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德教育水平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7

提升政德教育水平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韦可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军屯乡党委书记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卓越成效,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前所未有,全国上下民族凝聚力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期待前所未有。但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执政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巨复杂;党内存在的重大困难、重大风险、重大矛盾、重大阻力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习近平同志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住“关键少数”,致力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政德水平,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对领导干部为什么要立政德,立什么样的德,如何立德做出系统论述,形成新时代政德观。本文从政德观内涵、政德教育现状、加强政德教育的具体措施三个部分,论证提升政德教育水平,锻造过硬干部队伍的基本思路。

前言:“政德”即从政者的政治道德,包括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意识、政治态度、纪律原则和党性精神等,体现了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执政理念和执政规律,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政治素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的综合体现,贯穿在其领导、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政德观的论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德思想的继承和升华,主要涉及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秉持的道德品行、政治品质、价值理念、实践指向等。党员干部从政具备良好的政德,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对整个社会道德风气起到引领风向标的作用。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虽然我国从严治党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效果明显,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四风”、“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提高政德水平和斗争技能,从而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正文: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政德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德行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等方面的素养,是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华民族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对我们的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党的基础性建设是思想建设,加强党的建设,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基础就是要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政德教育是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的关键,其中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

一、新时代政德观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民族思想与智慧。《论语·子路篇》说,“其身正,不令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党的十八大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实际出发,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对全体公民的倡导和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方向。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政德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要求,政德规范的要求高于一般公民道德准则的要求,对于社会道德具有引领作用。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政德观的根本方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历史无数次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检验一个政党、政权的试金石,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是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的权力,当然就要靠人民执政,为人民执政,把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认不认同作为我们党执政的评判标准。只有坚定这样的人民立场和观点,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遵循的根本宗旨。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把它发展为“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人民标准”;江泽民把它上升为党的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胡锦涛把它与发展观相结合,形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奋斗目标奔人民而去;手中权力为人民所用;根本利益为人民所谋;工作好坏由人民评定;心中位置数人民最高;人民和干部是主仆关系。”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改革开放 40 多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政德教育明确了价值取向,体现了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

(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新时代政德观的核心构成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坚定政治立场;“守公德”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宗旨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私德”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执政,提高个人修养,搞好家风建设。三者构成新时代政德观的核心要素。

1.明大德就是坚信仰、强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领导干部的“大德”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立场坚定三个方面。其中,理想信念是所有大德中最重要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守领导干部的价值精神追求,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锤炼坚强党性,就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善于认识和判断形势、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党员干部是党的肌体细胞,是党的伟大事业直接行为主体,党员干部的素质,是党性的直接体现,关系到党的先性性和稳定性。因此,党员干部要在终身学习和实践中锤炼坚强党性,严守政治原则底线、站稳人民立场,“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敢于在大是大非面前讲真话、愿听真话、善听真话,毫不妥协地同歪风邪气做坚决斗争,是一个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政治素养。

2.守公德就是守初心、得民心。公德即公共道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准则。对领导干部而言,就要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情怀,才能充分依靠广大人民实现梦想、创造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守公德的关键是“守”,守住初心,方得始终。守公德解决了我是谁,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要求广大干部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权姓“公”不姓“私”,不为一己之私,更不能以权谋私,必须为政以公德,化育人民,将个人私德锻造为社会公德的标杆,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人民奉献终身,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必须“真正把身子沉下去,把问题找出来,把政策送下去,把发展抓上来。”在实干敢干真干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幸福追求。

3.严私德就是讲操守、重品行。“严私德”首先要严于修身、严于用权、严于律己。“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要谨拘小节,时时慎初,事事慎微,处处慎独,关键慎欲,铸牢思想防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生活上干干净净,政治上清清白白,思想上清清朗朗,工作上实实在在。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教诲,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不端,政德不守,道德滑坡,将很难做到正直廉洁,很难积极地引导和促进社会发展。权力来源于人民,当然要造福于人民,决不能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私德不守,终将使道德沦丧,让政治生命终结。“严私德”也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从身边的人管起,防止亲人打着领导干部的旗号为个人谋取私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领导干部要提升政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以上率下,以内带外,远离低级越味,抵制歪风邪气,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带出好思想、好政风,进而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政德建设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明大德是关键,守公德是根本,严私德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大德明确,才能公德规范、私德严格,只有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才能强化党的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也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必须把三者统一起来,才能坚强党性修养,共同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三)心中有党有民有责有戒是新时代政德观的内在要求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提出了“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这既是对县委书记的要求,也是对全党同志的深深嘱托。

1.心中有党,就是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守好规矩,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对党忠诚,就要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问题,更关系党的指引力和战斗力,对党的生存至关重要。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和对党忠诚,这是政治生活的第一要求,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基本遵循,做一个能够让党放心、使群众满意、为民做主的干部。

2.心中有民,就是深入群众,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心中有责,就是敢于担当,为党的事业冲锋陷阵。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政德,树立起责任意识,全心全意为党干事;在其位谋其政,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把工作当做追求,做强做优本职工作,找准自己的“位”,谋好自己的“政”。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全力以赴,激发所有的正能量。“大事难事看担当,”党员干部谋政事、做实绩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尤其是在面对大是大非时,必须敢于出手、责任在身、铁担在肩。把对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精神紧密联系起来,既有敢干事、能干事的勇气,又要有会干事、干好事的智慧;“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好的蓝图一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任任干给百姓看,才能成就百年大计的壮阔图景。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这是境界魄力,更是必需的政治素质。

4.心中有戒,就是清廉公正,坚守廉洁自律底线。心中有戒、廉洁奉公是党员干部立身做人、为官从政的行为底线。“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戒”就是“防备”,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党员干部要时常“防备”,多想想哪些事是“禁止”做的,常有警惕和畏惧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心中有戒,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道德标杆。“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诚信、坦率和正直,干事创业更有信心。“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时刻保持敬畏,持戒而行,行之有界,自然廉明生威、政治清明。

二、当前政德教育现状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办回访调研提出的到曲阜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源地进行政德方面的传统教育,并组建党性教育培训特色基地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济宁为代表的全国各地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针,深挖内涵、多措并举,干部政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政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1.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政德教育,形成了一系列新观念、新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在建设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党中央明确要求把政德教育作为领导干部经常性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还要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之中。规定各级党校党员干部培训要把政德教育作为领导干部教育的必修内容,通过指定书目、编印教材等多种形式开展政德建设的专项教育,积极组织学员开展讨论。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德教育,坚持不懈地重视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要求围绕政德教育的有关要求,组织开展文艺创作,加强政治道德文化的传播,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政德的重要性,遵守新时代政德规范。为落实政德教育工作,还设立了专门针对干部政德教育的专业学院,各地党校、行政学院更是把对领导干部的政德教育作为日常培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例如济宁市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积极探索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干部政德修养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干部为政之德为主题,倾力打造了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也是领导干部政德教育的重要培训基地之一,并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领导干部政德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生动活泼,蓬勃发展。无论是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办学体制和机制,还是基地、师资、教材等教育能力建设都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2.政德教育体系初具雏形。依托各地党校(行政学院)或干部教育学院,通过开展专家研讨会、领导干部座谈会、组建攻关课题组等形式,多方征求专家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教学体系的规划设计,形成了切合实际工作又与时俱进的成熟政德教育教学体系。如,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着力培育提升干部为政之德,是国内首家以培训领导干部政德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学院。政德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如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在对领导干部的政德教育过程中

,注重总结教学流程模式,制定政德教育工作流程,对所有教学活动和工作环节进行细化、量化,使政德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政德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将领导干部政德教育主题相关内容与领导干部从政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改变过去照本宣科和经验阐述方式侧重现象分析和深度解剖,有深度、重实效解决党员干部政德教育中存在的时事热点和重点难点问题,稳步推进领导干部政德教育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在教育内容扩充丰富方面,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探索为政修德精髓,找到政治道德之间的连接的最佳结合。这不仅体现了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也表现了新时代干部政德教育学院能够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此外,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还坚持选派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干部政德教育内容的研发团队,制定了《干部政德教育精品课程实施办法》,出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论语译注》《干部政德教育现场教学讲解词》《干部政德教育现场楹联集粹》《古今政德人物选编》《王杰精神时代价值》等11本教材。

3.政德教育阵地成效突出。各地党校或行政学院在不遗余力扩展干部政德教育基地,作为专门政德教育学院的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新开发了近20处现场教学阵地,济宁三孔两孟成为干部政德教育大课堂。创新形成一院多区的培训基地,一院是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多区包括曲阜市、邹城市、嘉祥县、金乡县、汶上县等多地设立教学区,作为政德教育辅助教学区。中组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中央和国家部委,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全国组织干部学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等国家级培训机构,中国建筑、中国石油等中央企业,以及31个省份的各类班次均来济宁开展干部政德教育培训。截至2021年9月,基地已承接各类班次1585期,培训学员8.8万余人,其中,中组部连续12次安排中央党校中青班1362名学员来基地开展政德教育。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的300名高等级公务员来基地开展体验式培训,实地聆听中国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初步构建了政德教育的世界影响力。基地已成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现场教学点、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教学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实践基地

(二)少数干部政德存在问题明显

1.大德不牢,对党忠诚不够纯粹。少数干部没有做到绝对对党忠诚,表现政治信仰动摇,理想信念淡化,对共产主义心怀猜忌,进而踏上贪污腐败的不归路。这些干部往往从最初的到处求神拜佛,求得官位升迁,甚至参加非法组织和邪教组织,到后面开始利用职权大肆敛财,发家致富,违反党的政治纪律,严重的还到了违法的程度,甚至有些领导干部在西方资本主义的诱惑下,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外国敌对势力的诱导下,透露高级机密,给国家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党不够忠诚,还表现在政治方向偏移、党性修养不够,不听党的指挥,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台上不说、台下乱说,妄议党中央重大工作方针、决策和决定,不按正规程序合理发表个人建议,实际开展工作时不按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工作。

2.公德不稳,为民理念不够强化。少数干部工作作风不正,宗旨意识薄弱,注重表面功夫,形式化严重,弄虚作假,不作为,对上虚报数据和情况,对下瞒着人民群众,私吞相关福利和补贴,不按规定公开国家政策。一些干部不办没有私利的事、拖延办私利的事,花式刁难群众,让惠及人民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中梗阻。少数干部政治担当不足,责任意识弱化,抱着做多错多、不做不错的思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不按党的决策行事,对于人民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和情况,消极应对,推诿扯皮,视而不见,把工作当成负担,敷衍塞责,能少干绝不多干,能不干尽量少干,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这都是不作为的现象。

3.私德不正,自我约束不够严格。少数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个人出政绩、求升迁,急功近利,想问题办事情不考虑群众的意愿、利益和承受能力,重亮点轻基础,重表面轻实质,重当下轻未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味追求 GDP 的增长,在精准扶贫等工作中,做表面功夫,虚报浮夸、投机取巧、欺上瞒下,危害较大,影响党的决策制定和实施。政治觉悟不强,少数领导干部认为不在公共场合和工作时间,是个人自由时间,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于是降低个人觉悟,放弃戒贪止欲,任由个人欲望膨胀。

(三)干部政德出现问题的原因

出现以上所述的种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部分干部政德修养不足。伴随经济社会不断多样化发展,一些领导干部出现理想信念动摇、思想困惑,甚至丧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导致政德观出现扭曲。其次受传统文化负面因素惯性束缚。传统文化中落后思想至今没有完全铲除,诸如“官本位”、“厚黑学”、“从众思维”、“中庸”之道等,甚至对文化名句的误解、曲解,使一些干部无法明确是非,加上陈腐观念的影响,认为放弃真善美的追求是理所当然,阻碍了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压制了干部创新思维,更是破坏社会风气,阻碍新时代文化建设。第三,

受市场经济大环境侵蚀。在市场经济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少数领导干部开始搞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丧失党性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置人民的主人公地位于不顾,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极度个人利益,金钱至上,从而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最后,领导干部政德法制化监督不健全。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政德建设的法律条例,尚未形成对领导干部道德行为强有力的法律震慑和制度约束。

三、新时代加强政德教育的措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要求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特别镇村的高质量发展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对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过程中干部队伍特别是基层干部是党链接群众的桥梁纽带,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加强党员干部政德建设,培养造就一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

(一)提升干部道德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1.提升个人整体素质。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情况,总结自身在理论能力、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优势方面要继续保持,对于劣势方面要重视学习和培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如近几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重要岗位,要在有限的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丰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基层经验,弥补能力短板,努力成为可堪大的新时代优秀干部。2.强化个人自律意识。道德规范必须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内无妄思才能外无妄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每一名干部重要的修身准则培养强化个人自律意识有助于干部自身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党政干部提高政德素养,必作于细”“成于小,注重多积尺寸之功干部的言谈举止等小事小节不仅体现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体现着个人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树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慎独的自律意识,夯实道德定力,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严格要求、严以自律、严格监督贯穿于个人工作和生活,常照镜子,自省自律,慎独慎初慎微慎欲。3.自觉净化个人圈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党中央制定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明确指出,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决不能把商品交换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择善而交能受到好的熏陶,才能走上正道。择恶而交,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最终使自己走上歧途。必须自觉净化个人圈子,随时随地注意自身形象,这样才能问心无愧做好工作。还要注重树立良好家风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法守纪、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坚决杜绝亲属子女见利忘义、贪赃枉法的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情趣,往往会引诱意志薄弱的干部滥用手中权力,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故干部要净化自己的娱乐圈,选择健康的兴趣爱好,张弛有度。

(二)增强政德教育实效

政德不是与生俱来,党员干部持续学习教育、实践磨炼的结果,加强政德教育、提高教育实效成为提升政德水平、践行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必由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作为一种预防性和前置性措施,政德教育通过教化引导党员干部的政德认同意识和实践行为,增强教育实效性,促进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提高政德教育针对性。对领导干部要从思想建党的高度开展严肃认真的政德教育,依照党性教育原则和内容进行分级、分层、分类教育,建立针对性的长效政德教育机制和体系,并根据岗位和实际工作的不同适当调整教育内容以有的放矢,增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的针对性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2.增强政德教育内容丰富性。丰富多彩的内容是提高政德教育实效性的基础要充分利用古今中外政德案例,特别是从严治党和中华优秀传统政德典型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加强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并借鉴历史和国外经验对领导干部进行政德引领与镜鉴,使之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3.增强政德理论学术性。政德教育要加强教育规律研究深入研究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德思想,先进模范人物的政德事迹等,

对政德教育内涵概念、形式方法、体制机制进行总结,形成规律性研究和学理性总结,提高政德教育的学术水平,用学术讲政治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4.创新政德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新媒体、政德与红色教育资源等,改变传统教育形式陈旧、灌输、结构单一的问题,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平台、载体和形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德学习教育的感染力,让领导干部在喜闻乐见中引起政德共鸣,增强政德教育实效。

(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落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坚定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更有助于革故鼎新推动社会思想进步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用来指导认识和实践的起主导作用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体系,深刻影响着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统御多元价值和多种思潮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因种种原因,一些干部特别基层干部,长期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较为薄弱的环境中,淡化理想信念,迷失个人政德发展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为干部政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文化氛围,还有利于提升干部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为自身的政德建设奠定正确的意识形态和道德基础。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针,落实两个结合,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着力将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转化提升为滋养干部为政之德的思想活水,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围绕“志道忠诚”、“戒贪止欲”、“勤勉担当”等文化传承,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政德教育资源,阐发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涵、新价值,提炼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政德教育内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新”起来,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3.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中的廉政理论和廉政制度在文化中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引导公职人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时刻谨记公仆身份,坚持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刻谨记为民服务,自觉抵御违法违纪

(四)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体制机制是从根本上保证基层干部政德建设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性工程,要在健全政德考评体制机制、强化政德监督体制机制、完善政德法制机制等领域努力尝试1.健全政德考评机制。德是公务员考核中的重要方面,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围绕新时代政德观内涵要求,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科学设置党员干部政德考核指标,构建完整的政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设置充分考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运用大数据个人信息,信用评价与纪检监察部门接收的投诉举报相结合,健全干部队伍个人道德素质记录对负面控制指标,评价重点在于政德失范状况上,如一些地方政府推出的干部负面言论提醒本,发挥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作用,推动工作前进2.强化政德监督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强化政德监督管理可从丰富监督主体和完善现有监督体系上入手,立足现有纪委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的基础完善对公职人员的道德情况监督和惩治。政德作为干部立身之本和从政之基,加强干部政德监督,是落实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举措,势在必行。应完善现有监督体系,可通过设立干部作风建设相关部门,关注干部作风、工作实绩、生活圈子等情况,全面掌握干部政德状况,通过机制建设,正向引导干部作风,推动工作落实。要将政德情况提前运用于干部选拔过程中,严把干部队伍入口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基层干部选拔上,一方面要利用好人员选拔考录环节,在面试后的政审环节中增加政德考评,其考评结果可直接关乎是否录取,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公平竞争的选任机制。另一方面在从村级干部和部队转业人员中选拔基层干部时,要深入群众和退伍军人原部队,对拟选拔人员进行政德考察。3.完善政德约束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坚持党的领导,落实民主集中制,规范各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党委会集体讨论研究制度,充分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建议,贯彻上级要求、深入群众一线,确保提出的民意基础和科学依据,进行充分讨论、集体研究、匿名票决,确定最佳

施策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对政德建设也应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做好结合,相得益彰,政德教育强化干部法治思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标准,德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德教育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践行新时代政德观,通过加强个人修养、增强教育实效营造良好氛围完善体制机制内养浩然之气,外树修齐治平之风,实现政德教育内涵精深、方式有效、机制健全,不断推动政德教育再上新水平,打造勇挑重担可堪重任的干部队伍,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民主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江泽民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7]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8]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9]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2006.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3]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14]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正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

[15]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厦门[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

[16]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宁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

[17]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福州[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

[18]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2014.

[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1]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J].求是,2014(19).

[22]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J].中国政协,2019(1).

[23]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J].党建研究,2007(5).

[24]习近平.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J].中国妇运,2017(1).

[25]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J].中国纪校监察,2016(10).

[26]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N].人民日报,2009-03-02.

[27]厚立从政之德, 多积尺寸之功[N].人民日报,2018-3-13.

[28]讲政德如何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18-3-22.

[29]领导干部的政治品德[N].光明目报,2018-4-23.

[30]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N].光明日报,2018-4-23.

[31]领导干部的家庭美德[N].光明日报,2018-4-23.

[32]胡献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德观”[N].中国青年报,2018-04-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