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江苏省 苏州市215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我国各级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所以必须重视该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以实现学生对运动兴趣的培养。但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现实是,因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束缚,使得小学体育的教学多以应试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对运动活动产生兴趣,影响了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为此,必须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激发出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使体育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体育;运动兴趣;培养;措施
引言
小学是学生培养身心素养的重要阶段,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抓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以实现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必须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以实现学生身体素质有效的提升。为了确保学生以期待的目的开展运动,防止学生因太累而放弃运动,教师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时,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使学生激发出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
1、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可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学科的意义。这是由于学生普遍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存在差异,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产生误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不足,认为体育就是游戏就是玩乐,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也相对放松,这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是不利的。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娱乐仅是其对外的表象,而真正的体育教学中,还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意义以及精神表现。学生通过体育运动的学习,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心理与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多采用自身讲解并练习来实现,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限制,对体育的兴趣存在局限性,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充分认知,以确保学生能有效掌握运动的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可培养合作意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得到增强,学生之间也能实现有效的合作,生生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顺畅,师生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泄学习的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同时体育运动还有利于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家长与教师必须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予以重视,以确保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开展体育运动,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1]。
2、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的措施
2.1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应创新教学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也得到了增强,教学工具也日益更新,教学理念与模式得到极大的创新。为了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可通过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模式的融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改善,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得到提升,实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对学生讲解体育理论知识时,体育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动画情境、图片情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及生活中不同食物所包含的营养元素,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视频开展教学,使学生能边练习边观看,教师再对视频内容进行讲解,并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以便及时指导,从而实现学生体育运动技巧的提升。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可有效活跃体育课堂氛围,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
2.2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可通过游戏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教师必须紧抓学生的特点,通过游戏教学来实现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通过游戏可将教学内容以更有趣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增强了体育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积极性得到增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身体锻炼,确保学生能从体育中得到运动的乐趣。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足球技巧时,可将田径运动融入其中,这是由于通过足球运动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田径运动的结合不但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回顾田径运动的技巧,也实现学生对足球技巧的灵活应用,使足球技巧的有效性得到增强。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开展踢足球接力,其距离为每人一百米,对比赛规则必须明确,不能用手摸球,运球过程中应以教师传授的方式完成颠球、传球等任务,用时最短的队伍赢得胜利。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取胜,会更加用心地回顾和应用运动、颠球、传球等技巧,并会努力与队友进行汇合,从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实现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巩固,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2]。
2.3提高学生运动兴趣需设置激励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会因教师的语言及物质而影响运动状态,也更愿意被教师激励与奖励。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教师可以此为着眼点开展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期待教师的奖励与鼓舞,所以教师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动力,增强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与信心。以开展“跑”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以跑步的形式来实现自身体能的提升,实现学生跑步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对跑的兴趣无法保证,则学生对与跑相关的运动知识的理解就不会太深,跑的技巧也无法有效获得。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激励来帮助学生运动,比如跑到前五名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这些奖励包括笔、小红花、本子等。这些激励的价值并不高,但这种激励的方式可使学生的运动热情得到激发,使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保持对运动的兴趣,须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教学,且要将学生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做到对教学环节的有效调整。而该阶段的学生身体正处于成长期,性格也在逐渐的形成,为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体育教学的灵活性,以确保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的体质得到改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黄佩会.浅析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J].教育学文摘,2020(18):110-111.
[2]区培贤.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师,2020(3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