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大学生输液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2
/ 2

浅谈对大学生输液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郑庆华,刘月红

沈阳建筑大学医院  100168

摘要目的:对高校静脉输液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11-20221月中抽取140名在校接受静脉输液学生,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70名,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70名。对比两组病人静脉输液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ADR发生率分别为18.57%对照组为48.57%,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对大学生输液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临床疗效显著,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心理护理干预 ;大学生输液者 ;临床效果评价

引言

门诊是医疗工作的最前线,它是直接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和开展预防保健等工作的地方,而门诊输液室是门诊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在大学校医院的门诊工作中,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医疗方式的变革,医疗对于患者的理解也从过去侧重于身体上的原因转移到关注患者的精神上的伤害与应对。在学校的医院,输液室内,以大学生为主,他们的精神状态相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的社会性并不健全,这就给学校的门诊护士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她既要照顾好病人的病情,又要分析病人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并针对病人的不同的心理需求,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因此,本文通过对输液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护理,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并对进行了观察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采用随机抽样法,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份我院进行输液的大学生,年龄18-23周岁。在这些病人中,64位是男性,76位是女性。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70名对照组和70名观察组。在对照组病人中,有36名男性和34名女性,平均年龄为(21.50±1.25)岁。观察组,男28名,女42名,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1.20±1.70)岁。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均进行手背浅静脉穿刺。全部病例都没有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肝炎等,也没有精神科及家庭病史。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进行心理护理的具体步骤:

1.2.1输液前的心理护理

在静脉注射之前,护士应以亲切的语气与病人交流,用温柔亲切的话语来安慰病人的心情,使病人能够以一种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病人。护理工作者也可以了解病人在治疗、护理和生活上的需要。在咨询时,可采用发问的方法,让病人先想一想,然后才能给出答案,这样可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减少病人的精神压力。

1.2.2输液时的心理护理

为病人提供适宜的输液条件。在进行穿刺之前,护士可以采取遮蔽法或鼓励方法来减轻病人的压力。如果是因为害怕而目光一直集中在针头上的病人,可以让病人仰面躺着,暴露出针头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病人看着针头,也可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治疗中,针对一些个性外向,但害怕输液的病人,可以采用鼓励的言语来鼓励病人的胆量,提高病人的忍耐能力。另外,在静脉注射时,护士应密切注意静脉注射的畅通及注射针有没有脱落。

1.2.3输液后的心理护理

在拔针的过程中,要注意让病人在刺入的地方,顺着静脉的走向,用3-5分钟的按压,尽量不要用力过猛。此外,对于一些对自己的治疗和恢复没有自信的病人,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向他们解释消极的情感会给他们的身体带来的不良的后果,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信念,从而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1.3观测指标

比较两组病例在注射时,针刺脱出,液体流速异常,拔针后血液外溢,皮下淤血等不良现象出现的机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17.0统计软件,对此次研究得到的数据展开了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使用 x± s,计数资料使用2检验,并使用 t检验,如果 p<0.05,则认为存在明显的差别,并且有统计学上的重要影响。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 18.57%,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48.5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针头脱出

液体流速不正常

血液外溢

皮下淤血

其他情况

发生率

对照组

70

6(8.57)

12(17.14)

5(7.14)

4(5.71)

7(10.00)

34(48.57)

观察组

70

2(2.86)

4(5.71)

2(2.86)

1(1.43)

4(5.71)

13.(18.57)

3讨论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就是通过静脉补液。这个调查的数据表明,在输液的时候,观察组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概率是18.57%,而在对照组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概率是48.57%,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并且存在着统计上的显著性(P<0.05)。在输液的时候,如果病人因为姿势的变化或者是由于其它的原因,都有可能引起针头脱出、液体流速异常、血液外溢、皮下瘀血等不舒服的现象,这就会使病人产生害怕、烦躁、不安等消极的心理,对病人的病情的恢复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在校大学生病人来我院输液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细心、热心的对待每个学生病人,为病人提供一个干净、美观、温馨、安静的输液场所,在准备输液的时候,多使用耐心、委婉、轻松诙谐的语言,这样可以增进护士与患者的相互理解和交流,缩短护士与患者的距离,减少护患隔阂,让病人以一个更好的心情接受治疗。在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多采用沟通的方法来转移病人的注意,运用安慰和鼓励的话语,从而获得病人的信赖和配合。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运用熟练的手法进行穿刺,尽可能地达到一针见血的效果,以免因为重复穿刺而给病人造成疼痛和害怕的感觉。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多做好巡逻工作,确保输液可以正常进行,还要注意听取病人的意见,一旦出现问题,要马上解决,这样才能让病人有更多的信心,减少病人的恐惧和恐慌心理。

护理人员在对待病人时应注意“三美、三心”:外貌衣着美,举止美,言语美,细心、热情、关怀。护士端庄稳重的形象可以给病人一种信任、一种安全、一种美好的感觉,要积极地做好病人的心理工作,充分地理解病人的需求,尽可能地让医生对病人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可以提升病人的医疗质量,增强病人对医生和护士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大大消除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还降低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有效提升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输液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哈霜. 大学生输液转诊的服务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7.

[2]王敏.某校医院门诊输液大学生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校医,2013,27(09):641-643.

[3]何皖.高校医院门诊输液室大学生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03):471-472+475.

[4]高兰英.校医院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包头医学,2011,35(01):47-48.

[5]哈霜. 大学生输液转诊的服务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