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二十三中学266033
在中学阶段,一节体育课的质量除了取决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保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那就是学生的体能。即便你的教学目标再合理,教学方法再合适,学生参与度再高,教学过程再流畅,但是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达不到技能学习的要求,无法完成学习的技术,那么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无效的。
所谓体能,就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反观现在社会的青少年,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生活条件空前得丰富,吃的用的玩的都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物质的丰富并没有给孩子带来一个健康的身体,反而在这些年出现了青少年的体能素质不断下降,整体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的现象,体弱多病、体型异常、体质不达标等状况,而且是大面积的。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在现代社会孩子是家庭和社会最重要的一员,物质供应充足,营养过剩的吃成了小胖子,挑食厌食的成了“豆芽菜”;孩子变得娇贵了,家长怕碰怕摔,不敢放手让孩子跑跳;现代娱乐方式极其丰富,电视、电脑、iPad、手机让孩子足不出户坐着躺着就实现了娱乐,孩子也就懒的动了;还有目前青少年大都长期沉浸在繁重的学业当中,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参加体育运动等。这些现实存在的原因也给孩子的身体素质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不运动、肥胖、弯腰驼背、体质下降等已成为部分孩子现实存在的健康问题。
而如此水平的体能状况对于学校体育课来说,也是一个生硬的、很难逾越的障碍,没有体能,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便变得比较困难,体育课不能有质量地完成,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就不能有效地增强,如此一来便会成了一个不良循环,学生的体质就很难提高,健康水平会越来越差。除了健康,体能差还会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学习内容因为自身能力总是完不成,做不到,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很重的挫败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学生不爱上体育课。
而良好的体能会给青少年带来多方面的受益,不但可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基础运动能力,保持健壮的体魄;有利于掌握复杂的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效,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运动,不断加强运动技术水平;有利于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及发展。在体育课上开展必要的体能训练,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如同给汽车加油蓄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首先体能训练具有能够改善身体的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使之符合运动项目的需求来实现运动所需要的各种身体素质,从而提高运动水平。在2022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是运动能力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体能会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发展,提升技战术应用能力,增强心理素质。体能针对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反应能力、位移速度、协调性、灵敏性、爆发力、平衡能力等,为学生增进体质健康水平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学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对于体能的要求已经有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新版课程目标水平四中,各个运动项目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能水平才能完成。例如:足球的踢球、传球、运球突破、射门等技术对于学生的速度、力量、反应能力、协调性等都要有协同一致的能力才能够完成,如果某一方面的体能达不到运动技术的要求,那就没有办法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没有足够的腿力量,就不能完成长传和射门;如果反应力和灵敏度不够,那么过人突破的技战术就不能运用。
其次有助于增进健康,培养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是体育运动最基本的效用,人体是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等组成。有效地体能训练能够促进人体各系统的新陈代谢,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抵御能力。从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在2022版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中,健康行为是体育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控制、环境适应四个维度,主要体现正常的身体发育、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树立安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远离不良嗜好、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健康行为是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终极目标,其落脚点就在于锻炼一个身心健康的身体,养成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体育课上的各类体能训练能帮助学生改善体形,塑造良好的身体姿态。改变学生肥胖、发育不良、驼背、脊柱侧弯、O型腿八字脚等身体发育存在的问题,增强身体的健康水平,有时候学生的身体形态变好了,学生的自卑的心态就能得到改善,自信心也就增强了;教会学生科学正确的锻炼方法,增强肢体力量,学会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避免运动损伤和常见疾病;学生的体能增强了,课堂上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能够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大量的科学试验和实践表明,智力与体力是可以同步发展的。经常参加体能训练,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含量,加速大脑里海马的运动,创造更多的全新的脑细胞,增加脑容量并改善记忆促进大脑发展。能提高大脑的糖含量,增强心脑血管的输送能力,为大脑提供更多的养分,促进大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所以在课堂中经常进行体能训练能使青少年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及想象力充分提高,进一步提高活动及学习效率。同时体能训练学生可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和顽强坚持不畏困难等意志品质。在体能训练中,很多练习时需要付出所有的体力去应对的,学生在力竭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咬紧牙关坚持住不断地克服自身的困难才能完成练习,经常性的这种训练会让学生慢慢地养成坚持的好习惯,培养顽强不服输的精神,并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而且不断地克服困难也让学生会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不断地积极进取,有勇气挑战更大的困难。一个简单的例子,课堂中的平板支撑练习,学生从开始的只能坚持十秒,到后来能坚持两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一些良好的体育品德便养成了,从这一点上说体能训练也是体育核心素养养成的途径之一。学生在体能训练中获得了情绪和智力上的满足,那么在课堂上就会表现出更好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表现力,对于课堂学习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近些年来,国民体质下降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强身健体要从娃娃抓起这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为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加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在学科中的比重,要求中小学每天的活动量都要达到一小时以上,还要提高课堂质量,保证学生每天能做到有效锻炼。而体能与健康息息相关,也是运动技能提高的重要基础,体能训练对于保证体育课堂学习效果意义重大,加强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对于体育教学是重要的保证,反之,优秀的体育课堂教学也能促进学生体能的增强,提高运动机能水平。体能训练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我国体育教学“课课练”的优秀传统,将体能训练与体育教学统一起来,站在体育核心素养的高度,以终身体育为目标,让体能训练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为学生健康成长蓄力加“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