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江苏滨海,224500
摘 要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下滑的现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逐步提高体育在今后中高考中的分值,甚至要达到与“语数外”齐平的水平。未来,体育学科的地位将大大上升,体育老师在学校和社会将不再被边缘化。但要真正把体育学科提高到与语数外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需同时发力,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体育学科 地位上升 政策保障 教育合力
一、“体”位上移迫在眉睫
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曾用“硬、软、笨”三个字来概括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即关节硬、肌肉软、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2020年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监测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小学生6.5%,初中生14.5%,高中生11.8%,而大学生为30%。多年来,全国学生体质监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但视力、肥胖相关数据却在不断上升,但青少年体质整体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有专家指出,户外活动不足、体育锻炼缺乏是造成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体”位上移关乎国运
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幸福和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时代注重锻炼强壮的体魄,是支持一个人一生健康的基础,也是保证一个人全面成长的必要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比语数外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开国领袖毛泽东在首篇发表论文《体育之研究》中就强调“善其身无过于体育”,并在文中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的四大作用,极深邃地表述了体魄和精神的关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同期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三、“体”位上移前景可待
要真正把体育学科提高到与语数外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需同时发力,形成教育合力。
1.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学生、老师、家长都能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家长方面,因为家长观念转变的难度可能最大。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接待日、家长开放日等途径,引导家长对体育的重视,消除家长对体育老师的偏见和对体育学科的误解。
其次,学校要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能掌握必备的体育技能。学校在完善体育设施设备的基础上,确保体育课一节不能少,并组织体育老师积极制定科学的上课方案,统筹兼顾到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三方面的各项指标要求。各学校必须大胆推进“强度体育”,克服长期以来“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的温柔体育状态。
第三,学校要常态化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可以尝试把“啦啦操”、“一字舞”等节奏明快的活动引入大课间,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又可以加大学生课间活动的运动量。
第四,学校要成立多种类型的体育兴趣小组,并通过运动会、体育节等竞赛或展示活动来检验体育教学的效果。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展示体育特长搭建舞台。例如,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被誉为“国粹”。具有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凤鸣路校区将太极拳项目引进校园,打造校园大课间特色活动,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该校积极开展太极拳社团活动,通过近一年的学习与训练,同学们感受到太极对缓解学业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内心和谐有着极大帮助。2023年4月,在滨海县第48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凤鸣路校区以144分的团体总分,荣登初中校榜首。
第五,学校要强化学生体育数据的管理,如实记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并定期如实向家长反馈。
第六,学校还可以通过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和“一校一品”特色项目,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
总之,学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和实施“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既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又要让学生学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体育精神。
2.家庭方面
拥有健康的身体,孩子一生受益。家长要引导孩子有计划的居家运动,跳绳、踢毽子、仰卧起坐、平板支撑、毛巾深蹲、转体运动、原地高抬腿、哑铃操、广播操等都是可选择的运动项目此外,家长还可以充分利用小区里的体育器材设施进行亲子运动,如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室外跑步等,既有利于孩子体质健康的发展,更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的交流。除了体育运动外,家庭或社区中的玩耍、游戏、娱乐、家务劳动等都可以成为青少年活动身体的方式。
3.教育部门
各级教育部门是实现“体”位上移的主要推手。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强化对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的顶层设计、督查、考评和考核工作。
其一,加大体育在中高考中的分值和权重,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2020年底,云南省教育厅正式发布《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将中考体育从50分提升到100分,体育中考分值 与“语数外” 齐平。2021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体育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体育课不再为文化课“让道”,而是与文化课同等重要,中考体育分值权重要占总分10%以上。改革体育中高考是唯一的选择,就是要让体育教育回归“本位”。
其二,改进中高考体育测试方式,做到真正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升学导向评价的专业性和公信力。目前,全国多地已实现中考体育测试手段电子化,以保证检测数据更客观、更准确。一句话,教育部门要在改进考试办法上多下功夫,增加考试项目的选择性及与体育课的关联性,谨防出现“应试体育风”。
其三,深入学校调研督导,推进体育教学、体育训练落细落实。一要督查学校体育课开设状况,谨防实际课表与上报课表“两张皮”现象,尤其要督查是否存在体育老师经常“被生病”;二要督查学校大课间开展情况,确保学生每天在校运动不小于1小时;三要核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确保学校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目前,教育部体卫艺司正致力于推进“10+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工程,把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引进校园和课堂,以丰富和发展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优化和活化学校体育文化,更有利于传递新时代体育精神。
体“位”上移,未来可期。随着“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推进,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已成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位一体”体育育人价值观也一定能实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