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中医院儿科 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患儿应用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对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慢性咳嗽患儿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n=35)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35)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对比两组康复进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气道高反应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慢性咳嗽患儿应用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可促进症状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实效性。
【关键词】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小儿慢性咳嗽;康复进程;不良反应
小儿慢性咳嗽与变异性哮喘、病原体感染引发气道炎症、胃食管反流、吸入异物等原因有关,临床多选择止咳药物治疗该病,配合护理方法改善预后[1]。近年中医理论的完善与相关方法的探索,中医护理技术在小儿慢性咳嗽中得到广泛应用。穴位贴敷为经典中医外治法,其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症状,避免病情复发[2]。本研究实际以我院收治的小儿慢性咳嗽患儿为例开展实验,旨在明确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对患儿康复进程的影响,现有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慢性咳嗽患儿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12岁,平均(8.41±1.60)岁,病程10~36周,平均(17.56±6.65)周。研究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5~12岁,平均(8.89±1.49)岁,病程8~37周,平均(17.29±5.81)周,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调整病房环境,根据患儿需求调控温湿度,适当开窗通风,维持病房环境清洁,叮嘱来往人员轻声细语,为患儿提供良好休养环境。采用适当方法为患儿及家属讲解慢性咳嗽原理、治疗手段、常见不良反应的征象,指导常用药的正确使用时间、剂量、用法,强调遵医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儿配合度。做好患儿咳嗽次数与咳痰颜色的观察,若病情有恶性变化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研究组应用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肺炎贴组方:白芥子50g,细辛50g,生姜50g,元胡25g,麻黄25g,将药物打成粉末,加入适量醋调至糊状制为药饼,药饼大小2cm×2cm。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大椎穴、双侧肺俞穴进行敷贴,敷贴前清洁皮肤,以生姜片涂擦,贴敷30min,2次/d。若贴敷区出现发热、瘙痒、红肿应当提前取下。
1.3研究指标
(1)记录两组康复进程,包括气道高反应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2)统计两组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18.0,计数资料(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以“%”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气道高反应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进程对比
研究组气道高反应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康复进程对比()
组别 | 例数 | 气道高反应性消失时间(d) | 肺啰音消失时间(d) | 咳嗽消失时间(d) |
研究组 | 35 | 1.28±0.57 | 4.61±1.15 | 3.23±0.94 |
参照组 | 35 | 2.08±0.70 | 6.02±1.49 | 8.45±2.28 |
t | - | 5.243 | 4.432 | 12.522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2.2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
两组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皮疹 | 恶心呕吐 | 腹泻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35 | 2(5.71%) | 1(2.86%) | 0(0.00%) | 3(8.57%) |
参照组 | 35 | 1(2.86%) | 0(0.00%) | 1(2.86%) | 2(5.71%) |
x2 | - | - | - | - | 0.215 |
P | - | - | - | - | 0.643 |
3 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咳嗽归为“久咳”范畴,病因在于风寒邪气入体,而小儿体弱,治疗不当则邪气入肺,气机不宣,郁而化热,肺气上逆则引发咳嗽,治疗关键在于宣肺散寒、养阴清肺、止咳化痰[3]。基于上述病理病机,有学者提出采用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通过贴敷药物长时间刺激穴位,使肺气通常,宣发肃降[4]。
本组结果提示,研究组气道高反应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这是因为穴位贴敷所用方中白芥子可豁痰利气;细辛可温肺化饮;生姜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咳;元胡可宣肺阳气、活血行气;麻黄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全方合用共奏温肺散寒、止咳平喘、活血行气之效[5]。同时选择大椎、肺俞等穴位,其均为相关任督脉经穴与脏腑俞募穴,为主治肺部疾病功能之穴,通过药物刺激可调理阴阳气血、疏通经络、固护正气,故患儿症状得以缓解。另外,两组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安全性良好,不会额外诱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小儿慢性咳嗽患儿应用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可促进症状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晓倩,龚春颖. 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在慢性咳嗽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信息,2021,34(17):190-192.
[2]于尚多,孙玮辰,王富春.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慢性咳嗽选穴及用药规律[J]. 吉林中医药,2018,38(3):249-252.
[3]王列,马铁明,于本性,等. 基于“冬病夏治”论穴位贴敷结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慢性咳嗽[J]. 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2):2623-2625.
[4]梅玉霞,刘小敏,陆振瑜,等. 定喘汤联合穴位贴敷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骨膜素、sST2和CC-16水平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4):532-536.
[5]魏洪悦,谷晓玲.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选穴及用药规律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