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产品设计系
摘要:沐川草龙作为中国龙文化的经典代表和传统草编艺术的活化石,其研究意义重大且对于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具有参照意义。本文在符号学视角下,通过对沐川草龙文化内涵与多元价值的探索,获取可用于非遗文创衍生品创意设计的视觉符号与元素,结合当代文创发展现状,使传统中式风格审美与现代美学相互碰撞,思考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路径,从现代化角度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有序传承问题。
关键字:非遗文化;元素符号;沐川草龙;文创衍生品。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由于种目繁多、分散性强和传承式微的原因,进展困难尤多亦急需进行保护。沐川草龙作为草编艺术中造型独特的一项,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通过对沐川草龙的视觉符号提取与文创设计的融合研究探讨,以此映照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中,如何有效延续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如何将传统中式美学与文化资源创新结合、融入现代生活等问题。
一、符号学语义下的沐川草龙
原始非遗元素符号主要分为语构、语用、语境、语义四个维度。[1]其中语构维度指的是元素符号的表现方式及元素之间的构成;即通过对非遗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以图像描摹、形态分析等手法对相关信息的提取与转译,从而形成的元素符号以创新形式在表现方式及元素构成中体现。
沐川草龙起源于我国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地区,隶属我国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传承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沐川地区历史渊源、文化精神、生产活动与民俗艺术的综合性体现,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与艺术魅力。作为劳动人民延续的龙神崇拜与沐川地区的稻作文化二者结合的产物,沐川草龙是“稻杆编龙、舞龙禳灾”祈福习俗的主体,也成为沐川地区龙文化的有效载体。
在探寻和梳理沐川草龙文化内涵的过程中,以沐川草龙的造型结构、编织技艺、展演内容、传承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分析,其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人们对于龙神的精神崇拜,以及对平安生活的热切祈盼;还包括在草龙制作过程中所展露的以精益求精 、朴实进取的创造精神与匠人之道,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同根同源。
符号所表现的不是事物,而是文化内涵,事物只能通过交际空间赋予它的文化底蕴才能被认识,符号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是文化。[2]通过抽象简化、形态加减、分解重构、夸张变形、材质替换等设计手法,转译成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视觉语言符号,从而实现非遗文创设计的个性化表达。对沐川草龙的视觉符号元素提取与分解的主要过程包括:(1)对沐川草龙进行调研整理,大量收集沐川草龙的制作过程、展演过程及草龙成品的图像,并对其进行基础图形矢量化处理以及标准化整理;(2)运用符号学与设计学理论,通过矢量化处理的方式对形态进行分析,对沐川草龙的符号特征加以拆解和分析,同时对解析后的沐川草龙符号进行编码,通过解读图像表征及语义编码的途径,构建相关元素与符号图库;(3)以形态特征为要素,通过问卷调研形式筛选元素图库,准确细致地把握用户对于沐川草龙非遗文化元素符号的外观形态和心理需求。通过分析矢量图外观形态与造型,发散思维简化符号特征元素,进而提炼出其装饰元素与造型元素;(4)对筛选提炼出的元素符号进行多次设计形变与内容重组,对所得设计结果进行评估及后续迭代设计,以此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二、非遗视觉符号与现代文创融合的衍生与创新
在原始非遗元素符号的语义维度中,分为内涵语义和外延语义,内涵语义是从主观抽象的角度阐释了当非遗元素符号应用于文创衍生品的创意设计中,其所代表的功能性语义与指示性语义,外延语义则是指其所呈现的文化价值,即象征性语义。
符号具有容纳功能、象征功能、美学功能和实用功能,其中实用功能中的意指作用即为非遗文创衍生品所具备的文化价值,设计师通过对非遗文化的元素符号进行提取转化,与产品本身的材质、形态、用途相结合,以此发挥非遗元素符号的表现功能;非遗文创衍生品的使用者与非遗元素符号则互相起到了驱动作用:非遗元素符号与产品的结合形成了具有美观性和实用性的非遗文创衍生品,进而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消费者转变为产品使用者,不仅了解到非遗文创衍生品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且在选购过程中对非遗元素符号与非遗文创衍生品进行了无形筛选,以此驱动非遗符号的更新迭代以及与产品的衍生和创新。非遗元素符号依托产品设计,在非遗文创衍生品的设计过程中,起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非遗衍生品的文化符号将产品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创意价值、美学价值清晰详细地传达给使用者,通过不同材质、工艺、造型等的呈现,实现符号、文化内涵与文创产品的结合、演化与信息传达,与使用者在文化、精神、审美层面产生共鸣。
对于文创设计而言,非遗中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传统中式美学精神以及匠心独运的工艺技法具有永续参照和利用价值。经过提取与转译的非遗视觉符号不仅具有现代设计语言中简约、凝练的特点,还包含着文化传承和生命情感的意象
[3]。非遗视觉符号以创新形式应用于现代生活,融合于现代审美,保留有传统文化精粹的同时,与当下时代气息同气连枝,使非遗文化再次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结论: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在元素提取与符号转化方面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在其中,以沐川草龙为例,对非遗文化的符号化提取可综合其结构造型、编织工艺等多方面具象优势,在与现代文创设计的创新融合衍生过程中,需要更加深入研究非遗项目本身,结合现代设计语言与方式,进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非遗+文创”不仅使非遗视觉符号作为文创设计的主体特征,综合了传统中式美学与现代审美特征;还使非遗所表达的文化精神成为文创设计的灵魂载体,非遗文创衍生品以更具活力和现代感的新形态融入当下生活,彰显了浓郁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时代生活气息。
参考文献:
[1] 段金娟,李飞霞,赵远.基于可拓符号学的非遗衍生品设计方法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
[2] 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 齐海涛. 符号学语意下非遗视觉元素创新衍生设计探析[J]. 包装工程, 2020.
[4] 袁迪嘉沐川草龙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
[5] 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