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静物创作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油画静物创作的探索与实践

宁家童

河北师范大学  050000

摘要:静物,顾名思义就是安静的、静止不动的物体。它也许没有华丽的外表,但静静地观察它,人们可以感知到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正因如此,静物成为绘画创作中一种常见的题材。部分学生在刚接触油画静物时,不知道如何在创作中融入情感,也不清楚作品想要表达什么,而是过于依赖外部素材,关注画得“像不像”“好不好看”,机械地运用油画创作技巧,导致作品呈现效果不理想,从而失去创作的兴致。在以往的油画静物创作学习中,一些学生往往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提升技能水平,注重画面效果,轻视创作思维过程。这违背了艺术教育的宗旨,容易导致自己的作品缺乏个性和美感。因此,我们每一个学生要努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打破常规,在充分了解静物的基础上进行油画创作。

关键词:油画静物教学方法创作思维

引言

在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中,静物油画处于边缘位置,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崛起和繁荣。当今,静物画的各种形式和技法日益变化,代表着新的思想,如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风格,表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生活气息。静物油画艺术的伟大在于通过对静物的描绘,来彰显它们的美,通过色彩等各种视觉传达语言的相互融合又相互碰撞,造就美和意境。

1油画静物的起源与发展

油画静物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形式不同,与其他文化产物相互碰撞,相互融合,逐渐形成的文化产物。在欧洲早期的油画艺术上,静物画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静物通常都是借由宗教作品呈现到众人面前的。从十五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意大利画家梅姆林创作的《瓶花》,首次向人们展示了油画静物这项独立的艺术,随后在十七世纪,荷兰小画派开始对油画静物进行研究,将油画静物转化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绘画形式。在十八世纪,油画静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油画静物衍生出的印象派主义,在绘画上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油画静物所衍生印象派主义是一场关于色彩革命的艺术,更是一种油画艺术之间价值取向的转化。油画静物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之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按部就班的发展,而是逐渐探索出一个新的油画静物艺术的新纪元。我国油画静物的发展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最初油画静物仅是作为一种练笔的手法,在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之后,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深入到油画静物的研究之中,开始重视对情感的表现,开始从表面延伸到表现,从表现深入到感觉,逐渐加深对油画静物的认知,重视情感和意象的表达。

2油画静物创作方法

2.1仔细观察,大胆表达

在艺术家的眼里,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美的化身。学生在接触静物之前,要先观察物体,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感知,发现物体独特的美。在不同时间、不同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下,物体传达的思想、创作者处理物体的方式和作品运用的绘画语言都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些都需要学生细心观察、慢慢体会。《睡莲》组画是莫奈晚年的作品,是他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位置观察得来的。莫奈对光十分敏感,他细心捕捉睡莲瞬间的姿态,展现了随着光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睡莲,色彩多变,活灵活现。莫奈通过肆意挥洒笔触,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在水中自然漂浮、悠悠荡荡的睡莲的姿态,周围的环境、色彩都是为了衬托娇嫩的睡莲,体现出莫奈对睡莲的喜爱之情。学生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物体正常色彩的训练,大胆改变客观物体的色彩,对原本要表现的画面进行变色处理,使画面整体给人舒适、协调的感觉,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通过此课程可掌握色彩运用规律,从而找到创作突破口,勇于创新。

2.2运用情感因素体现作品生命

油画静物的创作,是对创作者在自主创作过程中,对静物的深入刻画。虽然理论上静物是静止的实物,但是在创作者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那么就赋予了静物灵动的生命。也就是当绘画艺术上升到一定的境界之后,人所看到的不再是油画的外表,而是被油画静物的内涵所吸引。对于油画静物的观察和体会。我们都不难发现,创作者在作画的过程中,都充分的加入了自身的情感,就像花瓶和陶罐一般,在普通人眼中陶罐过于淳朴,花瓶给人带来一种高贵和优雅的感觉,不管是从视觉还是心理上,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存在微妙的差异的。油画静物就是如此,在油画静物创作的过程中,静物所呈现的内在品质就是通过创作者的情感呈现出来的,通过这种独特的情感气质,才能突显出油画静物的特性,才能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才能够向世人展现出油画静物艺术中情感的感染力。就像夏尔丹的油画静物作品《铜水旅》一样,通过朴实的外表,融入创作者的情感,让油画彰显出不一样的色彩。由此,可以说油画静物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为了追求绘画技术的提升,更多的是对油画静物内在情感的一种衬托,是创作者将自身的情感通过静物表现出来,让静物展现出不一样的生命色彩。

2.3在静物创作中注重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

部分学生在油画静物创作中往往会运用惯性思维,认为苹果是红的、梨子是黄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创作,导致他们不敢想、不愿动、不敢打破。创造性思维是创作的灵魂,创作者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思考画面,不断推理、想象,从而获得新的想法,实现新的突破。学校的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想法,不能随意否定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教育的过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开始绘画,不临摹,不参看名家名作,一方面使学生不受框框限制,另一方面,从精神上培养自我创作的自信心,自由自在,防止心理压制影响”。我们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画风、性格特点等给予其不同的指导,注意把握“度”。过少,学生难以得到有效指点;过多,则会限制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

2.4静物画创作的情感表述

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形式是艺术家艺术修养和思想情感的载体,二者构成了艺术作品本体的根基。在油画静物中体现情感需要与艺术形式完美结合,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画面形式的构建产生不同效果。审美情感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使画面充满了活力与感染力。在油画静物画中,无论是写实写意,还是具象抽象,均体现了不同的形式与不同的情感关系。就绘画而言,形式为情感表达提供了条件,它是审美情感的载体,从而使情感的表述更加具有自由度和多样化意义。另外,情感的介入又使形式的存在具有内在“精神”,二者在绘画中相互协调,相互结合。缺乏形式,情感的宣泄就没有了依靠的对象:缺乏情感,画面会觉得生硬,“匠气”十足,作品变成了被动临摹就会空洞、乏味。因而在画面中应强化审美情感与表现形式的统一。

结语

时代潮流瞬息万变,教育的使命却从来没有改变。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艺术创作者必须改革创新,审视落后、单一的创作方法,重视启发创造性思维,在油画静物创作过程中创新创作方法,重视油画创作的技巧与调色方法,不能用写实程度的高低判断作品的好坏,甚至用固定的标准评价绘画水平。艺术创作工作者要追求自由创作,找到适合自己的油画创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参考文献

[1]马可.美术专业油画教育对审美意识的训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7):185.

[2]锁冬冬.油画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美与时代(中),2021(6):77-78.

[3]梁婉秋.静物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20(02):33-36

[4]党永田.情感在油画静物创作中的运用探析[J].艺术科技,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