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中山街小学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学生思维发展与动手操作之间的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获取、探索规律,而有效的动手操作的确能让学生在看、听、摸、动中主动体验,加深理解,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真正让数学思维与操作活动共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把握时机、明确目的、操作与思维结合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其形象直观,所以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可见,在数学教学时把数和形结合起来,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数学方面进行形象思维,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让操作成为课堂所必需的、学生所必要的活动,如何让操作活动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呢?
一、把握好操作活动的时机
在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中,更强调教师适时、有效地把握好学生展开操作的时机,以提高操作活动的价值。只有把握好操作活动的时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操作活动成为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在教学的重点处进行操作
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学好它对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在教学的重点处让学生进行操作十分必要。实际上,操作有时并不需要从头到尾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只在知识形成或问题解决的重点处来一个相应的活动,就可能使学生产生知识的火花和灵感,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2、在教学的难点处进行操作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困难的知识点。而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
二、让操作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操作活动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形象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与抽象思维能力。但小学生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在动手操作时,往往不能抓住操作中的关键,盲目地操作。因此,在操作前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操作,通过操作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是什么,等等。只有让学生明白操作目的与方向,学生的操作才有可能是有效的。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与方向,具体教学如下:
师:我们已经学会求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是边长的4倍。
生: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加宽的和有关,是长与宽的和的2倍。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周长,我们先猜测一下,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都猜测出圆的周长与半径或直径有关)
师:大家都猜测圆的周长与半径或直径有关,为什么呢?
生:半径的长度决定了圆的大小,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圆的周长就越长。
师:那我们就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大家想怎么研究?
生: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差,看看差是不是固定的。
师:这位同学想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差是不是一个固定值,你们还想怎么研究?
生: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也许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所以我想量出一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分别用周长除以直径,看看商是不是固定的值,如果商是固定的值,说明周长与直径之间就有倍数关系。
师:圆的周长是条曲线,测量很不方便,如果能研究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得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我们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圆的周长,就方便多了。
……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或直径有关后,再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方法,这样就使后面的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才能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深刻的体验和深入的研究。
三、让操作活动与思维紧密结合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我觉得,动手操作不是简单的“动手活动”,而应该提升数学思考,努力把外显的动作活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思维的动作”和“动作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我经历了如下的思维片段:
师(出示盒子):同学们,这个盒子里放有白色和黄色的球共6个,不过这两种球的个数的不相等的,如果不打开盒子看,你们有办法知道哪种颜色的球多吗?
生1:我猜是白球多一些。
生2:我猜是黄球多一些,可到底是哪种颜色的球多呢,我们还是不能确定。
生3(迟疑地):我有个办法,能不能用摸球的方法,即每次摸出一个球看看颜色,然后放回去再摸,多摸几次,最后看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多,就说明盒子里这种颜色的球多。
生4:他的意思是从摸球的次数中,判断哪种颜色的球多。摸出的次数多,就说明这种颜色的球的个数多。
师:你们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吗?
生:行。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实验。(出示活动要求,约5分钟后,学生分组汇报摸球结果)
生5:我们组认为盒子里的白球多,因为我们摸了20次,白球出现15次,黄球出现5次。
生6:我们组摸了20次,白球出现17次,黄球只出现3次,所以我们也认为白球多。
师:从摸球的次数,我们推断出盒子里的白球可能多一些,我们的推断是否正确,最终还要验证。把盒子打开看看。(各组打开盒子,发现白球有5个,黄球1个,同学们欢呼雀跃)
师:如果把这几个球放回去再摸一次,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7:可能是白球。
师:会不会一定是白球?
生8:不会,也可能是黄球。
生9:盒子里的白球多,黄球少,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小,但是,可能性再小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摸出的不一定是白球。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们对可能性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感知了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大小,而且在探索活动中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总之,操作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活动经验和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关注数学的本质,使动手操作充满逻辑的力量,让数学思维与操作活动共舞,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苏美玲《怎样的操作才是真正的操作》【小学教学参考】
3、吴汝萍《提升操作活动的价值》【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4、侯文娟《动手操作要注重实效》【教学月刊(小学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