价值导向;学理内涵;建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课程思政相互配合的问题,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201910月,教育部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2020 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高校课程是承担育人的主要战场与阵地。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思政教育是落实课程思政的核心与重要环节。专业课程教师如何将具体有效的将思政思

想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中,能够针对性的建立具有自身课程特色的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一年来,《体育原理》课程被立项为河南省研究生精品思政示范课程。经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为当前体育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与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和要求,也需要使学生通过思政教育,将自己的远大理想与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树立服务国家发展和奉献人类社会的意识与精神。树马克思主义之魂,在思政课程建设中要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能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去领会与理解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理论知识的基本规律与本质体征。形成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充分的掌握与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体育运动的规律、全面理解运动价值,最终成为指导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动指南,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能积极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探索运动的价值与真理、使学生将自己健康体魄的塑造、与全民的健康、国家的富强、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紧密联系起来,并自己远大理想和青年抱负与实现体育强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为体育课程思政立魂。最终形成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统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同时学校和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对于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进行梳理、归类、总结使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向同行,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动指南核心引领作用

2.“育体”与“铸魂”互通: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本内涵

学理是指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国家对“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育体”价值和“立德”的多功能性。这是阐明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内涵的基本原则。

要把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内涵,就需要将教育学与体育学的学理相结合。体育作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重要内容,以“育体”与“体育”既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学学理内涵同时也包含体育学的科学学理体系与方法。在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视域下,“育体”的“教育”学理内涵,不仅仅包含身体训练与教育,更重要还包括德育等要素共同作用。以及对人全面促进与发展中的教育体系和内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 “育体铸魂”。成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内涵重要支撑。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将“育体”与“铸魂”之间的通过课程实施,并在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中将教学内容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联结。形成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魂。将体育课程思政中“育体”与“铸魂”的形成互构关系,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基本学理与重要内涵。通过运动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明确“育体”是学校体育发展重要基础。“铸魂”,就是铸马克思主义之“魂”,阐明学校体育“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最后落脚点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所以回答这些问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解读“育体”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和内涵,因此,全面理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内涵,需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出发,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育体”过程必须注入马克思主义之魂,这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准则,也是基本规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就要不断注入“育体”手段和“铸魂”社会需求,使国家对青年的成长要求与学校体育的育人规律在“育体”和“铸魂”上全面对接,构建新型体育课程思政的学理内涵。

3.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全面高效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要求。有效地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推进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与举措,不断优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也是落实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成效如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检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

3.1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课程思政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大差异能否有效的将德育元素融于课堂教学中。这就考验教师的具备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团队,是达到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对于体育教师队伍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在教育思想理念上,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的宗旨,站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价值导向,激发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崇高目标。教师在落实体育课程思政时应把体育课程思政在体育学科课程目标设计设置、教学大纲制定、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同时要在课堂授课方式、课堂教学研讨、课外作业各环节。 应探索新型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与管理新模式,积极开展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以及能力培养中实现体育价值引领作用。最终形成从体育知识传授、体育能力培养与实现体育价值引领、三者融合的教育培养新模式。

河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体育原理》课程通过一年的实践,通过搭建“课程思政工作室”平台,整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体育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共同组建多学科背景的教师队伍,达到在教学与育人上互相协作、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最终通过教师团队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来为专业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2以立德树人为统领,强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培育导向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抓手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要始终坚持用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来统领思政教育全过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抓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这目标即是体育学科课程育人的独特特征,也是体育课程思政统领整体育课程立德过程的具体形式。运动能力培养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也是首要的基本素养。毛泽东指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便是无德智也,运动能力作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同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的体育品德目标,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关键要素和核心内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要将体育品德素养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将体育精神、道德和品格三个要素和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不断丰富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底蕴。

3.3“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与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有用的高质量人才。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如何。最终落脚点是以学生的收益程度为衡量标准。所以,课程思政能否贯彻落实关键看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价值需求。就体育院校学生而言,学生平常接触比较多体育运动技能知识,但是对体育人文环境以及人文价值关注较少。如果将体育专业知识和思政资源叠加在一起的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要分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关注点。以及大学生思想意识以及价值的薄弱点。例如,将体育的团队意识和团队价值,引用钟南山院士的体育情结和体育行为。这样在学生中能起到共鸣作用。所以,这种榜样思政资源的力度把握好了,事半功倍能达到效果。所以。体育课程思政就需要认真调研分析体育专业学生的所思所想,设置和创造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动联结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环境。并达到“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出课程的思政味。

3.4遵循思政教育规律,提升思政管理与服务水平是保障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学校要遵循体育思政教育规律的发展规律,各个部门要建立并各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是基本保障。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这个团队的组建是需要高校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学校管理相关部门同时要把握体育课程思政的基本规律与学科育人特点,还要准确把握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和精神要义,学校主管部门要强化与落实监督与指导,激励院系和广大体育教师积极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要提供优质的体育思政课程培训以及教育教学培训,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基本教学能力。 要面向不同体育不同类型的课程,树立典型、抓重点,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与院系要进一步加强与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形成科学的体育课程思政成效考核与评价机制与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学校的教务部门需要为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人员支持和政策引导。人事处要将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来激发教师贯彻全员育人的行动中。如出台包括职称评聘、获奖推优等措施。财务处要提供课程思政团队一定的教改经费以及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软硬件支持等。其次,全校通过各种活动创造思政育人的环境。如开展以思政教育的社团文化与第二课堂等的育人活动。并主办思政主题设计与大奖赛等,协同建立全面全方位育人的一体化的管理和实现途径,达到实现全面全方位育人效果。就需要高校所有部门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3.8

[2]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2019.10

[3]王秀阁.关于“课程思政”的几个基本问题一基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3):188-190.

[4] 武冬. 体育课程思政原理、设计、问题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22,45(6):12 - 24.

[5] 董翠香,樊三明,高艳丽.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确立的 理论依据与结构体系建构[J]. 体育学刊,2021,28(1):7 - 13.

[6]  赵富学,李壮壮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3)12-19.

作者简介:张翔(1977.4-),男,信阳市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思想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立项建设项目(编号:202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