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道路规划与养护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乡村振兴视角下道路规划与养护管理

车铖浩

城固公路管理段 陕西 汉中 723200

摘要:习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部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可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总结和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对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乡村振兴视角下道路规划与养护管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视角下;道路规划;养护管理

引言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这一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对“三农”发展道路进行创造性拓展。这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程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命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这个时代之问。在如何探索乡村振兴道路上,习总书记在2018年9月21日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在走什么样的乡村振兴道路上,习总书记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从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7个方面,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进行了深刻论述和部署。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②这次大会还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本质要求。这些都进一步明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方向。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乡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乡村的富裕为城镇的发展提供动力,城镇的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两者共同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当今乡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助力“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挑战

2.1道路设施建设方面

现阶段,部分乡村地区的公路建设者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念和统筹规划的能力,由此导致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居高不下,但是公路建设的效果却不尽人意。长此以往会浪费有限的建设资金和人力物力资源,阻碍乡村振兴的发展。此外,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目前,部分乡村地区在开展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忽视了乡村地区的特殊性,缺少前期调研,没有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公路建设工作开展困难。

2.2环境卫生方面

建设新时代宜居乡村,基础决定上限。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高,但是“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成为环境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对乡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厕所问题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改善厕所的卫生条件直接关系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环境水平。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北方农村地区,还存在着众多收集式旱厕,很多旱厕都存在着卫生问题,并且对于儿童和老人存在着安全隐患。

3乡村振兴视角下道路规划与养护管理策略

3.1生态优先的道路网络建设

从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的角度看,不同的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按照人工活动的范围,从自然生境、半自然生境到人工生境,区域生态敏感性逐渐下降。在人口密集的乡村地区,如果人为干扰再一次增加,这个地区的敏感度就会大大下降,而在耕地上则会减少。在森林和其他自然地区,当人为活动的干扰强度骤增时,生态敏感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然生境。在乡村道路的规划和施工中,要坚持生态第一,根据地区生态环境的敏感性进行道路网络的设计,减少农田、河流等生态敏感地区的交通网络,为农田、河流等提供更好的交通条件,同时还应将一些不需要的道路和硬化的路面拆掉,以便恢复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3.2乡村道路空间绿化原则

(1)统筹兼顾,保护生态。乡村道路绿化要统筹考虑各种不同的自然因素。乡村道路绿地的构造比较单一,具有较少的生物物种和较高的生态敏感度,主要分布在山谷、石斜坡等地区。所以在乡村道路绿化设计中,应注意防止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持原始的生态特性,并通过植物的绿色强化乡村的生态系统。(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道路绿化工程应结合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绿化方案,以利于道路沿线的生态恢复,同时满足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需要。因此,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对已有的植被进行改造,并对存在的状况进行分析,为改善生态功能,构建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能一味追求名贵树种的聚集,应结合本地条件,在符合园林景观的要求下进行,合理选用适宜本土环境的植物,既保证了经济适应性,又保证了生存率,保证了园林的经济效益。(3)突出特色,全民参与。各地区在发展进程中会产生当地的民俗、人文特征,所以,在进行乡村绿化时,一定要把地方特色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要在符合树种生态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季节的不同,合理搭配不同的植物,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乡村道路的美学特征。在进行乡村道路绿化规划、施工时,应与当地村民进行充分的交流,鼓励村民们积极参加绿化活动,在自己的空地上种植绿化。

3.3结合当地特点,听取农民意见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所以,在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农民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农村公路的铺设应考虑到其与城镇公路的差异性,不可盲目铺设。乡村地区的公路铺设位置多位于农田之中,道路两边皆是庄稼田地,因此农村公路在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采取合适的铺设材质及铺设方式,水泥公路的铺设虽然会便捷当地的交通,但是如遇强降雨天气,公路渗透性差将会导致过量的雨水漫灌到田地之中,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在铺设公路的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农民意见,结合公路位置特点进行合理铺设。

结束语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促进,需要在系统思维下进行政策的体系性构建和实践的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三农”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增强道路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支撑,也从实践上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唐羽薇.乡村振兴战略下贫困村规划设计研究[D].广西大学,2020.000020.

[2]刘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0.000533.

[3]郝妍璐.乡村振兴导向下陕南地区乡村规划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20.001941.

[4]路琛.乡村振兴背景下城郊型村庄规划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20.003231.

[5]张波.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00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