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确定周围性面瘫患者体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本院2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中医体质辨识表格,分为实验组(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病人)与对照组(非以上三种体质类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疗效方面,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不同体质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疾病的转归,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三白通络胶囊;针灸;疗效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中医亦称“口僻”。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涩,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少数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等。如治疗及时得当则很快恢复健康,否则留有后遗症。本研究主要将特定的中医体质干预措施和相关疾病的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中医体质学说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工作,以此提高疾病的中医治愈率。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本院2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中医体质辨识表格进行分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58例男,42例女;年龄:45-68岁,均值(52.36±4.84)岁;实验组:59例男,41例女;年龄:44-68岁,均值(52.21±4.67)岁;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先确定中医体质类型,并筛选出三种易感体质病人,分别为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分别给予中药汤剂桂枝汤、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并联合针灸+口服三白通络胶囊加以治疗。针灸穴位选择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连续治疗1-2个月。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包括针灸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并给予三白通络胶囊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参考《临床常见病诊断疗效标准》的疗效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无效,计算总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研究资料。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分组 | 例数 | 痊愈 | 显效 | 无效 | 有效率 |
对照组 | 100 | 51 | 36 | 13 | 87(87.00) |
实验组 | 100 | 68 | 28 | 4 | 96(96.00) |
x2 | 5.207 | ||||
P | 0.022 |
3 讨论
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基础上,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机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体质往往决定着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及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如《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并在论述了因体质之不同,导致受病表现不同后总结指出:“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中医体质学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具有相关性,许多相关疾病的发生在于其体质基础,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以及发病的倾向性。目前“治未病”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中医体质辨识工作亦方兴未艾,探讨各种体质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生理、病理特征,使其能真正结合临床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中医学在预防医学方面有独特的和不可取代的特殊性,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中医体质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目前“治未病”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中医体质辨识工作亦方兴未艾,探讨各种体质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生理、病理特征,使其能真正结合临床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面瘫虽为“外感病”,其发病人群并非如感冒一样普遍易感,有其特殊性,目前面瘫病的易感体质类型疑似有三种: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在治疗时可给予对症的中药汤剂,如气虚质桂枝汤、气郁质小柴胡汤、痰湿质麻黄附子细辛汤,融合针灸治疗+口服三白通络胶囊,更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
本研究提示周围性面瘫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对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辨证论治结合辨体论治,既着眼于周围性面瘫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又不忽视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因人制宜、以人为本地制订治疗方案,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发挥治疗的优势。而且还可以让周围性面瘫患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结合体质给予适当的饮食、药物、锻炼等调理来配合针灸治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根据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等体质,确定相关干预方剂,融入既有治疗法,可显著提升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焱,陆斌.浅析周围性面瘫外感型与足阳明经之关联[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14(01):60-62+66.
[2]伍娟,陆丽娟,林冬梅.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6):57-60.
[3]戴丽娟,王淑兰,王会,张加英,徐炳国.基于中医体质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及预后[J].光明中医,2021,36(14):2409-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