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身边的地理,培养地理实践力————以歌乐山现代农场考察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探寻身边的地理,培养地理实践力————以歌乐山现代农场考察为例

姚艳妮

(重庆复旦中学,重庆市  渝中区 400012)

要:地理研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高效途径,是达成地理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式。因此,野外研学实践应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手段之一。本文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以歌乐山阿Q农场的现代农业种植为考察对象,确定了研学目标、研学活动、研学过程和评价体系,并在研学活动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研学课程设计;野外考察;现代农业

学生在研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能通过“区域认知”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应用“地理实践力”提升自己的行动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鉴于此,重庆复旦中学地理组开展了市级精品选修课《探寻身边的地理》和市级重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研究》,设计了对现代农业的研学考察课程,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确定研学目标,选定研学目的地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必修课程地理2”对“农业”的教学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1]10“选择性必修2”对“农业”的教学要求为“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1]13“选择性必修3”与农业相关的教学要求为“说明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15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详细分析,结合我校地处地理位置,基于学生已经具备的有关“农业”的基础知识,拟定了如下的研学目标:①了解阿Q农场农业生产的各种方式,探究传统种植方式的缺点(区域认知);②了解农业种植方式的时间变革,认识人地关系的变迁(人地协调观);③分析基质栽培、温室农业、无土栽培、鱼菜共生等方式的优缺点(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二、突出学科特色,设计研学内容

此次野外研学实践的地点是现代农业典型的阿Q农场,围绕“科技改变农业生产要素”的主题的考察,为了突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设计了如下研学考察内容:

任务一:从歌乐山地区各自然要素的特点,分析传统农业种植面临的风险。突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综合分析能力。

任务二:根据时间轴线了解基质栽培——温室农业——无土栽培——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任务三:分析各种农业种植方式的优缺点。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三、立足研学过程,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野外研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丰富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它融合了地理原理和地理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内化应用,更能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育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针对本次研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设计了有关人地协调观素养培育的研学活动:①了解传统种植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②调查分析发展固体基质栽培、温室大棚、水培、生态农业的原因;

2.综合思维素养的培育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使学生能够形成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针对本次研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设计了有关综合思维素养培育的研学活动:①要素综合:学生通过对地理位置、市场、科技、土壤、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的综合研究来分析不同农业发展的历程。②时空综合:学生能用动态的观点去研究不同农业类型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农业种类的区位因素,从而解释不同的农业类型在特定时间发生在特定区域的原因。

3.区域认知素养的培育

区域认知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空间秩序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针对本次研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设计了有关区域认知培养的研学活动:①空间格局:怎样确定和描述阿Q农场的位置?认识该区域的环境特征。②空间秩序:考察前,查阅地图,了解阿Q农场的位置特征(相对位置)和环境特征;实地考察时,通过GPS了解阿Q农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拔;③空间规律:阿Q农场的位置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利弊分析。

4.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育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针对本次研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设计了有关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活动:①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通过教材、网络、图书、现代技术获取关于传统农业、固体基质栽培、温室大棚、水培、生态农业、科技农业(番茄树培养)的原始信息和复杂关联信息。②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学生能从研学目的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有目标、有步骤的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能选择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判断地理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四、基于研学活动,确定过程评价体系

  对学生研学情况的评估要从多阶段、多角度进行全面考查。本次研学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项目

得分

自评

小组评分

教师评分

准备阶段

校内培训表现及知识掌握程度

4

实践物品准备

3

资料整理准备

3

实施阶段

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

15

爱护研学地资源与环境

15

遵守纪律

10

参与程度

认真听讲、观察、笔记

10

仔细思考,提出问题

10

主动分析解决研学问题

10

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10

返校总结

研学心得与小论文

5

对研学的意见与建议

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