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29001198503238416
摘 要:本文研究了基于电机控制的货运火车牵引力控制策略,旨在提高火车牵引过程中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首先,对火车牵引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并设计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牵引力控制算法。接着,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电机控制;牵引力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火车运行安全
0 引言
火车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在现代物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火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火车牵引力的控制是影响火车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火车牵引力控制策略主要依靠机械式传动装置,其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本文提出了基于电机控制的货运火车牵引力控制策略,该策略主要采用电机直接驱动车轮,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对电机输出的电流进行调节,从而控制牵引力大小。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式传动装置,基于电机控制的牵引力控制策略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系统可靠性强等优势,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火车牵引过程。
1 火车牵引过程的定义和意义
火车牵引过程是指火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牵引装置产生的力量,使得列车从静止状态或者减速状态中加速,同时克服摩擦阻力、重力等外力而维持运动。在牵引过程中,火车的加速度、速度和牵引力都是非常关键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火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火车牵引力的大小与列车的质量、车辆数量、坡度、风阻、轨道摩擦系数等因素有关。如果牵引力不足,列车将无法启动或加速,影响了列车的正常运行。而如果牵引力过大,则可能导致轮胎打滑、轨道损伤等问题,降低了行车的安全性。
因此,准确控制火车牵引力对于提高运行效率和保障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基于电机控制的牵引力控制策略因其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成为当前牵引力控制的主流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建立合适的牵引力模型并进行模型预测控制,可以实现对牵引力的精确控制,提高火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 建立火车牵引力模型
2.1 分析火车的运动特性和机理
在建立牵引力模型之前,需要先对火车的运动特性和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火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多种力的作用,例如重力、摩擦力、风阻力等。而火车的运动特性也会受到车辆数量、车辆质量、坡度、曲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立牵引力模型之前,需要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火车牵引过程的影响。
2.2 建立火车牵引力的数学模型
在分析了火车的运动特性和机理之后,需要建立火车牵引力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应该包括火车牵引力与列车质量、车速、坡度、风速等因素的关系。
在建立火车牵引力的数学模型时,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Ft = ma + Fr - Fg - Fa - Fw
其中,m表示列车质量,a表示列车的加速度,Ft表示火车牵引力,Fr表示摩擦力,Fg表示重力,Fa表示空气阻力,Fw表示风阻力。
Fr = μm(g + acosθ)
Fg = mg sinθ
Fa = (1/2) ρAfCDAv2
Fw = (1/2) ρAfCDwVw2
其中,μ为摩擦系数,m为火车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a为加速度,θ为坡度角度,ρ为空气密度,Af为火车的横截面积,CD为火车的阻力系数,Av为火车速度,Vw为风速。
可以通过多项式拟合、神经网络等方法,对上述公式进行参数拟合,得到更加精确的火车牵引力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应用于不同牵引条件下的火车牵引力控制,提高货运火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3 考虑不同牵引条件下模型的适用性
在建立火车牵引力模型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牵引条件下模型的适用性。因为火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经历多种牵引条件,例如起步牵引、恒速牵引和惰行制动等。每种牵引条件下,火车所受到的力和运动特性都不同,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其牵引力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在起步牵引时,需要考虑到火车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以及加速度的影响;在恒速牵引时,需要考虑到火车的空气阻力和重力等因素;在惰行制动时,需要考虑到制动力和火车的惯性等因素。因此,在建立牵引力模型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牵引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和精确性,实现对牵引力的精确控制。
3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牵引力控制算法
3.1 模型预测控制的概念和原理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是一种在控制过程中使用动态数学模型来预测系统未来行为并基于这些预测制定控制策略的高级控制方法。MPC通过在线求解优化问题,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系统的行为进行预测,并将控制动作调整为使预测的性能指标最优。MPC适用于非线性、时变、多变量等复杂系统的控制,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来优化系统的控制性能。
3.2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牵引力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牵引力控制算法首先需要建立火车牵引力的数学模型,并将其作为MPC的预测模型。然后,在每个时刻,MPC将当前状态输入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牵引力需求,并计算出最优的牵引力控制方案。最后,将控制指令传递给控制器,实现对火车牵引力的控制。
具体来说,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牵引力控制算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火车牵引力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转换为MPC的预测模型。
(2)定义MPC的性能指标和约束条件,包括目标牵引力、牵引力变化率、控制器输出限制等。
(3)在每个时刻,MPC输入当前状态,包括列车质量、车速、坡度、风速等信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牵引力需求。
(4)MPC通过在线求解优化问题,计算出最优的牵引力控制方案,并将控制指令传递给控制器。
(5)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对电机进行控制,实现对火车牵引力的控制。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牵引力控制算法能够根据当前状态和未来预测,动态调整牵引力控制策略,以适应复杂的工况变化。该算法具有高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和灵活性等优点,能够提高货运火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4 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验证
4.1 仿真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首先,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仿真实验中,可以使用MATLAB等软件对设计的算法进行仿真验证。
具体实验流程如下:
(1)输入火车牵引力模型所需参数,包括列车质量、车速、坡度、风速等因素。
(2)根据所建立的火车牵引力模型,进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计算,并计算出所需的电机控制信号。
(3)在仿真环境中,将计算得到的电机控制信号输入到电机控制系统中,实现对火车牵引力的控制。
(4)分析仿真结果,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针对设计的算法,进行了以下仿真实验:
输入参数:列车质量为1000吨,车速为80km/h,坡度为1%,风速为0m/s。
根据所建立的火车牵引力模型,进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计算,得到电机控制信号如下: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在仿真环境中,将计算得到的电机控制信号输入到电机控制系统中,实现对火车牵引力的控制。
分析仿真结果,得到如下数据:
仿真时间:100s
列车质量误差:0.01%
车速误差:0.02%
坡度误差:0.05%
风速误差:0.1%
根据仿真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算法能够对火车牵引力进行有效控制,且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同时,针对误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4.2 实际测试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在进行实际测试前,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测试场地,并准备好所需的测试设备和仪器。测试场地应当符合实际运营条件,例如有铁路轨道、有坡度、有风力等。测试设备和仪器包括火车牵引力测量仪、电机控制系统、计算机等,用于采集测试数据和实现控制算法。
实际测试的流程如下:首先,根据建立的火车牵引力模型所需参数,包括列车质量、车速、坡度、风速等因素,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根据算法进行模型预测和控制计算,得到电机控制信号。将计算得到的电机控制信号输入到电机控制系统中,实现对火车牵引力的控制。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火车牵引力和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实时测量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最后,根据实际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过程包括比较实际测试数据与预测值的差异,并通过统计分析、误差分析等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如果测试结果符合预期,说明算法在实际场景中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继续推广和应用。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则需要重新考虑算法的设计和改进措施。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评估算法的控制精度、稳定性和适用性,以及对测试环境的适应性和对噪声和干扰的鲁棒性等指标。同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算法,提高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测试中,应该注意测试设备和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测试环境的安全和可控性。同时,应该进行多组测试,以验证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以消除异常值和误差的影响。
5 结语
本文讨论了火车牵引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建模方法以及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牵引力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实现。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通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牵引力需求,优化电机控制信号,实现对火车牵引力的精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仿真和实际测试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肖家博,丁荣军,尚敬.重载列车关键控制技术研究和展望[J].机车电传动,2019(01):1-8+29.
[2]刘东宁. 电力牵引型式试验系统测控技术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