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

王子笑

山东淮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城市河道具有供水排水、防御洪涝、调节温度、景观休闲等多种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传统治理方式使河道渠系化,裁弯取直,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系统,失去河道的生态调节和自净功能。本文结合湖水系治理工程,结合当地环境生态因素和文化背景,采取符合河道自然规律和城市环境共生的治理模式。基于此以下对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治理;生态修复;城市河道;潘安湖水系

引言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河道过水面积呈现出逐渐萎缩的态势,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过去人们一般利用护岸硬化、人工渠化等方法治理河道,对排涝、行洪、航运等功能性要求作为关注的重点,形成了单一的河道形式,逐渐减弱河道生态服务功能。近些年来,人水和谐理念得到广泛推广,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受到充分的重视。通过采用生态治理及修复措施,既可以满足城市河道排涝、行洪等基本功能需求,又可以有效修复与整治河流环境,促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得到维护。因此,相关部门及人员要牢牢树立生态治理意识,结合城市河道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生态治理技术,不断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

1城市河道现存问题及原因

1.1水质污染严重

城市河道汇集周边区域地表径流,而地表径流会向河道中汇入地面污染物。同时一些企业、民众缺乏良好的生态意识,向河道中直接排入未经处理或不符合排放标准的生产、生活污染水,明显减弱河道水体流动性,降低随流输运及扩散功能,在加剧水体污染的基础上,也持续降低水体的自净功能。

1.2 影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的主要因素

1.2.1城市河道包含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可以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有效调节,并为城市运转提供必要的水资源。但是在工业化水平逐渐提升的情况下,城市河道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其原本功能逐渐丧失,危害城市饮用水安全,也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修复。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是引起城市河道水环境逐渐恶化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河道走向受到一定影响,而且河道基础设施工程数量越来越多,严重降低了河道自身的水循环能力,而且难以对河道中的淤泥、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进行有效性清除,致使河道底泥严重淤积,造成严重的内污染源;

1.2.2工业化水平提升,工业生产规模拓展,导致工业用水增加,工业废水排放量越来越多,对城市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种现象导致整体城市河道水环境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危害人们生产生活饮用水安全。

1.3底泥主要危害

水体黑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底泥污染,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河道清淤,而河道清淤底泥如何处理是制约河道清淤的关键因素。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降雨冲刷带来的污染,管网处沉积物的降解等等,这些不利影响最后都集中在河道的底泥中,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污染底泥的黏土颗粒含量多,含水量高,成分较为复杂且强度很低,重金属含量高,有明显臭味,其不仅破坏了水体的生态系统,引发水体的黑臭,也减弱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增加了城区洪涝灾害风险,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居住环境。

2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原则

2.1水环境协调性原则

在对水环境生态污染问题进行治理时,由于河道污染类型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引起河道污染的因素不同,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确保水环境的协调性,同时要保持河道自然环境的原貌,综合性分析水文气象、植被类型、城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选择适宜性的生态技术进行河道修复,确保其与气候、环境相协调,促进河道水环境治理效果的全面提升

2.2观赏性原则

城市河道自身具备一定的自然景观观赏功能,因此在治理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时,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城市生态圈,对人工湿地、河道景观、水体植被群落等进行合理规划,增加河道观赏元素,创建优质的河道景观环境

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修复措施

3.1生态治理及修复

通过河道生态清淤、打通阻隔、新建连通通道以及生态护坡等方式,改善和提高河流水动力条件,增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恢复自然岸线,优化水资源配置,兼顾考虑河道行洪排涝能力。生态修复就是依据近自然的理念,在河道两岸设计生态护岸,有利于河道两岸的生物生长,同时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促进水体净化。

3.2生态修复措施

3.2.1优化河道平面设计

天然河道的形态结构复杂多样,涵盖浅滩、河漫滩、深潭等多种类型,既可以实现有效泄洪,又能够满足生物种群的繁衍生息需求,促使区域内的生物群落得到丰富。传统河道整治模式往往采用截弯取直的方法,导致原有的水流模式遭到改变,严重影响到原生态环境。因此,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相关人员需深入调查河道现场情况,尽量不要对河道的蜿蜒性及形态多样性进行改变,而是统筹考虑防洪、审美、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科学优化河道平面。

3.2.2沿岸带挺水植物群落

挺水植物是水生植物的组成部分,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净化水体,在自然护坡沿岸带构建以挺水植物为主的生态护堤。

3.2.3利用微孔曝气装置增氧

当河道受到严重污染时,会导致水环境中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各种藻类漂浮在水面,进一步加大了水体内氧气的消耗速度,导致河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这种情况下容易引起厌氧细菌的大量滋生,导致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可以通过人工增氧工程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减少厌氧细菌的滋生,有效解决河道污染问题。其中可以在河道中安装微孔曝气装置,可以增加水体内的溶解氧含量,为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创建良好环境,同时对水生态进行有效治理与修复。

3.2.4优化河道防洪治理方案

在城市河道防洪治理中,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一是顺直式治理,适合山区河流多沙、冲积扇的上游平直、河态不稳的河流,这种方法既能兼顾两岸的防护,又能对大、中型洪水和河流的演变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以此提高堤防的安全性,但代价也比较高。二是采取卡口治理方式。如果在上游没有引水需求、防洪标准较差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卡口”治理,并可依据河段的流速和河底情况,灵活设置透水丁坝与建筑的位置。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可以采用丁坝和束水堤防结合部,既保证了该区段的河床稳定,又保证了下游河道的安全。结束语

河流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科学的控制和合理的管理,以确保河流正常防洪和抗洪。在整治的同时,应尽可能地进行规划设计,加强管理,做到河道与生态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而体现出河流的生态性。工程措施是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有河道拓宽、整治,护岸建设。根据河流形态和防洪要求,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如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堤防,加固堤防等,本文对城市河道防洪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措施进行了探究,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与建议,为城市河道防洪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此次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1):88.

[2]张晨旭.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J].现代园艺,2018(22):145-146.

[3]张强.基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措施[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11):74-75+133.

[4]邱佩璜,范华,徐玉裕,汪国英,熊雄,虞功亮,谢志才,吴辰熙,刘剑彤.杭州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实践及成效[J].水生态学杂志,2018,39(02):34-40.

[5]荣飞,宋俊,杨硕.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