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脑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 对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本院行神经外科手术的92例患者,随机分成甲组、乙组、丙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为对照组患者输注生理盐水,为甲组、乙组丙组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剂量分别为0.2μg/(kg·h)、0.4μg/(kg·h)和0.8μg/(kg·h),对比不同组患者应激指标、围术期指标、恢复期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甲组、乙组和丙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拔管时和气管拔管后10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低于其他三组,甲组、乙组和丙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剂量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可适当增加,不会增加患者应激反应,保证患者各项指标的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应激指标;围术期指标;恢复期指标;不良反应
当前临床针对神经外科疾病,通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手术成功的关键,就是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右美托咪定在外科手术中属于常用麻醉药物,但是具体应用剂量如何,临床众说纷纭。基于此,本研究将以92例在本院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样本,对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本院行神经外科手术的92例患者,随机分成甲组、乙组、丙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2:11,年龄均值(44.29±4.18)岁,ASA分级:Ⅰ级13例,Ⅱ级10例,BIM指数(25.63±2.81)kg/m2;甲组男女比例13:10,年龄均值(44.75±4.29)岁,ASA分级:Ⅰ级14例,Ⅱ级9例,BIM指数(25.82±2.59)kg/m2;乙组男女比例14:9,年龄均值(44.40±4.24)岁,ASA分级:Ⅰ级11例,Ⅱ级12例,BIM指数(25.49±2.23)kg/m2;对照组男女比例14:9,年龄均值(45.10±4.39)岁,ASA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BIM指数(25.59±2.44)kg/m2。四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入组研究患者术前保持超过8h的禁食禁饮时间,进入手术室之后,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浓度、心率等,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麻醉诱导之前,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患者泵注右美托咪定,初始剂量为0.6μg/(kg·h),并分别依照0.2μg/(kg·h)、0.4μg/(kg·h)和0.8μg/(kg·h)的标准,为各组患者持续泵注,对照组泵注生理盐水。麻醉诱导药物包括阿托品,剂量为0.5m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剂量为0.15mg/kg;咪达唑仑,剂量为0.05mg/kg;舒芬太尼,剂量为0.4mg/kg;丙泊酚,剂量为1.5mg/kg。气管插管麻醉时应以9mL/kg为标准控制机械通气潮气量,以1L/min为标准控制氧流量,以11-14次/min为标准控制通气频率。术中双通道泵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完成手术之前10min左右停止泵注丙泊酚。
1.3 观察指标
对比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围术期指标、恢复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对比
甲组、乙组和丙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拔管时和气管拔管后10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对比(±s)
指标 | 组别 | 例数 | 输注麻醉剂前 | 气管插管时 | 气管拔管时 | 气管拔管后10min |
平均动脉压(mmHg) | 对照组 | 23 | 122.58±6.38 | 136.59±5.47 | 143.69±5.89 | 137.89±5.41 |
甲组 | 23 | 123.62±6.47 | 111.59±4.75# | 132.65±5.27# | 122.62±4.56# | |
乙组 | 23 | 123.83±6.59 | 109.79±5.48#& | 112.63±4.85#& | 108.52±4.22#& | |
丙组 | 23 | 122.77±5.23 | 96.94±4.61#&* | 105.22±5.91#&* | 103.63±5.47#&* | |
心率(次/min) | 对照组 | 23 | 80.59±4.13 | 95.69±5.20 | 100.37±5.47 | 96.48±4.36 |
甲组 | 23 | 80.12±4.49 | 75.86±5.03# | 86.75±4.32# | 85.23±3.66# | |
乙组 | 23 | 81.24±3.63 | 75.48±4.31#& | 76.48±3.19#& | 75.32±2.41#& | |
丙组 | 23 | 81.53±3.96 | 76.18±4.59#&* | 71.05±3.54#&* | 71.92±2.54#&* |
注:相较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甲组,&P<0.05;相较于乙组,*P<0.05。
2.2 四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四组患者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低于其他三组,甲组、乙组和丙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分组 | 例数 | 麻醉时间(min) | 手术时间(min) | 瑞芬太尼用量(mg) | 丙泊酚用量(mg) |
对照组 | 23 | 295.83±8.54 | 262.35±7.48 | 3.68±0.79 | 1614.32±110.54 |
甲组 | 23 | 299.41±9.54 | 279.54±8.05 | 3.24±0.49# | 1489.62±148.27# |
乙组 | 23 | 298.63±8.74 | 275.93±7.41 | 2.86±0.28#& | 1076.93±122.54#& |
丙组 | 23 | 296.31±9.02 | 275.61±7.50 | 2.06±0.19#&* | 916.42±105.32#&* |
注:相较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甲组,&P<0.05;相较于乙组,*P<0.05。
2.3 四组患者恢复期指标
四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四组患者恢复期指标(±s)
分组 | 例数 |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 | 定向力恢复时间(min) | 拔除气管导管时间(min) |
对照组 | 23 | 9.86±1.25 | 10.59±1.47 | 11.62±2.48 |
甲组 | 23 | 9.68±1.42 | 10.83±1.84 | 11.79±2.29 |
乙组 | 23 | 10.38±1.48 | 11.26±1.79 | 11.89±2.41 |
丙组 | 23 | 10.52±1.85 | 11.82±2.34 | 12.03±2.15 |
3 讨论
麻醉镇痛药物的选择,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患者应激反应的重中之重。右美托咪定在外科手术中相对常用,不仅可在短时间内快速作用,而且可通过肝脏排泄,不会在人体中大量积累,安全性较高。相关研究表明,人体中脑桥和脊髓位置有大量的α2肾上腺素受体,受体主要包括α2A、α2B、α2C等亚型,α2A激活之后有助于抗应激反应生理过程的发生。右美托咪定可以和α2A受体结合,有助于钾电导增加,令细胞膜处出现超极化表现。临床外科手术通常需要气管插管,但是气管插管属于侵入式操作,可损伤人体气道。右美托咪定不仅有助于镇静镇痛,也能对人体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的生理过程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避免气道反应过强,进而减少交感神经张力,避免颅脑血流量过高。但是具体应用剂量如何确定标准并不统一,一般和用药经验相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甲组、乙组和丙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拔管时和气管拔管后10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低于其他三组,甲组、乙组和丙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剂量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患者恢复期躁动表现,同时避免影响患者定向力恢复、气管导管拔除时间与自主呼吸时间等指标。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剂量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可适当增加,不会增加患者应激反应,保证患者各项指标的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参考文献:
[1]王继爱,丁宝纯,刘海晶,董萍,王福旭,肇丽梅.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3):485-488.
[2]赖上俊.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镇静效应和安全性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5):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