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摘要:城市发展的实质就是人类自觉地运用区位规律,合理安排城市交通的方向和规模,以获取最大的效益。本文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简述了洛阳市地理经济概况,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形态变化过程以及城市交通发展特点,让洛阳市得益于区位条件优越、集聚辐射功能完善、交通方便快捷、发展基础较好等因素迅速发展为中原城市群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
关 键 词:地理经济;交通发展特点;空间形态
1 引言
2022年,洛阳市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00亿元,随着洛阳“副中心城市”的蓬勃发展,城市区位越发重要,本文重点研究洛阳市的交通发展特点,包括对外交通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特点,助力于其他“副中心城市”,如重庆的万州区、四川的绵阳市、安徽的芜湖市等城市的发展规划。
2 区域概况
2.1地理区位
洛阳市地处河南省西部,属豫西地区与东秦岭褶皱系,毗邻郑州、焦作、三门峡、平顶山、南阳等地,横跨黄河中游两岸,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市处于我国地理第二、三级阶梯交汇之处,地势西高东低,中为冲积平原,其北依邙山,南临洛水伊川,东接虎牢黑石,西望秦岭潼关。洛阳市城区范围内,有九余条大小不同的河渠水道贯穿,形成了“九渠贯都”之势[1]。
2.2 区位条件
人口上,洛阳市现发展成为具有两百多万人城市。交通上,处于两大省会城市郑州、西安的中间地带。具体来说,洛阳对外交通的主骨架焦柳、陇海国家干线铁路在洛阳市区形成十字形交汇状,三条高速公路二广高速、连霍高速、洛少高速公路经洛阳市区外缘贯穿。作为集工业、旅游为一体的城市,一直以来洛阳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优越的交通区位对城市的建设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2]。经济上,新中国成立之初,洛阳凭借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资源丰厚的优势,被选为苏联援建的主要工业城市之一[3]。在河南省内工业地位也是首屈一指的,GDP 总量多年来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洛阳交通运输的综合承载力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郑登洛焦城际铁路不够畅连,城市快速路和快速公交“双快系统”建设有待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缓慢,4A级及以上景区快速通道通达性不足,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建立,交通运输制约着两者之间的协调[4]。
3 洛阳城市空间形态
洛阳市大致经过点状聚集、双城并立、带状延伸、分片式组团等4个阶段。
(1)点状聚集
这一时期,老城区内承担着政治文化和商贸居住功能,是以单中心模式为主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形态呈块状集中于城池内,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周边有少量的分散外扩。用地扩展的具体表现为:城墙外关厢地区的发展和城市空间受北部铁路带动向火车站方向发展[5]。
(2)双城并立
整体上,城市经“跳跃发展”后,东西两侧不同的功能片区呈现出“一市两城”的基本格局,但是随着“两城”之间用地的连片填充,“双城”格局持续时间并不长。
(3)带状延伸
西向秦岭丘陵区发展,中部向九都路以南的洛河沿线发展,东侧完成一期总规未能实施的地段,规划期内不向北侧邙山和洛河以南地区发展。经过多年的“连片填充”,城市总体形态为横向 “带形”城市格局。
(4)分片式组团
总体上形成了洛北、洛南、伊南三大板块,具体包括了涧西-高新分区和洛南分区、伊南、洛北涧东和道北等组团结合而成。城市经“两次跨河”后突破原有城市形态,整体上形成了“分片式组团”发展的格局。
4 交通发展特点
4.1 对外交通
4.1.1 发展目标与战略
发展目标:构建区域与对外交通综合体系,保障城市区域职能的发挥。与郑州交通联系服务目标:机动车90分钟到达,城际客运45~60分钟到达。
发展战略:通过强化与郑州的交通联系,提高整体区域的交通可达性,筑牢副中心城市地位;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加强与省内及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的快速联系。
4.1.2 郑洛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郑洛之间以城际轨道交通、快速通道为主体,其他公路为补充,机场为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由郑西客运专线、既有陇海铁路和洛阳至郑州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共同组成。郑洛高速通道由郑洛第三高速、连霍高速、郑少洛高速构成。郑洛之间三条的快速通道由G310国道、S320—S314和 S323一级公路构成。洛阳机场是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机场之一,并通过连霍高速、郑洛第三高速、郑少洛高速衔接洛阳与郑州机场。
4.2 城市道路交通
4.2.1 发展目标与战略
发展目标:“135”理念和公交出行方式的比例达到30%。主城区内实现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行、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实现95%以上的居民单程出行时间在40分钟内;60%以上的居民单程出行时间在25分钟内。基础设施投资充分考虑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策略,倾斜资金投入,公交集团100%股权划转至轨道交通集团,实现体制一体化管理[6]。
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空间结构更新的同时建立新的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大容量的快速路系统与快速公交系统;重视关键通道的建设;集中完善和强化各组团城市功能,平衡交通压力。
4.2.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轨道交通
城市公交布局:构建“十纵十横”主干路网,推进“五纵五横“公共交通走廊建设,实现关键通道的公交分担率达到50%,尽可能覆盖村庄和社区;构建具有骨干特色的多层次公交网络;改造乡村旅游公路,谋划构建高起点中国生态旅游公路。
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呈现中心放射型4条轨道交通网络,总长度大于100公里,线网密度0.37公里/平方公里。从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角度考虑公交站点的宏观选址[7],实现轨道交通车站15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全覆盖,实现换乘时间不超过10分钟。
5 结语
“副中心城市“是距离中心城市150公里以上,功能齐全,能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城市,如今的洛阳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交通将助力城市旅游业发展、带动就业发展、拉动产业发展向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发展[8]。
参考文献:
[1]阎宏斌. 洛阳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洛阳市统计局.洛阳市统计年鉴2019.国家统计局出版社2019.
[3]孙慧娟. 基于耦合模型的河南省交通运输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8.
[4]王琼. 洛阳市政建设研究(1949-1966)[D].河北大学,2019.
[5]桑利艳. 工业用地扩展下洛阳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21.
[6]赵焕霞,王雨菲,李培峦.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优化研究——以洛阳市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03):65-71.
[7]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 版社2011.
[8]张立萍.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洛阳市为例[J].科技,2021,19(18):55-57+61.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7-5042-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