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乡土叙事视角下主人公王彩玲的个人困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立春》:乡土叙事视角下主人公王彩玲的个人困境

孙潘

江苏大学 江苏省 212013

摘要:《立春》讲述了某县城艺术青年王彩玲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本文将从乡土叙事的角度出发,对乡土背景及乡土氛围中主人公王彩玲的个人困境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该部作品中以王彩玲为代表的艺术青年的人生困境的多重性与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关键词:《立春》,乡土叙事,王彩玲,艺术青年,个人困境

《立春》是一部由顾长卫执导,蒋雯丽、张瑶、李光洁、焦刚等人主演的剧情片,于2008年4月11日上映,讲述的是80年代一个小县城里,王彩玲等艺术青年在梦想与现实矛盾中痛苦挣扎的故事。影片选址在内蒙古包头一个叫鹤阳市的小县城里,县城里大多数人安于现状,不愿意与外界的人沟通,思想闭塞,难以接受外面的思想或观念。县城背景下的舆论环境、角色形象、事件情节既是乡土背景从局部到宏观的具体描绘,也是对于浓厚质朴而愚昧狭隘的乡土氛围的真实再现。在这种乡土背景与乡土氛围中,王彩玲个人的理想困境、舆论困境、爱情困境得以真实而饱满的呈现。本文将从乡土叙事的角度出发,对乡土背景及乡土氛围中王彩玲的个人困境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该部作品中以王彩玲为代表的艺术青年的人生困境的多重性与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理想困境

学者胡馨然与李月曾指出:在当代乡土空间的影像话语系统中,乡土空间作为传统与现代、个人与集体、美好与黑暗等内容同时存在的二元对立的空间,始终脱离不了批判的话语形态。这一点在《立春》中便得到了鲜明的印证:首先在女主角王彩玲的理想困境方面,乡土背景下大众的传统思想与个人的先锋思想的曾一度展开尖锐交锋。

影片伊始,导演首先对主人公王彩玲所处的城市全貌进行了大体勾勒:大片低矮的灰色矮楼、破旧的凉亭以及冒着浓烟的化工厂等等,一个普通且滞后的县城印象已然成形。紧接着,电线杆上破旧的广播喇叭中传来了优美的女高音独唱《暮春》,而过往行人仅仅是匆匆赶路,对优美的歌声浑然不觉。同时,王彩玲的歌声在此刻也与沉闷封闭的小县城、与自身的生活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华丽优雅的音乐象征着女主人公对高雅艺术的渴望,但是实际生活中的她却在这个灰蒙蒙的没有活力的小县城过着难觅知音的生活。在这个小县城里,不仅知音难觅,有关高雅艺术的理想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王彩玲一门心思想要去大城市——即北京。当炼钢厂工人周瑜主动提出跟王彩玲学唱歌时,王彩玲先是一脸骄傲的吹嘘道“我就是暂时在这儿,很快调到北京去了”,后毅然前往北京办户口。当她得知要花费三万块才能办成北京户口时,只坚定的表示“只要能把我办进北京去,我砸锅卖铁都行。”在80年代,三万块可以说是一笔堪称天文数字的巨款,但王彩玲从未退缩,她深知只有在北京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她再次回来教周瑜唱歌赚钱,并一再强调“我一定能唱到巴黎歌剧院去。”可以说,王彩玲是极为自负的,她希望自身的才华被人赏识,渴望被高雅的音乐殿堂所容纳并大放异彩,然而实际上,她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音乐教师,长期困在狭小县城的囚笼之中且难以脱身。她深知自身及自身的选择并不为世人所接纳,即使编造谎言也要将自己囚于理想的高台与自尊心的藩篱之中。

舆论困境

在《立春》中,导演主要通过王彩玲身边的人物经历来塑造县城背景下的压抑氛围。如黄四宝初见王彩玲时曾疑惑的问周瑜,“咱俩没弄错吧,那么美的声音,会是从这么丑的人嘴里唱出来的?”随后又一脸不屑的嘲讽,“牛逼个啥,她根本不是音乐学院的正式生,进修的”、“长得那么难看还那么清高,怪不得还是个老处女呢”等等,肆无忌惮的对王彩玲进行一番评头论足。黄四宝本身亦是不得志的美术生,实际上与王彩玲经历相似,然而初见王彩玲时他在私底下却不曾有过半分善意,甚至拿王彩玲的容貌和长相大作文章。与王彩玲境遇相似的人初见面都尚且如此,县城里的风言风语可想而知。

《立春》中还有一位芭蕾舞蹈教师胡金泉的境遇也让人唏嘘不已。在一次芭蕾节目表演中,苦练芭蕾十几年的胡金泉却遭到了围观群众的嘲笑和奚落,无奈之下被迫退场。当他在练舞教室进行领舞练习时,视察的张主席却表示“我刚刚从泰国回来,看了人家的表演,你呀比那儿的人表演得好多了”;后胡金泉推着母亲出来闲逛时,碰见的熟人丈夫却被当面骂道“以后别跟这种二姨打交道”、“啥舞蹈老师,变态”等等一系列不幸遭遇,仅仅是胡金泉日常的冰山一角。面对与自己经历相仿的王彩玲,胡金泉曾一度敞开心胸直言。“你不知道我是这个城市的一桩丑闻,我这么不正常的人还死皮赖脸的活着。”“我一直以为,时间长了这个城市会习惯我,但是我发现,我一直像根鱼刺一样扎在很多人的嗓子里。我真是个怪物。像六指一样。”“我很厌恶我个人,真的,一看到别人看我跳舞时的眼神,我真想一头撞死。”这些痛苦的坦言虽是胡金泉真实想法的流露,实际上也是王彩玲内心的真实映照——面对胡金泉,王彩玲曾真诚回应到“我也这样说过自己”。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她与胡金泉同病相怜甚至是感同身受的,胡金泉正如一面镜子,让王彩玲看到了自己的境遇:不为县城里的人们所容纳和理解,是世人嘴里公认的“异类”与“怪物”,永远处在人们的风言风语与饭后谈资之中。于王彩玲和胡金泉而言,他们作为艺术青年,即便能把自己囚于理想和自尊心的高台,但依旧无法忽略现实中人们的歧视与偏见。

爱情困境

正如王彩玲曾唱过的歌剧《献身艺术、献身爱情》那样,她对艺术的忠诚与奉献与她对待爱情的态度如出一辙。在《立春》中,王彩玲面对同样怀才不遇的黄四宝心生爱意,她展开了大胆而热烈的追求:主动借书给黄四宝、为黄四宝弄北京户口、做人体模特等等,并一再表示“我希望我对你有价值”、“只要我能办到”,“你要是让我留下,我可以放弃北京户口”,甚至在黄四宝再次落榜时却主动献身安慰。王彩玲并不介意对方的物质条件如何,而是更为看重精神和灵魂的合拍。然而一开始便恶评王彩玲的黄四宝宁愿认王彩玲为姐姐也没有接纳王彩玲。而在黄四宝离开后,周瑜对王彩玲曾一度展开追求,但真心话却是“咱俩条件也都不咋地,黄四宝也走了,都这把岁数了,老老实实过日子吧”。此外,住在王彩玲隔壁的小张老师曾劝告王彩玲“我看你还是找个人嫁了吧,总不能一辈子独身吧”、“我就不相信天底下有愿意独身的,那都是迫不得已”、“老一个人生活会出问题的,内分泌会紊乱,精神容易不正常”。周瑜和小张老师诚然都是善意的,然而这种善意之举的背后正是影片中乡土背景下人们狭隘思想的观照。在《立春》中闭塞滞后的小县城里,对于一成不变、循规蹈矩的人们而言,像王彩玲这样的大龄单身女青年总是被冠以“老处女”、“怪物”等称谓,无论她的才华如何出众,她的思想如何独立,她的外貌与单身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不厌其烦的谈资,甚至会有人像周瑜一般以此为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爱情和艺术全身心投入和奉献的王彩玲而言,滞后闭塞、风言风语的县城里既没有这样纯粹的灵魂与之相匹配,也容不下这样的爱情,更容不下这样的自己。

结论

学者侯红艳曾指出,“日常生活是人文风情和思想情感的外化表现,它往往最能体现现实的本真。”在《立春》这部影片中,导演通过运用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镜头,对县城人们的日常琐碎进行生动描摹,从而将女主角王彩玲置于完整且清晰的乡土叙事话语之中,架构起从局部到宏观的乡土背景,同时酝酿出浓厚质朴而愚昧狭隘的乡土氛围。在这种乡土背景与乡土氛围中,王彩玲个人的理想困境、舆论困境、爱情困境得以更为饱满而真实的呈现,以其为代表的艺术青年的人生困境的多重性与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也得以进一步鲜明的凸显。

参考文献

[1]邓芳丽.电影《立春》中声乐的作用[J].大舞台,2014,No.308(01):115-116.

[2]侯红艳.论李春平历史文化小说的乡土叙事[J].小说评论,2018(06):202-207.

[3]胡馨月,李月.乡土影像空间新质与后乡土叙事[J].电影文学,2022,No.801(12):51-54.

[4]杨旻悦.徘徊在城市的边缘——论电影《立春》中的认同理论[J].戏剧之家,2015,No.203(11):118-11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