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工科大学生美育实施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7
/ 2

“立德树人”视域下工科大学生美育实施路径研究

王国玲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美育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准确把握以美育人的基本理念,有效整合美育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打造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的高校美育工作体系,不仅是创新美育教学模式,深化美育课堂改革的需要,也是完善高校育人工作机制,优化理工科人才培养格局的需要。本文结合工科学生的特点,分析了笔者所在汽车专业学生美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而探索新时代工科学生美育实施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工科大学生;美育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美育是当前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于塑造大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其优秀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立德树人,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美育的宗旨。新工科背景下,深入开展大学生美育工作具有迫切性与重要性,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培养学科交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形成“新工科气质”。

一、高校工科大学生美育的价值内涵

近年来,美育日益受到高等学校的重视,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重要一环,美育可以促使工科学生达成理性与感性、逻辑与感情的双向互补,对于促进师生融乐、缓解身心压力、完善学生人格、激活创新创造、体验人生美学、促进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一)美育是践行立德树人的内在需

美育是关于美的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的情感、胸襟和气质,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将立德树人作为美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二)美育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客观要求

新工科建设亟需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引领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的现实需要,美育有利于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工科学生求真求美欲望,利用创新思维开阔眼界。同时,美育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桥梁,是引领大学生发挥专业才能、奋力创新创业的助推器[1]。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引领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不能仅仅注重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还必须通过以感性教育为根本特征的美育提升工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工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三)美育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保障

美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众多学科美育类课程的开设联系专业实际,衔接学科前沿,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极大地改善了工科大学生人文修养和理想情操,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能力提供了坚强的支撑。美育的价值内涵和实施路径更为清晰和明确,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创造性人才成为高校工科大学生培养的总体目标,有力保障了工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工科大学生美育的问题挑战

(一)美育重要程度认识不足

尽管当前国家将美育提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各大高校也不断探索大学生美育的途径与方法,出台相应的文件,但是,受长期传统应试教育观点影响,美育得认真分量低、受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高校过多关注专业能力培养,忽视了素质教育。部分工科大学生对美育理解存在偏差、美育知识面比较狭窄,错误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技能教育或美学知识教育,忽视了自身审美能力得培养。

(二)美育师资配置不够健全

高校开展美育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师资力量不足。部分高校教师的美育素养不高,仅仅能应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日常教学,无法满足理工科学生的美学教育相关需求。部分高校安排思想教师、辅导员开展美育工作,但这些教师未接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对于美育的理解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未深入理解美学思维的奥义,工作模式比较松散,美育效果不明显。

(三)美育课程建设不够系统

部分高校工科专业未开设美育相关课程,或者美育课程设置分散、独立,与学科特色结合不够。工科大学生接受美育教育时大多是通过传统的音乐、舞蹈、美术等选修课来完成,没有科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容易出现单纯的知识灌输和技艺训练或是简单的文化活动等极端,无法教授学生如何认识美、理解美、体验美和实践美,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四)美育开展形式不够科学

美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然而,目前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对于美育知识的学习仅限于书本、课堂和网络,对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课外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在美育教育形式上也没有创新性,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缺乏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导致学生审美意识不强、审美能力不够。

三、高校工科大学生美育实施策略分析

(一)强化美育师资队伍

理工科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美育工作实效的前提和基础[2]。高校应重视美育师资队伍培育,定期外派教师进修、培训及带领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结合工科专业特色搭建美育教育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提高美育师资水平和整体素质,逐步建立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 素质过硬的美育教师队伍。

(二)设置美育课程学分

将人文、艺术及专业教育互通互融,坚持以提升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和学生特点的各类艺术课程,强化艺术实践,科学构建美育课程体系。设置美育课程学分,推进美育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力争培养出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高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展现美、创造美的最好舞台。设置美育第二课堂,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及想象力,把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情况作为二课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注重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将艺术活动思政化,让思政活动艺术化。

(四)融合专业实践教育

注重美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渗透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理工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积极打造“美育+专业教育”形式。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推进专业实践、劳动教育、社会服务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将艺术思想和美的情感融入劳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强化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深刻领悟劳动创造美这一核心思想。如笔者所在汽车工程学院,围绕工科学生“创新能力”这个核心素养,依托山东省大学生优秀科技社团、绿动未来创客工作室、智行车辆设计协会实验室、汽车电子设计竞赛实验室等重点平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创意萌芽,制定提升新型工科人才核心竞争力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具有工科专业特色的美育实践教学,系统构建美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理论与实践深度互动、校内与校外合作发力的高等工程美育实施路径。

(五)健全美育评价机制

为有效提升工科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应建立健全美育监督评价机制。一是建立符合美育特点的评估体系。聚焦工科人才培养效果,面向社会、企业开展调研,了解行业人才技术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美育持续改进提供有效依据,促进工科学生全面发展成才[3]。二是要健全美育领导组织机构。成立新工科建设美育推进小组,包含主要领导、专业教师、美育教师和学生代表,负责美育的协调推进和完善评估。

结语:高校美育是以艺术知识传授、艺术技能培训为基础,重在增强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完善情感人格、提升综合素质,根本目标是“全人”培育,探索建立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校园文化、艺术展演“五位一体”的美育工作模式,着力破解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美育发展定位模糊、资源整合欠缺、运行机制不顺、学科融合不深、师资队伍匮乏等瓶颈,对助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和新工科建设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惠,申小蓉,沈倩.基于激发创新潜能的工科高校美育体系探索与实践—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4).

[2]翟天然.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美育教育探析[J].山西青年,2020(5).

[3]郑越,王凤武.高校工科学生美育的实践探索和改进策略[J].艺术育,2020(5).

作者简介:

王国玲,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车辆工程、学生管理。

项目信息:

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课题名称:“立德树人”视域下工科大学生美育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2YZ0927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