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 400056
摘要:本论文旨在提出职教改革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并构想职教改革在近期的里程碑目标,畅想职业教育的远景目标。
关键字:类型教育、让人民满意、职教改革。
一、职业教育的过去与现状
在国家一穷二白的过去,职业教育曾经是我国学子最理想的去处,但自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整体情况不断劣化。这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必然,这也是我们广大职业教育从业者现在讨论、倡议、推动、实施职教改革的缘由。
如今我们都有一份共识——职业教育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刻。而在改革中,我们便要去不断发掘、提出问题,构想解决方案,再推行试点验证。
我们要办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我们要让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精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
二、改革进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必须毫不回避地提出职业教育现在、将来要面对的困难、问题,只有发现并提出来问题,我们才能有根据地设定具体改革目标,从而指导改革过程的设计、实施、验收。否则就要落入为改而改的困局,措施发展机遇。
(一) 职业教育生源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选择的招生范围是初中毕业后的“后进生”。但因为职业教育现状的种种方面,中等专业学校已经不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学校,而是让学生“多读两年书”的客栈。
学生不愿学、不乐学、不勤学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通病。
同时,历年出生人口的下降、城市化的推进也让适龄学生总体减少。
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
(二)职业教育去向问题
在职教改革浪潮中,“让职业教育成为一个类型教育”是出现得极为频繁的一个命题、倡议。这个命题指向一个问题——难道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不是类型教育吗?
现状就是,职业教育成为了“学历教育”的遮羞布。
社会上的企业,国家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都有“本科及以上”、“大专及以上”、“高中级以上”、“初中学历”等关键字。仅有极少数流水线工厂会在招聘启示上写到“中专及以上学历”。
我们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既去不了大学深造,也去不到专业的职业岗位上。
这样的状态下,我们何谈职业教育?这样的职业教育何谈让学生、让家长、让社会、让人民满意?
我们要进行改革就不得不解决职业教育的去向问题。
(三)职业教育的专业问题
职业教育多年来已经事实上成为了学历教育的遮羞布,长期得不到好的生源、好的设备……我们的职业教育已经落后社会生产环境很多年。
在教育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以来,各级专家学者讨论、研究、外出学习,并尝试引入职业教育做得最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双元制”教学制度,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双元制”绝非指路明灯,照搬、模仿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不是我国职教改革的美好未来。
职业教育应当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致力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应是职教改革的目标和过程,而是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结合的“成果”。一个地方发展什么样的经济,规划什么样的产业,就应该配套什么专业的职业教育,而非职业学校去找一个个企业合作进行“校企合作”。
(四)职业教育的改革问题
“三教改革”、“职教二十条”等文件、通知下发后,现在是国家顶层设计规划与时代发展潮流的正当头。但是,这个机遇期并不长久,职教改革是要向着“让人民满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总目标不断推进的,当机遇期过后,改革成果会直接反馈到当地的经济、社会。
若不能在这个机遇期中完成真正的与当地经济社会相结合的改革成果,机遇期结束之后,便会迎来当地职业教育的彻底洗牌。
三、让人民满意的近景目标
任何改革,都应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来引领、验收改革过程,“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宏大目标我们有了,然后便应该将宏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里程碑目标,用这些小目标来对标各种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解决的各方面问题。
三年来的改革尝试总结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X”、“三教改革”、“中高职融通”等各个领域的阶段性方案、成果、企划,但我个人认为这些改革途径并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的依赖路径—至今为止,这些改革都没有能从根源上解决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去向问题、专业问题等根本问题。
故而,我尝试设计一些近景目标来探讨职业教育改革的可能性方案。
(一)让学生、家长、社会都满意的职业教育去向目标
职业教育本应是专业的类型教育,但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去的岗位普遍超长加班、没有全额五险一金,如此辛苦仅能获得社会平均收入的工资。
在此现状下,我断言:职业教育的学子不可能有希望、有耐心在职业领域刻苦学习;家长不会认可这样可有可无的职业教育;社会并不期待这样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改革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不在职业教育本身,而是要解决社会劳动市场上的种种弊病,这是大前提。在未来五年至十年,我们在职业教育去向问题改革应有的最低限度近景目标是:严格执行劳动法,保护工人权益,限制加班,提升待遇。
不解决这一问题,就不要做梦学生、家长会满意,学生不会乐意去到技工岗位。
当解决了工人权益这一基本问题之后,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着手让职业教育成为地方经济的助推器、发动机。
1.盘活当地农林畜牧资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未来二十年是乡村振兴的二十年,职业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首先要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我分析认为,职业教育改革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领域统合发展。
(1)农村产学研融合基地
农林畜牧领域的职业学校通过院校联盟模式与各村集体对农村耕地资源进行集中租赁、委托生产,建立产学研融合基地,用于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技能实践、技术创新等实施,在农村富余耕地上不断研究试行更高效更环保的农村耕种模式,并择优推广。
学习、实践、生产过程的产品可研究一套可行流通模式进入市场。
(2)建成国家乡村电商平台
要让现代电商物流网络像国家电网、水、公路等一样成为国家基础服务。职业院校计算机类、电商物流类相关专业协同信息技术部门或社会企业构建、运营基于扶贫政策的农村农林畜牧经济作物的电商平台。
该平台应该由国家牵头,地方政府主导,专业公司建设,村集体进行运维管理,聘用专业人员定期维护经济作物信息。对于农村的经济作物资源,以村集体为单位进行信息统合,国企、学校、事业单位食堂的食材采购优先消化农村经济作物产量,富余或不足部分再从其他市场流通。
(3)新农村住房改善
中国现在农村的楼房多为八九十年代建设的砖混楼板结构,安全使用寿命在40年-50年左右。未来十年,职业院校的建筑类专业应深入农村,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评估农村楼房居住条件与安全使用情况。并通过学校联盟与村集体对接方式参与未来应有的农村居住条件改善相关工程。
2.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服务地方特色经济
职业教育不应求大求全,必须脚踏实地立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什么概念“新”,就去跟风。
例如旅游专业,我们不能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的旅游专业都上一样的课程、类似的课程,必须要专业化、本地化、特色化。学员的精力是有限的,地方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旅游专业就应该要结合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开设特色课程,去研究怎样推广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本地特色经济,服务本地特色行业。
汽修、机电、计算机、服装、农林、农机等等各种不同的专业都是一样,职业教育一定要服务本地经济。
3.职业教育进阶体系方向
职业教育是专业的类型教育,但她又绝非简单的生产建设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应建设一套普遍的、可行的、有吸引力的深造体系,这样的体系不能无中生有,必须基于现有资源不断改造,即现在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改革方向。
对于中高职融通,目前广大专家队伍与同僚正殚精竭虑研究可行性方案,我并没有好的想法,但对于应用技术本科大学政策我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必须正本清源,改变既有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认知偏见,科学地、公平地、公正地完成高等教育领域变革,回归学术、专业领域区分。
(1)调整大学生源比例
大学就是大学,不区分学历、职业,但从现在开始,每年各大学专业按5%-10%的招生生源比例定向分配到对应专业大类的中职学校,逐年提升中职学校生源比例,以此引导学生、家长、社会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从而通过长期过程让理论、专业不同方向招生比例稳定到20%比80%甚至50%比50%。
(2)完善现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互通政策
(3)本科落地学术型/专业型两种培养路径
对接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在本科阶段落地学术型培养路径和专业型培养路径,同时设计学术与专业方向的互通标准模式。依托专业群建设,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的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深造体系。
4.职业教育的认证模式改革
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除了考试科目、考试难度与高中大学不一样,其他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基本没什么不同。
我认为,职业教育的评价模式应该从现有的毕业证+技能证模式逐渐变革为专业群技能等级制度:通识等级证书(语数外+公共基础)+核心专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专业群大类、细分专业小类的专业技能等级进阶,自然而然完成中职、高职/本科(专业)、专硕的进阶过程。
而各项证书的等级设置应建设职业院校联盟对接相应行业联盟根据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和实际生产研发过程统筹规划,放弃三年、五年等年限规划,绕开“高考”赛道,形成自有体系。
(二)解决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
我在前文大量阐述了解决去向问题的思路,因为只有解决了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去向问题,解决了学生、家长、教师的后顾之忧,我们才能问心无愧地进行职业教育生源问题改革,才能有底气说我们在进行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改革。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让优秀的学生、优秀的设备、优秀的老师进入职业教育领域。
对此,我认为未来20年的目标应该是让30%的学生进入高中去竞争30%的学术本科学位,70%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去竞争70%的专业本科学位。同时,学术本科学位毕业要求获得对应专业的次一级专业技能证书才能竞争学术硕士的名额;专业本科学位毕业要求通过其专业学术本科毕业要求的理论考核才能竞争专业硕士的名额。
(三)建立职业等级福利制度
机械化大生产的未来,人工智能将取代现在的绝大多数岗位这一预言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认可,我设想通过建立职业等级福利制度来完成引导职业教育发展、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1.职业等级认证制度
由国家规划、地方政府支持、职业院校联盟主导、行业联盟协商,科学、公平、公正地完成职业门类认定、维护、更新,设计相应职业应有的专业群技能证书体系,完成职业等级认证制度。
对于通过认证且未进行进阶认证且未在岗的人员,每三年至五年进行一次复审,确保职业等级认证的长效性。
2.职业等级福利制度
对于所有通过职业等级认证并且未在岗人员每个月进行职业低保津贴(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调整,按照在岗人员社平工资进行比例津贴)。
3.职业等级福利的意义
在近未来,职业等级福利制度能起到财富二次分配、技能人才储备的作用,并提供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基础福利的分配依据。
四 协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景目标
职业教育近景目标主要针对国内现状和近未来设计,远景目标则为面向全球与未来。
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原因,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体系各有优劣,其中具有显著代表性的是德国“双元制”体系,然而即使是公认职业教育最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双元制”也并不能真正让德国人民满意,更遑论全球发展中国家与广大第三世界。
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们职业教育就不应只是想着去把国外职业教育做的好的“拿来”,因为教育并不是闭环,而是与经济、政治、社会息息相关的开放领域。职业教育不止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还要有勇气服务于国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战略,联合跨国产业联盟,把职业教育开到发展中国家去,把职业教育培养的学术输送到广大第三世界去。
我们应该畅想,到2050年,我们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培养出几十亿专业的产业工人、几亿高技术技能人才,我们的星辰大海梦想便触手可及了。
五 让人民、让社会、让未来满意的职业教育
我们正处在职教改革大浪潮中,这时候既要眼光放得长远,又要脚踏实地。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给学生规划充满希望的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从而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让人民和社会都满意,让未来的我们回首今天,不会后悔、遗憾。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