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光明小学
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在儿童青少年中比较常见,表现为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涣散等,严重影响学习的专注程度。作为一名信息科技教师,通过挖掘数字素材、借助数字技术、善用数字平台等赋能编程教学,改善多动症儿童注意力情况和提升编程能力,落实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数字赋能;多动症儿童;编程教学
一.初识:解读多动症儿童的基本情况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异常疾病,具体表现为多动、冲动、注意力缺陷,并伴有认知障碍、学习困难等问题,约三分之一的儿童症状会伴随一生,且主要集中于8-9岁,使得家长和老师感到束手无策。[2]学期初,小陈同学加入了我所带的社团,他聪明活泼但是患有多动症,个人情绪管理能力较差,难以集中注意力。通过沟通了解到小陈同学在计算机打字时又很专注,从而知道他并不是没有学习的意识,只是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的执行力,因此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小陈同学,从而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令各科老师头疼。作为一名信息科技教师,在图形化编程教学中尝试应用数字赋能,走进小陈同学的内心世界。
二.破冰:挖掘数字素材,让编程有“话”创作
《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利用信息科技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同时,基于多动症儿童的观察力敏捷,能快速感知实物的特点。
1.影像留存,打开记忆舱门
《课程标准》倡导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多动症儿童并不缺少生活经验,但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缺少发现身边素材的眼睛。鼓励学生“做中学”“创中学”,用数字设备拍摄照片,留存重要时刻,引起多动症儿童的注意,激发记忆,再现当时的场景。
以《研学旅行小帮手》为例,本次编程要求学生以身边的的研学旅行为主题,选择最想要实现的手机APP功能进行设计,鼓励学生用图文日志的数字方式记录生活;利用智能平板拍摄研学的风景、文化等场景,将一张张五彩缤纷的设想,以主题+介绍形式为图配文,让记忆永不褪色。
2.想象创造,激发表达意识
动画片是孩子童年的快乐源泉,其画面、色彩、语言紧紧围绕儿童的心。同时视听结合的动画片让多动症儿童更容易接受、理解,并乐于分享,使学生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掌握信息,拓宽眼界,激发多动症儿童自我想象编程创作的源泉。
《角色对话》是浙摄版信息科技五年级的编程,对于多动症学生来说,选择合理并运用童话中的角色并不难,难在如何发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编写角色对话的故事情节。因此,本课教学前,笔者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画片《白雪公主的故事》,创作角色对话,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再通过剪辑精彩的动画情节,让学生置身于童话故事中,通过“聚焦话题”进行创作,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规定时间内构思童话情节,从而保证孩子聚焦注意力,完成课程创作。
三.启航:借助数字技术,让编程有“策”表达
《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把握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合理利用数字化平台、工具和资源,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因此,本文借助数字技术,改变传统的编程教学模式,推进以多动症儿童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创新,指导适应多动症儿童的个性化学习。
1.视频录播,让编程表达更得法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融合创新,微课也应运而生。以微促教,且课程时间更有弹性,教师也可以将录制好的微视频发送至钉钉群,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时间进一步巩固知识。
2.现场演示,让编程表达更有序
编程设计遵循“问题呈现—算法设计—编程展示”的过程,需要观察、思维、表达的结合。由于多动症孩子注意力有限,很难将完整的课堂回忆起来,难以将代码完整的表达。因此,本文借助平板、手机拍摄等,让学生重复观看,再现完整的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倍速播放,增加编程的体验度,将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维过程拍摄成可视化的视频,走出表达无序的困境。
在教学《我的研学小助手APP》前,引导学生结合研学旅行工具箱的六大模块,在互联网上收集一些实用的研学小程序,如美团APP、天气APP、导航APP等发布班级圈。实验时,请家长将学生具体操作拍成视频,上传至班级群,让学生借助图表快速记录APP的主要功能。同时,在游戏试玩环节,为村社鞥个提供特写,增加自身的真实感受,体会编程的实用价值。
3.语音转换,让编程表达更无畏
录音转文字助手,可以直接将语音转成文字,利用语音转换器,教师可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任务单,节省编程创作的时间。
继《我的研学手机APP》案例,鼓励学生利用“录音转文字助手”将研学时看到的现象、遇到的问题、自己的心得等通过讲话的方式如实地表达出来,不用考虑个别错别字,不用考虑说话速度慢,先大胆地说、自由地说。语音转换器会真实地“翻译”学生的语音信息。
四.优化:善用数字平台,让编程有“趣”评改
教师要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学生信息科技的学习。引导编程教学顺应时代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推进教与学的方式改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评价中增强多动症儿童的自信心。
1.家校本点评,建立编程自信
在数字平台的支持下,编程作品评价呈开放的态势。借助网络平台,将学生成果发布到网上,邀请更多的同学、老师、家长等留言点评,不断优化作品,产生更大的动力和自信,为持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朋友圈点赞,体验编程作品
只要学生的作品能被公开展示一次,就会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对编程价值的认识。班级优化大师朋友圈具有真实、即时、交互、形象的特点,能让发帖的学生感受到交流与表达的真实需求,同学和家长的点赞和评论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编程作品的成就,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打开学生创作的源泉。
推陈出新辟途径,三年级是学生图形化编程起步的关键阶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数字时代,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科技与编程指导适切地有机融合,以编程起步阶段的特点为抓手,[4]引导多动症孩子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编程素材,从学习中积累方法,从迭代优化中提升能力,从评价反馈中获得自信,帮助多动症孩子走好编程学习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赵玉龙,赵丽娟.“互联网+”背景下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S1):19-21.
[2]洪淑好.“动”起来,让多动症儿童融进来——多动症儿童班级管理策略[J].亚太教育,2022,(22):30-33.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