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特色化建设主要因素探析——以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美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普通高中特色化建设主要因素探析——以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美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为例

姜延立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730000)

摘要: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坚持美术特色教育二十八年,深刻践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不断优化升华“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学校的探索、坚守、提升等发展过程证明,办学实践、价值理念、育人方式、课程建设、教育生态是普通高中特色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美术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目前在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推进普通高中建设朝着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原兰州铁路第三中学)始建于1958年9月,直属于兰州市教育局。多年来,学校坚持美术教育特色,使得高考本科上线率保持在85%以上,共有6000多名美术特长学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大学等高校学习深造。学校已成为国内二十多所高校美术专业的优秀生源基地校。

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特色学校”、“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德育示范校”、“甘肃省快乐校园”、“兰州市示范性学校”、“兰州市文明单位”、“兰州市园林化单位”、“兰州市四星级平安校园”、“兰州市文明校园”。

探析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的美术教育特色发展,主要因素有五方面。

一、学校特色孕育于务实的办学实践。学校占地面积22.3亩,生均面积 10.1 平方米;教学用房面积20033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 13.34平方米。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实践,从学校生源状况、招生政策、硬件条件等实际出发,合理定位,1995年启动美术特长教育。之后,一代代五十三中人坚定方向,使美术特色教育不断发展壮大,2001年形成甘肃省唯一的高中全部为美术特长班的学校。目前高中在校高中学生850人,18个教学班,20个画室,22个美术教师,20位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个美术教育“名师工作室”。美术教师入口学历要求严格,培训级别高、次数多、内容广。艺术教师有中长期培训计划和方案,20名美术教师参加了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天津美院、四川美院等全国知名美术院校的培训。

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本着以人为本、分类分梯次培训的原则,对高中教师进行“全员、全程、全面、一对一”的考核培训。坚持学用结合,拓展培训工作思路,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师培训的现代化;通过探讨新课程理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第二外语课程的开设、个性化学习、学业质量评价、核心素养构建等问题,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年级组;利用本校名师、骨干教师的资源,搞好校本教研活动,搞好“传帮带”培育活动;推行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发展学习方式,让每一个教师领会到新课程的精髓,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教师立足教育教学第一线,潜心教学研究,教书育人,近三年,在各级刊物发表高质量论文93篇,承担个人课题42项,承担国家、省、市级规划课题17项。

二、学校特色浸润于鲜明的价值理念。坚持美术教育办学特色,已成为兰州五十三中师生的自觉追求。学校办学宗旨为: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培养目标为:合格+特长;学校文化核心理念为:爱与美。学校着力从“爱生、育美”两个维度出发,引导和培养师生形成有温度、高品位的心灵品质。

例如学校发挥美术特色的优势,画“我和我的祖国”、画长征路上的故事,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画我幸福家庭”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多姿多彩的画笔,形象地展示自己幸福和谐的家庭,深刻地思考一个优秀的家庭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深入而具体地理解家风的重要内涵和意义。学生还用形象的线条、跳跃的色彩、现代的视角,结合自己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梳理和解读古今家训,揭示先贤高超的人生智慧;透过时代背景的差异,摈弃糟粕,寻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谛。学生们笔下形态各异的画面使抽象的道理具有了的生动质感和鲜活意趣,极具代入感和启发性。画兰州的美景、美人、美事,培育爱家乡的情怀。皮影戏、黄河石、微雕葫芦、太平鼓、牛肉面的故事绘本,使思情、温情表现的悠长而细腻。

三、学校特色锻造于科学的育人方式。兰州五十三中美术教育一直面向全体注重内涵。学校坚持“以爱育德,以美辅德,以德促美”的德育工作策略,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突破口,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的“363N”德育工作方式,即高中生三年六学期的学习生活,每学期组织三次大型全校性活动和很多(N)次小活动的教育方式,制订详实的工作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完善,有计划、有举措、有实效、有总结。注重将德育与美育有机结合,倡导“学画先学做人”, 在夯实常规教育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了“八个培养”目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建立了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了学生综合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评价结果公平、公正、真实、可信、可用。学校制定选课走班指南,引入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形成行政班、美术班、教学班三者并行高效有序的教学组织运行机制。

学校不断拓宽综合实践渠道,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成了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等机构开展志愿服务,走进军营、深入农村开展体验活动。还不断巩固完善天水、临夏、河西等美术写生基地建设,研学旅行、野外写生已成为常规活动。

四、学校特色生长于创新的课程理念。兰州五十三中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学生美术课每天3小时,美术课时量不低于高中课时总量的30%,高三年级达40%。美术学科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在保持原班额大体不变的前提下,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色彩、素描、速写、设计等学科学习的实际情况,设置A(陪优班---美院班)、B(提高班---普通班)、C(基础班---联考班)三个层次,在学习色彩、素描、速写、设计等不同的专业知识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走班”。针对不同层次教学班学生的特点,月考及期中考试设置A、B、C卷考场,采用难易程度有别的美术专业试题,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校紧紧围绕质量发展和内涵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为学而教”“以学定教”,落实“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点对点”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领悟和收获。

美术学科形成了“看”、“说”、“练”、“听”四环节构成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围绕“点对点”差异化教学,不断丰富优化课堂教学四环节,初步解决了师资专业化水平发展、教学班额过大等问题。美术教育落实四项措施:一是在高一、高二年级课堂采取分组管理,高三年级采取分层分组走班;二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兵教兵”,课堂基本流程为教师讲解、做范画---组内讨论---课代表负责组内练习---组间互评;三是加强数字化建设,引进推广“会画了”“美院帮”“美术宝”等个性化美术学习软件;四是实施“主讲教师+辅导教师”授课制。

文化课教学方面,教师和每个学生做到“点对点”,学生和每一个基本知识点“点对点”,抓对接,抓落实。在教材处理方面,根据学情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但又不是简单的降低知识难度和教学重心。几何学上讲,点与点的连接向线拓展,线与线的交叉向面拓展,面与面的对接向体拓展。学科知识的“点”为: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面”为:知识间、内部间、章节间,“体”为:学科间、文理间、领域间。即突出知识的关联、系统、体系。

深化“点对点”差异化教学,主要完成“两个构建”。一是构建课堂共同体,包括教学方式、手段多样化的运用,教师尽可能掌握每个学生的感觉偏好通道进行差异化教学。重点处理好示强与示弱、讲透与留白、师讲与生讲、动手与动脑、旧媒体与新媒体五组关系。二是构建“去教师主导”的自主学习形态。教师最大限度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激发学生。引导学生借助新媒体终端进行学习。重点为放大自学,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牵引下自动运转。

五、学校特色铸强于良好的教育生态。为筑牢美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兰州五十三中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学校现有美术专用教室22间,面积共3587平米,300平米的美术展厅,400米长的美术展览长廊,500平米的学生涂鸦墙。美术教学器材高标准配备,有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专业的射灯和充足的绘画相关器材。学校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实现5G全覆盖,确保云平台、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融合。

普通高中特色化建设需良好的支持性教育生态,立体协同打造特色建设共同体。兰州五十三中一方面,在学校、社会、家庭间形成纵向协同、横向关联的美术教育特色建设共同体;另一方面,教育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专业行业部门等,结成服务于美术特色教育的强大资源体,支撑特色发展的态势。

学校还寻求与国外其他美术院校的合作交流,先后与意大利的10所美术院校、俄罗斯国立列宾美术学院(国立大学)、美国玛斯金格姆大学(公立大学)、韩国世宗大学(公立大学)等国外著名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签署了国际办学备忘录。2018年4月学校承办了“一带一路”兰州市首届中意艺术教育国际论坛暨研讨会;2019年3月学校与美国马斯金戈姆大学成功举办了中美高中学生美术作品联展。

目前,学校正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效益,强化美术教育特色,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增强学校内涵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