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杭州310006
摘要:本文依据预算管理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医疗类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来找出预算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提升的路径,希望能够对加强医疗类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供思路。
关键词:医疗类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在年度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在我国,医疗类事业单位是指国家设立的医院、卫生院、卫生所等医疗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预算编制的难度较大,因为医疗机构的业务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科室、多个流程和多个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预算编制。其次,预算执行不够精细。由于医疗机构的特殊性质,预算执行需要关注诸多细节,如医疗服务费用的计算、医药采购的控制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存在监管不到位、财务管理不够精细等问题。最后,预算管理缺乏信息化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医疗机构已经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在预算管理方面,信息化应用还不够广泛,存在一些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数据共享不畅等问题。因此,如何完善医疗类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本文的理论基础
1、预算控制理论
预算控制理论是现代预算理论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来达到预算的制定和执行的目标。预算控制理论强调的是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即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设置适当的控制点和控制指标,以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预算的制定和执行符合预期目标。
预算控制理论指导在组织管理中,通过制定预算,建立预算控制系统,控制组织的财务资源,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效率。预算控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制定预算计划,将资源分配和实际支出之间建立联系,并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时监控和调整,以达到控制支出、避免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预算控制理论研究内容较广泛,包括预算的制定和执行应该是组织管理中的基本环节,该理论认为预算应该明确指出组织的经营目标、任务、预期结果和资源分配,同时预算应该有针对性,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制定,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预算控制应该是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要通过预算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和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支出,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效率。而且预算执行结果应该及时反馈,对于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计划的差异,要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及时采取措施,以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预算控制理论对于预算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有效控制支出和避免浪费,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
2、绩效管理理论
绩效管理理论强调的是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要以绩效为导向,通过对绩效的管理和评估来实现预算目标的达成。绩效管理理论强调的是对绩效进行量化和评估,以及通过对绩效的监控和分析,不断优化预算目标和预算执行方式,从而提高预算的效果。绩效管理是以实现组织目标为导向,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指标、监控绩效表现、评估绩效成果等手段,实现对组织、部门和个人绩效进行有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绩效管理理论强调以结果为导向,强调通过明确的目标和绩效指标来激励员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绩效水平。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组织、部门和个人绩效的全面管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提高绩效和效益,从而推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绩效管理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绩效制定、绩效评估和绩效改进。在绩效制定方面,需要确定组织的目标,明确每个岗位的绩效指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在绩效评估方面,需要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反馈评估结果,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激励。在绩效改进方面,需要对绩效不佳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绩效水平,促进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
二、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重点分析
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安排和控制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资金的安排和控制,这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运营正常的基础。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项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确保资金分配到位,合理使用和控制成本。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资金监管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及时查处违规行为,保障资金安全。
2、绩效评估和管理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和管理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绩效评估可以基于多个方面,如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疗费用支出等。
3、风险管理
医疗服务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因此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控制和防范,避免和降低风险带来的财务和声誉损失。
4、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需要依托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对各项预算支出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优化管理。
5、合规性管理
医疗服务是一个高度监管的领域,医疗类事业单位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保证管理和运营的合规性。在预算编制和支出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审批程序,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三、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预算编制不科学、不规范
有些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存在不合理、不准确的情况。一些单位将预算作为一份单纯的开支计划,忽视了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佳。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科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编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指标体系:预算编制没有考虑到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和医疗市场的变化,缺乏科学的目标和指标体系,容易导致医疗服务的不足和浪费。(2)预算编制依赖单一来源的财政拨款:许多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而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方式。这导致这些单位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和规范,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3)预算编制没有考虑到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许多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整体性考虑不足,容易出现部门之间的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4)预算编制没有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财务体系:许多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没有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财务体系,预算支出和实际支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益。(5)预算编制不重视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许多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对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机制,容易导致资金浪费和经费不足的问题。
2、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监管
一些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缺乏监管和控制,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资金浪费和挥霍的问题。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不够严格,一些单位存在虚假报账、贪污腐败等问题。
3、绩效管理不完善
一些医疗类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全面、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导致无法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进行科学评估和监督,也无法对绩效考核和奖惩进行有效的实施,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医疗类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许多医疗类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导致绩效评估过程中难以衡量和评价工作质量和效益。(2)绩效评估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由于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许多医疗类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难以体现个人和组织的实际表现。
(3)绩效管理与奖惩机制不匹配:许多医疗类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与奖惩机制不匹配,导致绩效评估无法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4)缺乏绩效评估结果的及时反馈和利用:许多医疗类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结果没有及时反馈和利用,导致难以改进工作方式和提高绩效水平。
针对这些问题,医疗类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客观、公正、透明的绩效评估机制,与奖惩机制相匹配,及时反馈和利用绩效评估结果,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时,医疗类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文化。
4、信息化水平不高:一些医疗类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缺乏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导致预算管理效率低下、数据质量不高、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5、偏重治标不治本:一些医疗类事业单位重视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而忽视了对医疗服务的深层次改革,导致一些根本性问题得不到解决,仍然存在医患关系矛盾、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有些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存在不合理、不准确的情况。一些单位将预算作为一份单纯的开支计划,忽视了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佳。
四、研究建议:
针对以上对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建议:
1、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预算编制应该充分考虑患者需求和市场变化等因素,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模型和指标体系。在医疗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为了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需要充分考虑患者需求和市场变化等因素,并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模型和指标体系。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设计科学的预算编制模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设计科学的预算编制模型,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点,包括就医人数、病例数、治疗费用、药品费用等因素,以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2)制定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应该制定一套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包括预算规模、预算结构、预算分配、预算执行等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应该与医院的战略目标、患者需求和市场变化等因素相匹配,以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制定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方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整体性考虑,建立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财务体系,重视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
2、加强数据分析和调研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对医院的患者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和调研,以确定预算编制的基础数据和指标。同时,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如政策、经济等因素,以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和管理,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机制,制定明确的预算使用规定,严格执行预算执行流程。
4、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益。医疗类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预算执行效益的关键所在。为了完善绩效管理体系,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质量、效率、安全、服务等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应该与医院的战略目标和预算编制的指标体系相匹配,以确保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2)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明确评估周期、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绩效评估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制定改进方案提供依据。
5、设计激励机制
医疗类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时应该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薪酬、晋升、奖励等方式,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激励机制的落实和管理,确保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6、强化绩效管理意识
在日常管理中,应该强化绩效管理意识,让全体医院工作人员都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和合力,提高绩效管理的效果和成效。
参考文献:
【1】任亚娟.公立医院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财会学习,2019(10)
【2】苍江.医院预算管理编制方法的研究[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8(4)
【3】郑建国.论如何加强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J] .中国总会计师,2010,2
【4】李超.分析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财经界,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