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近年来,家校合作在高校越来越引起重视,新时代大学生成为崛起的一代,其思想、行为成为家庭与学校关注的热点,但在思想、行为上存在很多问题。此调研旨在从家校合作视角对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家校合作 大学生 思想与行为
一、调研现状分析
(一)产生群体意识,为群体做出行动
以新冠疫情和老人摔倒事件为例, 84.97%的人表示“我会关注国家大事,不管和我有无关系”;56.36% 的人会选择“在可证明自己清白的前提下搀扶”。当代大学生是独享父母的爱和资源的一代,当看到社会中的公共事件,他们会发展出同理心,不遗余力地去关心自己的群体,并且不仅会留意所在群体的大事,还会做出行动。
(二)有专注的品牌和偶像,愿意为兴趣消费
在影响消费的因素上,48.10%的人会选择“明星或主播热度”,45.40%的人更倾向于“品牌的知名度”。当代大学生更想投入自己擅长的领域,所以在消费品牌和偶像上也是这样,跟别人注重消费的价格质量不一样,他们会了解品牌和偶像背后的理念和故事,以某领域的深刻见解来定义自我,所以愿意为此投入。
(三)交友注重个人感受,社交工具成为互动的主要方式
以人际关系选择为例,54.93%的受访者更喜欢“与自己更熟悉的人交往”,从问卷结果的情况看,在大学生的个人世界中,他们以个人主观感受为主。以网络使用偏好为例,57.66%的人喜欢使用 “QQ、微信”,54.05%的人倾向选择“抖音、快手、Soul”,这些社交工具是展现自身所长的方式,他们渴望同同辈好友互动,以拥有属于自我的朋友圈为主要目的。
(四)摆脱传统婚恋观,较为单纯理想化
以恋爱对象的考量因素为例, 93.06%的人较注重“品德与修养”和“共同的理想与爱好”,也有部分人选择“外貌与气质”和“学习能力”。所以大学生的择偶观相对是比较单纯的,并且没有将家庭背景等较现实因素放在首要的考虑因素内,体现了他们理想化的择偶标准和判断。
(五)学习自主能力较差,网络使用低龄化严重
以网络使用年龄和目的为例,35.26%的人在“小学”已经开始使用“QQ”等社交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不自觉地沉迷于网络之中。并且有49.65%会“借助相关学习软件或网站”来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对网络等外部条件存在依赖性。同时使用网络的时间较早,部分学生从小学就开始熟练地使用QQ等聊天软件,网络低龄化很严重。
二、调研原因分析
(一)积极的家庭教育理念,培育正确的恋爱观和消费观
家庭教育一方面既对于大学生整体的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基础保障性作用,另一方面也与培养其成长、指引其发展趋向等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1]大学生的父母更加积极主动关注孩子的日常教育,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从小培养兴趣爱好,鼓励表达自我的看法。三年抗疫期间,学校从教育中淡出,而家庭教育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微观上看,教育领域经历了学习方式的变化,短期内在家学习成为常态,导致他们与父母的相处时间相对更多。在社交方面,疫情的影响使以往的人际交往不得已暂时中断,这也激发了他们参与线上交友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了他们对家庭和同辈好友的归属感。一方面,在恋爱观上,大学生表现的特征趋于理想和单纯,对什么是爱情、怎样处理恋爱关系都缺少理性认识,而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更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在面对爱情上的困惑时,能给予人生指导,成为他们温暖的港湾,与父母间的交流沟通也更有活力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消费观上,大学生具有专注明确的消费品牌明星,因为是独立的一代,父母比较尊重兴趣和想法,愿意为他们的个人领域投资,所以增强了后来成长发展的可塑性。在调查中,48.10%的人会考虑“商品的质量和价格”, 由此可看出父母也会注重引导其形成正确理性的消费观。
(二)高校的教学缺乏对行为养成的有效引导
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众所周知,衡量大学生良好道德和道德素质的最重要方面之一就是要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大学生的行为习惯远远低于社会实际的认知水平。[2]比如学生缺乏自主性、过于依赖网络等问题,特别在过去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表现的尤为突出。在调查中,66.13%的男生在网课的其余时间会玩“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游戏,71.62%的女生会利用闲暇时间逛“知乎、微博、贴吧”,很少一部分人会去坚持自己的学习规划,复习巩固知识点,主动查漏补缺。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对解决学习疑难缺乏自我的积极主动性,习惯于寻求网络手段加以解决,过于依赖网络,并且容易沉溺其中,影响学习自主性,因此高校的教学只有遵循他们的思想演变和互联网发展规律,才能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建议与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紧密联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过去三年疫情期间,为防止疫情升级,各高校延期开学,大学生必须减少外出,导致了他们无法正常到校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影响了学习进度、加剧了焦虑和抑郁感,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3]学校和家庭方面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校应保持在学习信息与父母的联系沟通。建立家校信息交流平台,并邀请学生父母加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通过文字、视频等形式,及时在平台予以公示学习信息,让父母了解充分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文化育人空间。第二,家庭成员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潜伏期,需要密切关注、注意预防,对于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父母应该及时全面地加以疏导和安抚,缓解因情绪失调而导致的一系列冲动行为。
(二)高校强化网络自律教育,使学生在自律中成长
从目前网络的发展情况来看,对互联网的使用褒贬不一,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沉溺网络已成为了常态,直接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以及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4]习惯是自律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巨大能力。因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其提升学生的自律教育的意识,在自律中成长。首先,结合显性与隐形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特别在疫情期间,教师可以重点发挥隐性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将科学的消费观、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等以学习时长打卡、设置第二机位监督考试等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达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同时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每一个学生及班级的真实情况与特点。如此便能更好的把握学生思想现状与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其次,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树立自我教育意识。思想先于行为,思想是行为的指导,所以不仅要通过线下直接进行实体教育,还要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比如微信公众号、易班等网络平台,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互联网成为养成教育的载体、挖掘素材的园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校对学生的网络自律教育并不是短期的、临时的任务,而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石晶,李宏岩.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性格形成中重要性研究[J].山西青年,2019,(3):266. DOI:10.3969/j.issn.1006-0049.2019.03.200.
[2]周浩,陈莹.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路径研究——以机电工程学院行为规范档案为例[J].青春岁月,2019,(22):108.
[3]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2):171-176. DOI:10.12122/j.issn.1673-4254.2020.02.06.
[4]谷鑫.论大学生该如何培养网络自律意识[J].才智,2019,(36):13.
作者简介:陈涵,男,汉,(1998.12.12),四川成都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