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汝官窑与民窑瓷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浅议汝官窑与民窑瓷器

张克相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  平顶山大象汝瓷有限公司,宝丰467400)

在我国陶瓷史上,宋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我国制瓷工业的高度发展,一派繁荣。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区制瓷原材料、烧制燃料、工艺传统和人们生活习俗存在的差异,或者是烧制瓷器的目的和窑场经营方式的不同,故在不同地区形成许多不同风格的瓷窑,甚至在同一地区,因烧制瓷器的原料、技艺的不同,其产品也存在异样的风格。在同一窑场或相近的窑场,因烧制目的的区别,也存风格的极大不同。

汝官窑在宋代为“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之一,并有“汝窑为魁”的记载,是受官督、专门为皇宫生产贡品的窑。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由宫廷办的瓷窑或者接受官督的瓷窑可以拥有技术很高的工匠和最好的设备,他们以奢侈豪华为尚,不计工本,生产质量最高,风格尤其独特的瓷器。汝官窑就是为满足宫廷的特殊需要,属于非商品生产的性质,而民窑则有着天差之别,它是为满足社会大众生活的需求,属于商品生产的民间用瓷瓷窑,二者虽出于同一个村——清凉寺村,或相近的地区,如汝州、郏县等地,因烧制瓷器的目的和性质完全不同,故而生产出来的产品风格与特点也不尽相同,甚至天壤之别。

2000年,汝官窑遗址核心烧造区在河南宝丰清凉寺发现,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清理出窑炉15座,瓷片50多万片,还有作坊、澄泥池、釉料坑等多处主要遗迹,确定了这里就是生产宫廷御用瓷的窑场。至2017年,又先后进行数次发掘,均有不同程度的重要发现。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和宝丰汝窑博物馆也已建成开放。汝官窑的千年之谜揭开后,使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得以解决,据考古发掘资料证明,汝官窑原为民窑,后来被宫廷看中垄断为官办窑场,其属性是形成它烧造工艺和技术的重要基础。宋金战乱汝官窑被毁以后,烧造工艺技术失传。

由于汝官窑受宫廷控制,生产规模小,延续时间短,生产出的产品又禁止民间使用,多入宫中,所以“近尤难得”,又经过数百年的时光,至今流传于世的并不多,而且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日本、英国等国外的博物馆也有少许收藏。而从近年来汝官窑遗址出土的大量实物来看,这些瓷器全都有着质地优良、造型古朴、制作精细的特点。汝官窑一般无大件器物,常见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具和陈设品,如盘、碗、洗、碟、尊、瓶、奁、盏托、洗等,这些器皿虽造型各异,但都端庄规整,小巧玲珑。它们胎体都较薄,胎质细腻,呈香灰色,这是由于清凉寺周遭胎土中含有微量铜的缘故,迎光照看,可见红晕,这正是历代瓷器鉴赏家所钟爱和称道的地方,也是鉴定汝官窑的重要依据之一。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小挣针。”把汝官窑的釉质和釉色很形象很具体地描述了出来。也就是说汝官窑釉层较厚,釉色天青。从宝丰汝窑博物馆中看到的传世品也足以证明,此说确切无疑。本人收藏的一块汝瓷残片中,也可看出,釉质细而密,如冰似玉,釉色天青而发灰,但没有离开天青色的基本色调。

从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现场看,御用瓷的烧造工艺首先表现在窑炉、窑具和模具的变化上。初期的窑炉基本上是沿用民窑马蹄形,前圆后方。而烧制御用瓷鼎盛期,窑炉则马蹄形大窑改为椭圆形小窑,为两窑联体,密室面积很小,每窑装烧的器物也极少。初期时绝大多数匣钵外壁不涂抹耐火泥,进入中期,外壁涂抹耐火泥开始增多;鼎盛阶段,则有90%以上匣钵采用了外壁涂耐火泥的工艺。

在长期实践中,汝官窑的工匠们创造了满釉支烧工艺,解决了“定州白瓷口有芒,不堪用”的难题,使汝瓷走进北宋宫廷,成为名震华夏的五大名瓷之一。为了使瓷器口部和底部都不直接接触匣钵,创造了用支钉支在产品底部,留下极为细小的芝麻状的支痕。在支烧工艺中,初期用的支钉粗壮,垫饼与支钉全用一般耐火泥制成,支钉与垫饼容易脱落,随着制作工艺的慢慢成熟,采用高温优质瓷土制成的支钉和垫饼使用频律更高。支烧垫圈不仅制作简易,使用坚固,还解决了高支烧器物垫饼支烧高度不足的缺陷。

汝官窑最大的特点是开片,有蟹爪纹、鱼鳞纹、冰裂纹等。在研究中发现,汝瓷冰裂纹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坯、釉的膨胀系数的高低是釉面形成冰裂的主要因素。当釉面的膨胀系数高于胎时,釉面受到张应力形成的纹路是长而宽的直开纹,随着张应力的减弱又逐步形成每个局部的细碎的冰裂纹,被业内人称为“百碎”。形成的鱼鳞纹,除坯、釉膨胀系数不同步的因素之外,与釉层温度和开窑冷却过程也有关。有些产品由于釉层较厚,在窑门打开、冷空气首先接触釉的表面时,形成大裂纹,当进入下层时其开裂速度减慢,上下裂纹走向不一,在光线照射下出现层层鱼鳞状或云状裂纹,形成了汝瓷独特的装饰纹路。

汝官窑对于造型、做工、釉色和釉的质感要求很高。工匠会有意识的降低烧成温度,使大部分汝瓷釉色处于微生烧状态,称之为“釉光内涵”。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使瓷器的釉色更加含蓄与厚重。

民窑是指汝州、宝丰地区烧制民用青瓷的窑口,窑址分布范围极广,除汝州、宝丰两地区外,还有鲁山、禹州、郏县、宜阳、新安、内乡等地都有烧造。民窑烧制的瓷器大多胎体坚硬,质地较粗,胎色有灰色或灰白色。釉质较粗,有的有气泡,釉色以青中带绿、青中泛黄多见。常见器物以盘、碗、碟等日用品为主,而瓶、罐、壶等大件器物少见。

从清凉寺窑址出土的标本中可见,民窑汝瓷富于装饰,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光素无纹者,一类属印花装饰品。由于这一带的民窑受耀州窑影响较大,所以也存在刻花、印花装饰。印花设计一般采用分格布局,六格或四格,格线凸起阳纹。装饰题材多来源于生活,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其内容健康清新、生动活泼。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成为陶艺家们的珍贵资料,扑捉的对象。常见有纹样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廉洁的莲花,象征长寿的团菊等,更有口噙灵芝的梅花鹿和耕牛、鲤鱼等,这些设计巧妙,独具匠心的艺术佳作,在民窑产品中占比例较大,也有的产品装饰瑞草、忍冬、水草等植物纹,还有的在碗内壁印波浪纹,碗心印一朵小花,以象征落花流水之意,另外也有个别器物上印有人物图象。民用汝瓷在烧造工艺方面多采用垫烧,故圈足一圈无釉。

综上,汝官窑与民窑产品比起来有三个突出和特点:

一、汝官窑器物规整俊秀,追求清新雅致,而民窑产品则着眼于生活的实用,有浑厚凝重、坚固耐用特点,整个风格为朴素粗犷,釉色玻璃感强。

   二、在北方地区,与汝窑同时发展的还有耀州窑、钧窑、定窑、官窑等,这就使得他们之间的工艺互相影响,技术互相交流。宝丰、汝州一带尤其受耀州窑影响颇大,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从造型,釉色乃至装饰方法、装饰题材都有耀州窑的特色。而钧瓷的故乡在禹州,与宝丰、汝州相邻,又有“钧汝一家”之说,钧瓷的影响也无不渗透其中,清凉寺和汝州民窑就有多处烧造的天蓝釉,与神垕钧瓷不差上下,有的甚至天蓝釉产品与青绿釉产品同出一个窑口。因此,清凉寺民窑产品除一些釉色与钧瓷有差异外,其它从造型到烧造工艺都和钧窑几乎相同。而河北定窑虽然生产白瓷,但其印花技术对这里民窑的影响也是较大的,从一些碗中的缠枝印花中,似乎就有定窑印花的技艺。

三、生产青瓷的民窑分布地域极广,主要在河南境内,虽然各窑的产品风格各异,但主要特征相似,属于一个青瓷系统,加之烧造时间长,其数量之大是汝官窑所无法比拟的。(作者单位:平顶山大象汝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