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徐璐

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      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接诊且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病患60例,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划分成研究、对照组(n=30)。研究组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1w与3个月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进程,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骨科康复护理模式;髋关节置换术;疼痛程度;进食时间

治疗髋部骨折疾病髋关节置换术运用较为广泛,这类治疗手段是利用人工材料模拟髋部关节代替功能及结构发生损坏的髋关节的工作,这样能够促进关节功能的逐渐恢复,保证患者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强直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能够对畸形进行有效的矫正,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感,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但有报道称,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并不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且该护理模式也不重视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健康,使得患者在手术创伤的影响下,比较容易产生负性情绪。骨科康复护理模式为比较先进的一种护理手段,能够指导患者在术后做适量的康复训练,以帮助其减轻疼痛感,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此研究,笔者选取的是60名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病患(2020年3月-2022年3月),旨在分析髋关节置换术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的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接诊且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病患60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均分两组。研究组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在46-75岁之间,平均(59.37±4.26)岁;体重在41-86kg之间,平均(57.34±4.82)岁;右侧髋关节置换者12例、左侧髋关节置换者18例。对照组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在45-74岁之间,平均(59.97±4.52)岁;体重在42-87kg之间,平均(57.95±5.13)岁;右侧髋关节置换者11例、左侧髋关节置换者19例。患者病历信息完整,对研究知情。两组体重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术后都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指导、体征监测和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加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1)指导患者取患肢外展位,避免内收,同时在两腿之间放一个软枕,防止外旋。麻醉清醒后,告知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为患者介绍康复训练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等,以取得其积极配合。指导患者做适量的踝泵与屈伸足趾训练,每组20次,每天做10组。(2)术后1d,鼓励患者做肌力训练,包括股四头肌和臀肌等长收缩训练等。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并教给患者正确咳嗽的方法。此外,还应指导患者做伸膝、患肢外展与抬高臀部等训练,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指导做股四头肌与腘绳肌抗阻力训练。于不增加痛苦的前提下,指导患者做患肢被动、膝关节运动与髋关节主动训练,30min/次,2次/d。待训练结束之后,需对患者施以30min的冰敷处理。术后3-4d,指导患者做髋关节外展训练。(3)术后2d内,让患者在病床上做体位转移训练,也就是从卧位逐渐变成坐位。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可让患者利用助行器下地行走。术后12h,严格遵医嘱对患者施以低分子肝素与气压波等治疗,同时指导患者做患肢怀泵训练。注意观察患者腓肠肌的恢复情况,若出现压痛感,需立即对患者施以腓肠肌局部压痛实验,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栓。(4)操作过程中,强化护患沟通力度,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若发现患者存在不良情绪,要及时疏导。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安抚患者,同时指导患者采取看电视、深呼吸或者听音乐等方式稳定心态。

1.3评价指标

利用Harris量表对2组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作出评价,该量表包含疼痛、畸形、活动范围与关节能力等,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就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工作,用t来检验计量资料(±s),同时用χ2来检验计数资料[n(%)]。当P<0.05时,提示组间的差异较为显著。

2结果

研究组术前Harri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w与3个月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如表1。

表1两组Harris评分的对比分析表(分,±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w

术后3个月

研究组

30

43.08±4.15

60.63±3.71

76.25±4.11

对照组

30

43.76±4.38

4.93±3.25

62.38±3.94

T

-

0.2679

5.8217

7.3469

P

-

0.1533

0.0000

0.0000

3讨论

骨科康复护理模式为新型护理手段之一,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指导其做适量的功能康复训练,以有效缓解其局部炎性反应,减轻髋关节肿痛程度,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功能,降低下肢血栓形成几率。并且,在运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之后,还能提高患者的髋周肌肉力量,从而有助于增强其关节稳定性,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此外,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临床上的使用还具能取得比较常规护理更显著的成效,并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及预后的改善。

本研究中,对60名髋关节置换术病患在术后都进行了常规护理,同时对其中的30名病患加用了骨科康复护理模式,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1w与3个月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通过运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利于术后病情的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改善,生活提升的提升。

综上所述,选择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病患进行干预,可促进其术后康复,并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邓芬芳.骨科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5):41.

[2]刘志平.骨科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31(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