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幼儿园河苑分园
摘要:我园位于运河之畔,基于幼儿园的育人目标,以渊远深厚的运河文化为大背景,挖掘运河自然资源,在运河丰厚文化的滋养下探索形成运河系列课程。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关爱生命,关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课程的融合、互补、实现孩子多元的发展。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从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入手,以《指南》精神为指引,因需而为,以资源建设的视角优化课程实施,充分赋权并支持儿童,努力创设适宜的课程,促进师幼在与课程的互动中真成长、真发展。
关键词:运河文化 园本课程建设
京杭大运河是被世界所认知的中国历史人文景观之一,运河文化中的江南水乡民俗文化是常州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也同时孕育了细腻流畅传神形象的地方民间文化特色。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很多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主要思路。《纲要》中也强调了课程对资源的依赖。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必须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起来,以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进行筛选、梳理、汇总。为此,我们着重挖掘运河文化在当今幼儿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在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重视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探索文化的鲜活载体。通过“运河文化之旅”、“经开娃走运河”、“亲子民俗搜索之旅”、“运河童谣征集”等系列活动,多视角寻访、观察、感受运河特色文化渊源,增进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老师、家长、孩子通过自己的视角感受古运河文化的魅力,去了解古运河、认识运河、亲近运河,同时挖掘运河课程文化独特的教育价值,以积极挖掘本土化的地方文化要素为着眼点,实施文化引领园本课程的发展。
一、纵向链接,建构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强调了要回归生态,回归生活,凸显体验。在运河课程的体系架构方面,我们立足于生态文明的价值导向,从生命健康和谐成长之内在诉求的高度,围绕生态文明的基本导向,把运河和各种周边自然资源架构组织起来,运河公园、社会生活、运河民俗文化、人际交往等生态场景融入进来,将学校文化、社区、家庭等纵向融通,形成开放的生态体验课程体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因此我们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到课程之中,通过晨谈、游戏等多种形式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横向汇通,丰富课程
运河课程旨在关注每个孩子的具体体验,增强对生活的敏感性、保持对生活的好奇。通过多种形式的运河课程活动,发展幼儿的积极主动性、真实的问题解决、已有经验的运用、新经验的获得与迁移、批判与反思等深度学习的特征,孩子在游戏中进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创设包含问题的游戏情境,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与深入思考。我园地处京杭大运河畔,周边有运河公园、圩墩公园、河苑社区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孩子们对熟悉和赖以生存的运河有着特殊感情,对美丽、神秘的运河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幼儿年龄小,对事件的理解能力有限,在运河课程活动中,孩子们循着古老的大运河畔,探寻深藏其间的密码,将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丰厚的精神支柱。在当前世界变化的背景之下,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人类生活在与其他物种共处的大自然中,必须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整体,运河民俗课程与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相互渗透与整合,开展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环保教育、自然探索教育等。
从幼儿的兴趣点、已有的生活经验等角度出发建构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孩子们的问题与课程的生发与完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课程发展的动态模式。我们的课程就是在主题统领下进行浸润式的深度学习,打破各领域课程的边界,建立“无边界课堂”“无围墙学校”,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儿童学习意义的增值,学习场不再只是封闭的教室,或许是在户外一角,也或许在园外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在团讨、社会实践、观察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融合一体的模式下实现课程的融通,优质资源的共享。
三、多元拓展,探究课程
我们以“水”“船”“桥”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家园社区,开展相关项目探究体验活动,结合活动手记或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分享。运河课程的实践研究,我们更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感受、体验,让幼儿能真真实实地触摸和感受到运河文化,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课程建设的主人、文化构建的主人,愉悦幼儿身心,体现幼儿自主体验式的学习,突现幼儿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从而走向课程建设的良性发展轨道。我园附近有运河公园、圩墩博物馆、秋白书院、光大环保等众多的课程资源,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实地探访调查后,回园后我们组织幼儿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团讨,提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架构。老师们再通过课程审议,在互动研讨中明晰如何运用课程资源来有效地开展户外实践活动的路径,剖析开展这些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从而让孩子们体验实地探访活动带来的乐趣
。
班级里的体验活动——在运河资源的利用上,立足于园内, 探索如何将运河文化资源和主题活动有效结合。如科学活动《牢固的桥》与主题活动“小问号”相结合,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调查活动,将对桥的各种问题汇集一起,开展相关的讨论活动、表征活动、科学探究游戏等课程活动,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提出桥面的形状、桥墩的疏密等因素对桥的承重力影响的科学问题,并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找到自己的答案。师幼在班级中共创游戏体验场:建构区、美工区等环境材料支持幼儿对运河公园里植物与建筑资源经验的延展需求,科学区里对船的航行、物体沉浮的探究体验等。
(一)弄堂游戏:“玩中学” 的童趣。
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从前风摩在弄堂小巷的游戏进行搜集、整理,设计了大量富有情趣,有益健康的弄堂游戏,让它们重新走进幼儿的生活。在弄堂游戏中孩子们享受这弄堂游戏的乐趣,同时拥有一个蕴含运河文化的快乐童年。让这些弄堂游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愉悦幼儿身心,并促进其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方言童谣:“玩中说”的妙趣。
我园的方言童谣传唱活动,依托运河独无二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背息对无锡方言和流传在民间的童谣进行挖掘、筛选、整合,从而转化为适合幼儿柴说、学念的教育内容,使孩子在吟诵童谣、方言表演中实现方言的传承和创新。通过对民间童谣和方言的搜集、筛选、整合,创新出的一首首朗朗上的童谣:那一首首通俗浅显、声韵活泼、情趣深厚的本土童谣,使孩子倍感新奇,久久难忘。入园时、游戏中,时时能听到孩子们稚嫩、天籁的童谣和方言,他们爱说爱念,开心愉悦。
(三)运河巡游:“玩中游” 的乐趣。
幼儿园课程是多层次的,儿童每天的每一种经历、 甚至每一分钟的经历,都是课程的一部分。我们与“运河公园”、“圩墩公园”、“南车集团”、“河苑社区”等多个单位取得联盟,合作成立“运河社区教育基地”。于是,“经开娃走运河”“运河环保小卫士”“面画水乡民居”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将运河边的孩子们与运河社区亲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幼儿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参观污水处理厂、与老艺人零距离接触、在运河畔写生、端午节将粽香飘情送给了社区养老中心的孤寡老人……无数次河边的活动都留下了孩子成长的足迹。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对儿童立场的坚守,对教师专业的考验、对课程质量的追求,对美好教育的期待是我们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