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言文三步教学法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言文三步教学法浅析

唐运添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中学

【摘要】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重点亦是难点,笔者基于文体、学情,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解读,结合研读近年高考试卷中文言文习题所得,以对“文言文”这个名称的含义解析为切入点,建构了“文”“言”“文”——读“文”知“意”、读“文”析“言”和读“文”释“文”——文言文三步教学法。

关键词】文言文;三步教学法;作用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文言文,“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文言文是官方语体,就是白话文盛行之后也时常有用文言文语体写出的经典之作,不具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及鉴赏能力,怎能读懂用文言文写就的文化经典?又怎样进行“文化传承与理解”?加之我们现代汉语与文言文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语素中的文言现象无处不在。新课标在“学习任务群8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进一步强调指出:“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因此,文言文背诵篇目也增加到32篇,“得语文者得天下,得文言者得语文”之势已初露端倪,想要达成学习任务群8及新课标中其它相关任务群中相应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学好文言文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引领,怎样把文言文教好,许多专家、学者纷纷给出了意见和建议,一线教师亦在实践中积极地探索,语文学科相关研究著作、期刊如《语文学习》《语文天地》《中学语文教学通讯》等也一直在关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方法、那经验,如不加以消化吸收,甚至可以说多到了让人无所适从的困境。笔者基于学情——“老师讲解就懂,课后做题就懵”,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解读,结合研读近年高考试卷中文言文习题所得,以对“文言文”这个名称的含义解析为切入点,建构了“文”“言”“文”——读“文”知“意”、读“文”析“言”和读“文”释“文”——文言文三步教学法,下面拟将结合教学案例对此三步教学法的作用抛出“引玉”之“砖”,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批判指正。

一、读“文”知“意”

长期以来,许多老师教学文言文都是由“言”入手,基本范式是借助工具书与学生一道落实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言”的知识,最后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落实翻译,遇到一些重点篇目之代表性“言”的知识,有的老师干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然后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学习效果检测、培优提升等,眼看学生配套练习做得越来越好,老师于是放心地进行下一课的教学,殊不知学生学的味同嚼蜡,对文言文的恐惧、厌倦之情则与日俱增,最终导致文言文成了学生心目中的“三怕”之首。

认真研读新课标及近年高考题不难发现,根本就没有全文逐字逐句落实翻译的要求,即使是高考单独设题考察的翻译题也并未强行要求逐字逐句落实,且以专家对2022年浙江省高考翻译题命题立意、解题思路的描述为例:“本题考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要有得分点意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而评分细则中更有“大意1分”的明确表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中学生要能读懂浅显文言文,怎样读懂,我们教师得在这方面下功夫。

文言文三步教学法第一步读“文”知“意”,就是要教会学生通过读“文”在正音、读顺的基础上借助标题,发散思维从六要素的角度去知大意;在做课外文言文阅读时,其中“概括与赏析”题更是有效抓手,教会同学们通过“还原比对”的方法,快速得出本题正确答案,这道题的解决,对知全文大意亦大有帮助。在知了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去做文言断句、文言翻译等题,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这一次次的成功,对重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是大有裨益的。如果学生不经过课堂及专门的解题训练,拿到文言文就试图逐字逐句去把文言文翻译出来,再按照试题顺序一路往下做,那只会越做越懵懂无知进而不知所措,从而越做越怕,越怕越失去信心,所以,应把课内文言文教学与课外文言文阅读第一步统一到读文章知大意上来。

二、读“文”析“言”

有了第一步读“文”知“意”做基础,第二步读“文”析“言”的教学会容易得多。鉴于析“言”这一步一般老师都落实得非常到位,甚至有点“过”,这里不展开讨论,但结合一般老师的常规操作,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1.析“言”应以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入选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诚如古人所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语境中去梳理落实文言知识。

2.适量积累。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出取舍,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让学生一字不漏地背课文注释或毫无归纳的重点,此举既浪费的学生大把时间,更把学生逼上厌学之路,可以说祸患无穷。

3.科学训练。凡事都得按规律来,文言文“言”的知识训练更应科学进行。在训练前一要把知识点讲清讲透,二要把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讲明,更为要紧的是练习题一定要认真挑选,整合,切不可堕入“海量”训练的误区中去,练习过后要认真批阅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去组织后续训练,力争高效节能,使学生始终在愉悦中学习,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提振文言文学习信心。

三、读“文”释“文”

第三步读“文”释“文”。可从“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言志载道”“情思、礼制民俗”等方面释“文”,这是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至为重要的一步,但是许多老师对文言文的教学往往始于“言”而止于“言”,在“言”后除了练习还是练习,根本不会有意识地去从“文”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阐释。其实“文”不仅有服务于学生“三观教育”的人文价值,更有许许多多与学生考试技能相关联的知识点,要是我们能沉下心来以新课标、考试技能提升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从各个角度去认真组织课内外学习,定当大有所获,下面不妨就读“文”释“文”的具体做法例举一二供大家讨论:

1.练中学。这里的练与步骤二读“文”析“言”中所言的练有一定的交集但不完全相同,这里练所选文段应侧重在课内文言文的拓展延伸,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类练习不仅得到以“言”为中心的考试技能的训练提升,还能对课内所学起到深化、提升作用。比如庄子《逍遥游》“文”——对庄子逍遥游的认识是个难点,我们可以链接《涸辙之鲋》《曳尾涂中》《鼓盆而歌》等选段,如此一来,学生不难悟出:人生不仅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写中学。可以以微写作为津梁,促进任务与目标多维耦合。福建省特级教师、“本然语文”的践行者应永恒的《学古文写作文》值得大家认真研读借鉴。[2]比如《陈情表》学完,我们可以设置微写作——从“舅夺母志”看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学完《鸿门宴》,可以设置微写作——请展开合理想象还原“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的场景。当“读写互哺”成为一种教学常态时,多维目标的耦合也就指日可待。

3.游中学。前有“史圣”司马迁作《史记》,后有游记文学开创者郦道元作《水经注》,今有目前世界上唯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教授余秋雨作《文化苦旅》足以证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之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中指出“通过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可根据地域等情况组织游学,比如浙东学子可以到会稽山上吟《兰亭集序》,到江心屿上学《指南录后序》……

4.用中学。用中学的意思是让学生以课内所学文言文为范本,尝试用文言文形式写作。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勤写文言文“下水作文”对学生会有极大的鼓励作用。比如学完《兰亭集序》可指导学生以文章第一段为例写一写校园一角之景;学了《赤壁赋》或《滕王阁序》后,在学生充分感知了骈文的文体特点后,可让学生写一段骈文赞美新中国建国七十年来的历史巨变。相信学生在不断地摸爬滚打后不仅对“言”会了然于心,而且时常会出精品,就在今年临近高考时一学生用文言文写就的《捕蝇者说》,之乎者也板眼具足,似已得个中三昧。囿于篇幅,下面仅录其文一段:

蝇之愚钝若此,而犹不能赶尽杀绝,何也?其众夥也。其众夥多,何也?吾辈之陋习使然也。陋习难改,何也?惰也。惰者,与生俱来也。鄙陋之习,不费脑髓,不劳筋骨,率意而行,信手而为,日积月累,易之何其难也!是故蝇类多至此也。其好污人食,喜夺人爱之行,赧颜苟活,寡廉鲜耻之状,亲朋不相劝,父母不加训,孰之过也?

此外还可有“演中学”“吟中学”“画中学”等诸多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读”,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定能得到激发,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课外文言文解题技能及语文素养等多维学习目标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用爱用心用情去备好每一堂课。

D:\D\论文\文言文三步教学法\文言文核心素养图.jpg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其实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所践行的文言文三步教学法只是为了有个可操作的大致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僵化固化流于形式,应清楚地认识到“文”“言”“文”三者是互依、互涵、互根、互补的。如若方法得当,相信通过不断学习,文言文的教、学、考,三维目标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生核心素养必能得到耦合,提升。我们可以用右图来描述: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想要攻克这项难题,我们应努力备学情,认真解读新课标,时刻关注考试动态,主动查阅语文相关教学著作、期刊,整合各种资源,想方设法建立一个活力四射的文言文课堂,为学生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阅读能力,学写简单的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鉴赏和审美能力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服务。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所建构的“文”“言”“文”——读“文”知“意”、读“文”析“言”和读“文”释“文”——文言文三步教学法,肯定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只要我们行走在路上,相信假以时日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应永恒.学古文写作文[S].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