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阅读媒介的增多,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当下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本文试图探索碎片化阅读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以期降低碎片化阅读对小学语文阅读的不利影响,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语文阅读教学
利用电子终端进行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多数小学生阅读的常态,这种阅读方式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继而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尤其小学高段时期正是学生阅读理解思维形成的关键期,碎片化阅读造成的不利影响将长久的影响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因而对碎片化阅读进行探究(十分有必要)。
一、碎片化阅读及阅读教学相关概念
(一)碎片化阅读
国内外关于碎片化阅读研究的成果虽多,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权威明确的定义对其进行界定,通常学者从两方面对其进行定义,分别为“阅读内容的碎片化”以及“阅读时间的碎片化”,将已有研究结论整合,可以看出,碎片化阅读是读者“由于时间碎片化,在时间间隙进行的图文结合的内容呈碎片化的不完整的阅读。”
(二)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内涵可总结为“三得”,即“得意”、“得言”与“得法”。“得意”即使学生明白所阅读文章中的含义,明白其中所蕴含的情意,深入其中,品味文字;“得言”是让学生明白阅读文章中所运用的恰当的修辞、文章的合理布局、段落之间排列有序的结构等;“得法”是让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从文章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窍门,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碎片化阅读的表现形式及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一)碎片化阅读的表现形式
传统阅读多以纸质出版物为媒介,纸质出版物缺少图文结合的表现形式、以经典书目的出版为主,难以系统地收入阅读,所以更有利于读者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阅读素养的提高。随着电子媒介的增多,越来愈多的人习惯于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虽有一定的优点,但碎片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呈现阅读表层化、阅读随意化、阅读感性化以及阅读功利化的特点,小学高段学生由于升学压力,阅读功利化表现的更为明显。
(二)碎片化阅读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碎片化阅读以其“短小性”、“随意性”与“多元性”的特点被多数人采用,并且碎片化阅读多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电子媒介所展现的文章多为图文并茂形式,或有声模式,相比传统书本上文章来说,更加具有趣味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寻求阅读资源,进行阅读,从而开阔学生视野。
2.消极影响
碎片化阅读从阅读过程以及阅读思维上,均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另外碎片化阅读割裂了教学环节的整体性,因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文章段落构造、文章重点部分、文章整体含义,继而将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转化,融入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但是碎片化阅读却常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不会以点到面,阅读盲目而无序,甚至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误解,长时间的碎片化阅读,而教师未进行合理的引导,不利于学生发挥能动性,进行自主阅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对碎片化阅读的建议
碎片化阅读对小学高段学生的影响极大,虽有正面影响,但整体来看,负面影响偏大,因而小学高段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碎片化阅读,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开展主题式教学、在课堂上进行整合式提问、通过合作使学生专注思考,或者从细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降低碎片化阅读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一)阅读内容从“碎片”走向整体
1.课内阅读,进行“逆碎片化”整体设计。“碎片化”阅读会让学生浮光掠影地快读,自然遮蔽了文本内在的深层机理与意义。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要走向深刻,首先应该在大单元主题的统领下确立学习主题,制订适合的学习目标。
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体现“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一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二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教学《父爱之舟》一文时,我拟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第一,借助信息化环境深入课文,品味细节描写语段,感受父亲对作者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第二,借助信息化环境进一步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第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中感悟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课外阅读,逐步向整本书阅读进阶。整本书阅读,这种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是现有教材的补充,具有更开阔的文化视野与深度思維含量,有助于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与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最终实现学习者从低阶阅读向高阶阅读的进阶。
在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目标的达成必须遵循规律,各学段逐步进行。如,第一学段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快乐地读书,主要引导学生实现从阅读图画到阅读文字的过渡。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设置的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符合该学段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及阅读水平。阅读内容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从图画书到优秀的儿歌,逐步过渡到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阅读的要求逐步提升,从体会读书的快乐,感受简单儿歌、童谣的旨趣,到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逐渐认识阅读是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阅读时间从“随意”趋向计划
阅读时间的碎片化是针对具体的阅读内容,小学生常常表现出随意、零散、无序等特征。我们常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克服随意性,学会自主规划。
在起始阶段,规定内容进行计时。在一、二年级阶段,我们给定符合孩子们兴趣、年龄特点的内容,如一些篇幅短小的儿歌、童谣等,让小朋友们全身心投入其中进行沉浸式阅读。教师对阅读表现、阅读速度、领会程度等要素进行记录,与家长共享,与孩子日常居家的亲子共读、课余的闲适性阅读建立关联。
在向第二学段过渡的过程中,增加规定时间学内容的项目,与“阅读有一定速度”的要求相匹配。如在阅读《稻草人》一书时,就某一章节要求用略读的方法抓住文章大概。从第二学段开始,常常以主问题、情节线索等为导引,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批注,在较长时间内自主规划,完成较长篇幅的阅读,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功能从“休闲”转向素养
小学语文“碎片化”阅读,是语文学科范畴内的阅读,如将其功能定位于日常“休闲”,是对目标的矮化、窄化。由“碎片化”阅读转向“非碎片化”阅读,从立足点到目标点始终是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即指向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发展。
在对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专注力三者进行独立分析以及对三者的关系进行审视时,不难发现阅读专注力碎片化最为关键。即使是读一首简单的儿歌,读一遍可能只需一两分钟,但它也有基本的主题和个性的表达形式,值得孩子们反复朗读、想象、领会与表达,只有这样深度阅读,多元思辨,才能领会其要义。
碎片化阅读对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探究碎片化阅读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碎片化阅读对阅读教学积极的一面当利用,消极的一面应当采用合理的方式降低其消极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奕,凌梦丹. 微博“碎片化阅读”的传播麻醉功能解读[J]. 编辑之友,2015,05:19-21
[2] 结构分析:碎片化阅读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J]. 范蔚;赵凌澜.编辑之友,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