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虎门镇规划管理所,广东 东莞,523000
摘要:城乡更新建设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一方面要包含对当地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另一方面要立足产业的升级,乡村地区在朝着城镇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更新规划思想,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应开辟个性化发展之路,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为本地区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立足过去,展望未来,打造独属于本地区的空间环境特色。本文简要分析城乡更新建设规划的时代背景,以乡村振兴为指导方向,以东莞市虎门镇大宁社区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规划项目为实例,探究城乡更新建设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规划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 城乡更新 农业产业园 景观规划
1 引言
乡村振兴政策的提出强化了乡村规划的引导作用,为乡村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尽管当前对于乡村规划实践的关注较多,但针对乡村规划理论的探索较少,导致乡村规划未能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乡村规划更多地沦为一种市场资本单向往乡村渗透的扩张工具[1]。新时代的发展给予城乡更新规划更多的可能性,乡村地区在打造特色空间环境的过程中,可利用当地特色产品与互联网资源增加记忆点,不仅要有创意十足的乡村故事、风格鲜明的文创产品,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使城乡从内到外都具备统一的风格,从时间与空间等维度整合区域资源,不断提升城乡空间环境服务质量[2]。
2城乡更新建设规划的时代背景
自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城市建设也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相较城市而言,乡村建设严重落后,乡村空间和社会问题日见突出,反哺乡村已是城市发展至一定程度所必须承担的职责[3]。同时,受食品安全、住房紧缺、交通拥挤、休闲匮乏等“城市疾病”困扰的主观原因,乡村成了城市人向往的桃花源。随着城乡地域优势的差距有所缩小,乡村的“空心化”也为城市资本转移和农民创业兴业提供了机遇,资本下乡变成了制度和市场的双重抉择,使乡村区域获得了发展契机。加之乡村地域广阔,有更大的经济调整空间,可以提升内需,推动经济发展[4]。
城乡聚落由建筑群、所处地形地貌、农田农作物等组成,与其他自然环境一起构成了传统物质空间[5]。“更新”的概念首先应用在城市规划领域中,主要使用于城市的改建与重建。城乡聚落更新是对处于城乡区域内的建筑空间环境进行更新,实现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构成物质空间的重构与改建。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总体指导方针,这也实现了城乡聚落更新改造内涵的丰富和外延[6]。同时,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此背景,乡村规划的编制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环节。
3 东莞市虎门镇大宁社区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规划项目案例分析
3.1项目概况
3.1.1项目区位及用地现状
规划项目位于东莞市虎门镇东南部,是虎门新城中心区、长安电子科技片区和滨海湾新区三个主要发展片区交汇处,广深高速创新走廊上的重要支点。大宁社区区位较好,距离虎门镇政府约4.3公里,距离东莞市市中心约23km,距离广州市市中心约57.7km,距离深圳市市中心约46.6km,区域位置优势显著。
现状用地结构中,产业用地比重大,主要布置在南侧,产业与居住服务两分,融合度低。城乡用地构成:建设用地351.46公顷,占城乡用地比例为71.92%;非建设用地 137.20公顷,占城乡用地比例为28.08%。
3.1.2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
大宁村古时为浅海域,秦汉时期盛产海盐,宋天圣年间官府于此设立“大宁盐场”与广东沿海等为十三大盐场之一,隶属广州府。南宋及元代,大宁筑堡储盐,为靖康盐产储运中心,明代为大宁村,清乾隆十九年废乡都制归捕厅、戎厅、京山、缺口、中堂五属统辖,大宁隶属缺口司,民国初年改制,大宁村分为三保管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8年成立大宁生产大队,1998年为大宁村民委员会,2005年大宁村民委员会更名为大宁社区居民委员会,2013年大宁社区党总支部更名为中国共产党大宁社区工作委员会,同事撤销村小组级经济合作社改为大宁股份经济联合社分社。
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情况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其中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一三产联合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第一产业资源丰富、基础良好,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特色种植物葡萄闻名;第二产业加工制造、物流运输,电子信息企业为主,有成规模的工业园,经济效益良好;第三产业基础条件良好,商贸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发展潜力极佳。
3.2项目更新目标定位及任务分解
3.2.1目标定位
以风貌整治、历史文化传承和活化利用、特色营造、提升乡风文明、发展产业特色、强化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抓手,创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特色精品村。
(1)提升村容村貌——环境优美+品质提升+风貌协调
建筑景观改造取得明显成效、道路景观风貌得到提升、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优化、杂乱商业招牌得到整治改善、村入口标志形象得到提升。
(2)提升乡风文明——文化传承+特色产业+活化利用
文化建筑(南门遗址历史建筑)环境得到改善、村史馆建筑外观得到改善、公共文化综合中心环境得到提升。
(3)提升服务设施——场所激活+多元联动+服务高地
月牙塘、北坊公园等环境得到优化,大宁市场得到改造,停车场、环卫设施得到改造与优化。
(4)强化管理机制——长效管护+完善治理体系+提升自治能力
以创新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理念,推进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
图1 东莞市虎门镇大宁社区特色精品示范村目标定位分析图
3.2.2任务分解
紧扣国家使命,根据政策指导创建特色精品村,针对大宁社区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本次规划的核心任务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详见下表。
序号 | 核心任务 | 落实导控 |
1 | 梳理现状基础,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 A 建筑景观提升 B 道路景观提升 C 居住环境提升 D 杂乱的商业招牌整改 E 村入口标志形象得到提升 |
2 | 面向社会需求,统筹提升公共设施 | A 改造月牙塘、北坊公园、宁馨公园、西坊园 B 改造提升厕所革命、改造大宁市场、停车场、环卫设施、改造大宁路 |
3 | 依托现状条件,营造地方特色乡风 | A 改善文化建筑(南门遗址历史建筑)环境 B 改造村史馆外观 C 提升百福广场、月牙塘环境 |
4 | 完善治理机制,推进村规民约修订 | A 创新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理念 B 推进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 |
图表1 东莞市虎门镇大宁社区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规划核心任务分解
3.3项目更新规划策略
3.3.1环境更新规划
(1)蓝绿空间优化
重构蓝绿体系,激活社区蓝绿核心,按照“点有风情、线有风景、面有风光”的思路,在全域构建点-线-面乡村精品风貌格局,优先规划,优先建设。
通过生态规划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的连续性,保持区域生态安全;维持大宁社区自然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尽量保护利用已有的自然空间,形成自然空间网络体系,并与人为空间形成镶嵌性的空间组合结构;防止人类居住区域的建设和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干扰与破坏,使两者彼此协调平衡。构建绿色链接,主要步行通道贯穿大宁社区,连接各个区域中的绿地,形成绿色网络,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增加大宁社区内部城市活力。蓝绿相融,将北坊公园的水与河涌水体链接,并由区域绿廊、社区绿带或步行绿道串联社区公园等城市绿地,构建畅通、安全的蓝绿生态步行网络。
(2)旧村环境整治
场所再造,以开敞空间优化提升为抓手,激活旧村活力。生态网络空间化,旧村居住建筑之间的开敞空间宜以景观性植物及设施链接,避免荒弃形成灰空间。公共场所激活,根据现状情况,通过升级改造进行旧村空间提升,提升整体形象及空间格局,实现组团活力的同时形成城市新的功能形象节点。特色功能植入,西坊旧村片区存在部分传统古民居,目前大部分处于无人居住状态,属于被历史遗忘的财富,规划通过植入特色功能激活建筑空间,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图2 东莞市虎门镇大宁社区特色精品示范村旧村环境整治场所再造解析图
3.3.2社区更新规划
(1)空间结构规划
通过对风貌特点、产城连接以及社会经济等三个动力因子的价值研判,提出大宁社区“一心三带六片区”的空间结构。一心:以大宁康体广场为中心,以大宁康体广场及周边的公共设施为中心,综合服务整个大宁社区居民。三带:以综合服务带、产业空间带、经济发展带形成三带。宁馨路是大宁的主要服务性干道,沿宁馨路布置商业、公服设施形成综合服务带,大宁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南部,呈东西向布局,对接周边产业。金宁大道是大宁主要的对外通道,且有河涌从此贯穿,景观风貌较好,南北毗邻商业、居住和行政办公板块,共同构成大宁的活力通廊。六片区:休闲体育、高端居住、品质居住、行政服务、综合服务、高端产业。
图3 东莞市虎门镇大宁社区特色精品示范村空间结构规划图
(2)产业提升规划
实现固本培新,区域联动,挽留重点企业——挽留规模以上企业,促进总部落地或专业化发展。承租能力较高的企业市场化方式回迁,承租能力较低的企业中新一代产业园区和产业用房以较低租金成本承接,鼓励产业导向外的现状产业对接市场主动转型。导入新兴产业——依托大型企业招商,导入新资源,提升产业能级。积极对接长安镇、虎门镇区域性大型企业,考虑成片开发的可能性,引入专业服务和与主导产业相关的百强企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大宁经济产业,规划打造以葡萄种植、智能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研发为动力的三轮驱动模式推动大宁经济发展。
(3)道路交通系统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落实控规要求的两横一纵的主次干路网体系,采用满足交通通道兼顾促进邻里交往的道路规划设计 理念,打造快进快出、内部循环的空间布局模式。内部交通网络,城市主、次、支路网体系,内部优化形成循环交通路线,同时疏导外来交通进入场地内部。
以大宁康体广场为辐射原点,搭建乡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塑造由点及线及面的层级公服布点,形成300M、500M、1000M服务圈层,完善片区服务体系,同时提升各层级服务质量。
图4 东莞市虎门镇大宁社区特色精品示范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聚落更新改造发展进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其自身文化特色的留存,还需要关注其与城市文明之间的高效结合,强调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这两个文明的携手共进[7]。一方面是中国城市化进程要以乡村为前提,进—走在乡村中找回我们传统文化和自然情怀,找回我们自己的手工艺,找回生活中的中国气息。另一方面,乡村的未来实际上也是“隐形城市化”的状态,这里有着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和现代化生活的熏陶。乡村建设好,城市才更美好,中国才更有希望。
参考文献
[1]丁金华.陈雅珺.胡中慧.等.低碳旅游需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更新规划:以黎里镇朱家湾村为例[J].规划师.2016,32(1):51-56.
[2]黄经南.敖宁谦.张媛媛.基于“三生空间”的乡村多规协调探索:以武汉邾城街村庄体系实施规划为例[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7,9(4):72-84.
[3]丁金华.沈佳辉.基于共生理论的苏南旅游型乡村更新规划[J].中国城市林业,2021, 19(4):72-77.
[4]邹钟磊.杨文平.赖奕锟.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问题及规划对策:以汉源乡村建设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1):8-16.
[5]黄华青.乡村振兴语境下的建筑设计下乡路径——第一届南京大学乡村振兴论坛综述 [J].时代建筑,2019(4):144-147.
[6]朱晓璐.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2020(4):53-54.
[7]杨月明.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更新改造策略探讨[J]. 居业,2020(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