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新城区供电分公司,内蒙古通辽市028000
摘要:电缆敷设施工是电力配电工程中的基础工作,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了电力配电工程的供电稳定性,所以一定要重视电缆敷设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结合配电工程确定好电缆的类型和电缆的横截面,在施工中,结合设计要求和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电缆敷设施工技术,并做好电缆敷设的保护措施,避免外界环境对于电缆线的腐蚀,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缆敷设质量,保证配电工程整体质量,促进我国电力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配电工程;电缆敷设技术;应用
导言: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城乡电网化进程越来越突出,即电力电缆这一输电线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往往受到周边环境破坏或施工质量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电缆事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电力建设工程是一个相对隐蔽的工程,因此工人在排除电缆故障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重视电缆施工线路的设计,对电缆的安装、试验、运行和维护进行管理,既能提高工程质量,又能减少电缆事故的发生。
1 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敷设概述
对于电力配电工程项目而言,电缆敷设主要是指从配电箱走向用电设备或另外一个配电箱的走线方式,涉及到的敷设施工技术并不相同。为了进一步提升供电网络运行效益,相关技术人员需要结合电缆应用环境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并结合时代变化不断更新选择方式,在电缆选择期间需要高度重视电缆电压及电流管理,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电缆敷设方式,按照负荷预测结果明确电缆敷设面积。电缆敷设属于电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经常会应用到相关建设技术,电缆敷设属于电力输送电路走线连接方式。在走线方式连接期间,可以及时将电缆敷设应用技术实施到电缆架设当中。普遍情况下,电缆敷设技术在具体施工技术方法方面涉及到隧道、电缆沟埋、走管、直埋以及暗沟多种类型。在配电工程电缆敷设期间,需要基于具体的敷设需求制订详细的敷设技术策略,并在敷设施工中,全面落实电缆敷设的基础工作任务。
2 电力配电工程电缆敷设技术的应用
2.1 直埋式电缆敷设技术
目前,在配电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电缆技术就是直埋式电缆敷设技术,为了保证配电工程电缆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规则进行:(1)施工人员应在施工前严格审核施工图纸,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控制电缆走向。通常情况下,可采用边走边测的方式确定电缆实际用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电缆长度时应留取5%到10%的余量长度,根据电缆沟长深度设置电缆敷设技术应用时所需路径,一般以深80cm、宽20cm为最佳尺寸;(2)在实施电缆沟开挖工作时需保证电缆沟与边坡保持垂直,为后续回填作业提供保障。另外,在应用直埋式电缆敷设技术时还应当采用人机结合方式增强敷设效果,并在电缆敷设工作完成后在其表面洒上一层细沙后盖上防护砖,从而保证电缆线路处于安全的工作环境中。
2.2 排管式电缆施工技术
直埋式电缆敷设技术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操作较为简便,但所需电缆敷设量较大且安全性能较低。此时,应用排管式电缆施工技术可有效提高电缆敷设工作的效率。一般情况下,在配电工程中应用排管式电缆施工技术时需将电缆埋设地下70cm处,若需将其扩展至人行道,则将埋设位置控制在50cm处,并且保证电缆各个排管间距离保持在20mm范围内,以此增强电缆排管散热效果。在应用排管式电缆施工技术时,还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注意电缆管道底部倾斜度,让其坡度高于0.55%,进而为后续排管沟排水装置的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另外,在设置电缆排管时需按照场地情况选择适合的排管孔数及排列方式,一般选择6到16根排管,主要排管排列方式包括正方形与长方形,孔数多为3×4、4×4、3×6等形式,为了进一步保证排管散热性能,可适当在中间进行留孔,从而增加电缆运行稳定性。
2.3 桥架电缆敷设技术
电缆不管是中支架、井架、还是桥架电缆,在应用电缆敷设技术时,都应当切实做好接地工作,这样才能让其达到良好的敷设效果。对于桥架电缆,在进行接地处理时,应当让桥架电缆转弯半径≥桥架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上限值,并且在敷设时需沿着墙体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在应用桥架电缆敷设技术的同时应当仔细检查电缆敷设路径,提高敷设安全性。当选择横向敷设法对桥架电缆进行施工时需避免出现首尾交叉现象,并将间隔控制在5m到10m的范围内,若需额外采取倾斜式敷设法,可将电缆间隔设置为2m,必要时增设耐火板来实现最佳桥梁电缆敷设效果。
2.4 地下管道电缆敷设技术
配电工程电缆的施工技术其中还包括地下管道电缆敷设技术,地下管道中的电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它的耐腐蚀性及抗压性能。地下管道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施工环境,在选择电缆时最好选择钢管电缆进行敷设。同时,地下管道电缆敷设技术在应用时需保证地下管道的密闭性,以免外界因素影响电缆运行效果。一般情况下,电缆若受潮,将无法为电力工程提供重要的电力保障,所以,需在地下管道电缆周边设置防潮装置,并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操作,在施工前还需对地下施工条件如土质密度、土层抗压力等进行检测,保证地下管道电缆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中,从而为配电工程提供助力。
2.5 机器人作业技术
伴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危险作业成为了重要的应用机制,能更好地保证人员安全,减少操作人员带电作业产生的危害。一方面,要保障机器人相关技术水平符合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能按照工序落实相关操作,且维持操作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而对于作业体系中一些精密度较高或者是较为复杂的工作内容,机器人无法满足实际要求,就不能完全依靠机器人替代人工。另一方面,要综合考量机器人维护、机器人生产等多个项目的情况,机器人维护费用较高,因此,大规模作业中应用机器人维护操作模式还不现实,这就需要电力企业结合实际工作状态和情况,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应用模式,发挥机器人作业优势的同时,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3 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推进电力自动化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特别是专家决策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等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工程故障自检、智能调度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优势。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出于技术成本的考虑,现阶段电力自动化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度不高。未来一段时间内,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将会推动电力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化方向上有更加明显的进步。例如在输电环节,可以实现输电线路智能巡检;在配电环节,可以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在用电环节,推进了现代智能楼宇的建设等等。
3.2 微型化
在电力工程应用功能不断丰富的背景下,电力系统的结构组成也变得更为复杂,无形中增加了系统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系统运行的稳定。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创新,电力系统结构的简单化、微型化,将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相比于现阶段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独立分布的电气设备,微型化的电力系统结构,除了进一步压缩电气设备的体积外,还能够采用模块化设计、集中化布置的方式,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除此之外,随着电力工程规模的扩大化,电力自动化系统数量增加,在乘数效应的影响下,每年产生的运行能耗也不容小觑。未来电力自动化系统朝向微型化发展,对降低系统能耗也有一定的帮助。
4 结束语
电力配电工程中电缆敷设技术的大面积应用,都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得电缆在实际敷设过程当中的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可以使得我国电力配电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使得电力在实际诉讼过程当中的质量变得更加稳定,保证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用电。
参考文献:
[1]朱乾华.电力配电工程中电缆敷设技术的应用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4):2.
[2]郭仲权.电力配电工程中电缆敷设技术的应用[J].华东科技:综合,2020(1):1.
[3]何彦谆.电力配电工程中电缆敷设技术的应用探讨[J].装备维修技术,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