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00部队 辽宁 辽阳 111000),
(31700部队 辽宁 辽阳 111000),
(31700部队 辽宁 辽阳 111000),
(31694 部队 辽宁 本溪 117000),
(31700部队 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当前世界局势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在国防建设、军队建设方面也遇到众多隐患挑战,亟需进行完善和优化,为未来的突发事件做好准备。因此,近年来我国积极注重军队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建设工作,力图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提高装备维修保障效率,构建军民一体化的保障模式,为军队后勤保障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基于此,本文首先叙述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基本概念,随后简要说明新时期下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释新时期下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构建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装备维修;保障模式
引言: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当前也实现了武器装备的高新化发展,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逐步融入于我国的战争建设体系之中,进一步体现了现代化战争精确打击、远程攻防的特点和优势。然而,新型武器体系的构建对于后勤维修保障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传统的单一保障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开展优化工作,构建军民一体化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
一、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基本概念
武器维修保障模式是有效处理装备规划工作、开发工作、配置管理工作的综合后勤工作模式,是推进我国军队国防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自我国总装备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建设工作的意见》以来,我国就积极开展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构建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力图在保障模式方面实现现代化管理和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当前军队国防的发展要求。另外,在新时代发展阶段,习总书记也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政策高度,充分凸显了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重要性地位。对此,我国相关部门一定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按照党和国家的总体要求推进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构建工作,形成快速响应、整体联动的现代化保障服务机制[1]。
二、新时期下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传递多头管理
装备维修保障工作是后勤保障的关键部分,其涉及到很多敏感信息内容,但这些信息对于整个管理工作又有着关键作用。对此,装备维修保障工作人员既需要保证信息传递的稳定性、安全性、保密性,又需要实现信息内容的快速传递和管理,为实际的装备保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在实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部队内部多是以逐级上报、逐级下达的方式传递信息,整个信息传递的速度较慢、流程较为复杂。其次,上级机关部门也不只是一个部门,上级部门之间也需要进行信息的沟通协调,这又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导致信息传递的混乱性,难以达到统一管理的目标。
(二)人才缺失严重
随着我国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军队对于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维修保障人才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才能够参与到维修实践工作之中,整个人才培养难度较大、耗时较长。其次,由于我国军队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发展不均衡,滞后于装备技术的发展,因此在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体系上不够科学、完善,难以及时实现转型目标。最后,由于军队部门缺乏对人才吸引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技术人员在晋升空间、薪资待遇的设置上不够合理,很难激发技术人员的参与热情,不利于留住人才[2]。
三、新时期下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支撑工业部门综合保障模式的顺利转型
通过构建完善的工业部门综合保障模式,能够在军方作战区快速建立起装备保障中心,从而有效联系其他战区构建起一体化保障体系。而在建设过程中,有关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对职责的划分工作,要保证每个机构的职责义务都清晰、明确,都能够按照预期的管理标准落实责任义务,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其次,还应该积极利用地方的经济优势,通过地方经济支持来实现保障中心硬件设施的完善和优化,同时还能够降低综合保障体系运行的成本和风险,达到战区的统一保障管理目标。最后,工业部门还应该主动对综合保障模式进行转型发展,有效控制承制单位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保障工作的推进效率。
(二)积极利用技术和产品提高综合保障水平
新时期背景下开展的装备保障模式,能够实现“产品+服务”的工作模式,保证工作人员能够以高效、高质量的方式达到保障要求。对此,保障中心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数据服务项目体系,从而支撑战区工作人员完成针对性的保障任务,达到综合保障的效果。其次,还能够借助PHM技术——预测与健康状态管理技术,进一步了解装备的状态水平,只有掌握装备自身的整体情况,才能够为后续的管理、维修工作提供更为针对性的数据内容,保证维修保障工作的针对性[3]。
(三)发挥综合保障能力,提高保障工作的落实速度
推进新的保障工作体系后,工业部门应该及时摒弃传统的售后保障模式,要积极贯彻和落实当前新型的分级保障工作体系,通过分级保障来提高保障效果和针对性。而在发挥分级保障优势时,保障人员可以利用保障中心同军方的区位条件优势,以最短的速度及时配合军方完成保障任务,达到预期的保障效果。同时,这样短期、高效的保障工作能够大大降低军方保障工作的成本情况,有利于提高保障工作的可持续性水平。其次,保障中心还应该推进配发制备件管理体系,保证备件运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避免出现维修保障工作备件周转不及时、不稳定的问题,大大提高维修保障工作的专业性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国防、军事的现代化发展,不仅要在装备技术上进行优化、提升,还要在装备后勤保障工作上进一步完善,要确保军地融合的各类资源能够有效调动起来,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军队发展国情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装备维修保障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蕾,林涛.新时期下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20,48(5):7.
[2]许家朋,陈驰,窦晨舟.军地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9.
[3]朱志宏,王井盛,古罕.军地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研究[J].科研,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