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第十三中学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 553537
摘要:初中语文是在原有基础语文教学基础上的升级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注重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分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实施的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批次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比小学语文提高了一个以上的水平。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知道,初中语文要求学生理解的东西无疑是更深奥的,尤其是在古文和阅读理解方面。初中语文比小学语文难 在一个层面上,如果说小学语文只是为学生打基础,那么初中语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这无疑让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大。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才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应运而生。
一、学生分层
实施分层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是对初中生进行合理分层,这是整个分层教学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深刻的了解,不能简单地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要综合考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结合各种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可将汉语基础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初中生分到A层;具有一定汉语基础但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可分为B层;差生分为C级。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下,都会取得一定的进步,或者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会退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调整学生的分层状态。笔者每两个月会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按照分层标准进行调整。
二、教学分层
王守仁曾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分层教学法最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传统的中国课堂忽视了初中生的认知差异,用同样的教学方法面对所有的学生。 “应试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即使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也不能根除应试教育的影响。这导致了语文老师过于关注初中生的成绩。他们生怕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没有讲透,考试就会失分。总想把所有的知识都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分层教学法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教育。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分层,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分层,这是真正落实分层教学法的过程。最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笔者在设计《出师表》的教学计划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作者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差异,要求C级的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关键词,能够正确解释这些词的意思,理解写作背景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对于B级的学生,作者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生词,还要对整篇文章进行简单的翻译,把握诸葛亮忠臣的形象,理解文章的基本情感;对于A-level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前两个层次的知识,还要了解诸葛亮报国之心,深入研究“诸葛亮”的写作脉络。文章,并以诚恳诚恳的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在课堂提问环节,笔者会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然后问“哪位同学能简单复述一下《出师表》的故事”,通常让C级的同学回答;什么样的高尚品质,他的思想开放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将由B级的学生来回答;至于“通过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谁能分析一下写作风格和特点?这道题往往留给A级的同学去完成。
三、评价分层
学生处在不同层次,面临不同的学习任务,因此他们得到的评价也应该分层。评价既是教学活动的结束,又是下一次教学活动的起点,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因此,教师不应以单一的分数标准来评价学生,而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面对C级学生,教师要降低他们的要求,肯定他们的努力,在达到教学目标后给他们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分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对于B级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稍微提高要求,但不能太苛刻。在评价A组学生时,老师可以严格对待,凡是有错误的,都一一指出,不能随意忽悠。在《沁园春·雪》中,C级的学生只需说出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理解“突然迷失”、“魏雨芒”等词的具体含义,老师可以给予肯定; B级的学生除了完成C级的任务外,还需要了解全诗的结构和大意,理解上下两行的情感等;而A-level的同学们不仅要完成前两项任务,还要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并能深刻感受到这首诗的具体意境,感受到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你树立的远大理想。只有完成了以上学习目标,才能被评为优秀成绩。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解决大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行不同层次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从而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根平.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科学教育,2011(3).
[2]崔 琰.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1).
[3]陈龙.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92):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