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 365000
摘要:作业是链接师生教与学的一种互动,也是课内与课外的学习关联,更是促成学生从他知走向自知的体验与建构过程。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如何设计作业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的,是很多教师一直在探寻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深入研究作业本质,提高作业质量,树立正确的作业观,以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小学数学作业;“学力结构化”
引言
新时代教育发展呈现的最大特点是教育教学向着立体化方向发展。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都能与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目标同时实现成为必然。推动教育发展前进的动力不再是单方面的。教育的每一次改革,都是空前的,也都是多层面的,并且一浪高过一浪。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让传统教育的理念受到动摇,许多在此之前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教育教学策略,摇身一变成为过去。一些被人们奉为经典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受到更多人的质疑。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中的许多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先进实用的教育教学多媒体资源雨后春笋般涌入校园,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辅助下,教育教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教育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变革。作为数学学科教学主要组成部分的作业设计、完成过程、批阅、反思等环节,也会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
一、数学作业“学力结构化”设计定位
数学作业“学力结构化”设计定位主要运用电子表格中的雷达图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大数据分析,从作业目标多样化、作业内容生活化、作业内容趣味化三方面进行。①目标多样化打破壁垒逐梦知识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作业设计不仅要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为目标,还要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利用网络平台、实时聊天工具等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作业设计上从有效设计走向精准设计。②内容生活化挖掘深度寻找潜能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先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设计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知识的被发现过程,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密感。③内容趣味化拓宽维度呈现生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形式与内容有无趣味性。利用“互联网+”环境,教师可将乏味的作业设计为有趣的、富有创造性的作业任务,如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有趣的情境、丰富的影像等,学生乐于尝试与学习,从而能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基于“互联网+”视觉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认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高速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有与传统行业相融合,才能突出其优势,带动传统行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一次次的变革,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推动教育不断进步。到今天,教育在发展变革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这是支撑教育稳步发展的主体。但推陈出新,成为教育发展不可否认的事实。不论多么先进的东西,总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被改变,甚至被淘汰,这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活力。更新换代,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渗透的新时代,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后辅导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顺应新时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互联网+”视觉,简单来说是一种思维实践的成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能够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各个部分进行有机融合,带来该行业、该部门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视觉,能够形成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生产力。当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之中,就能彻底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真正体现出实用方便的优势。互联网的优势就在于信息量大、应用范围广、实用方法多样且便捷、实用效果好,可以让天南海北的人们面对面对话,将无限遥远的距离变成零距离。当互联网应用在教育教学时,这些优势都可以得到尽情发挥。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在视觉刺激下通过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的第一印象无一能离开视觉的刺激。这是小学生认知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数学作业“学力结构化”设计策略
(一)课前预学作业唤醒学习内驱力
由于学生特定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新颖有趣、形式多样的作业。互联网的发展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环境与条件,课前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各种数学学习的信息,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内驱力。①搜集数学史料“乐”中做如今,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更为通畅。因此,课前布置有关数学史料的作业,让学生自主上网搜索相关学习资源,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如六年级上册中“圆”的学习,教师可以事先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它用“周三径一”表示圆的周长和直径间的倍数。学生需查阅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如“祖冲之与圆周率”“刘徽与圆周率”等资料,思考古代数学家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圆周率的历史”。此过程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发展历史,感受到先人的聪明才智,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认识过程与先人相似,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②走进数学绘本“阅”中悟目前,有些教师认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事,这种认知忽视了准确理解数学语言的重要性。数学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形成对数学更深的认知。
(二)作业设置形象化,促进小学生由形象感知向多元思维转化
小学数学包括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大多数是抽象的数学表达式和文字叙述。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凭解读文字,很难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需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来完成。根据小学生认知的特点,学生对形象的感知比较强烈。在所有来自视外部的刺激中,最敏感的是来自视觉的感知,这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分不开。因此,转换传统作业设置的单一性,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变成能给小学生带来形象感知练习,一定会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使其加快完成作业的速度,提高完成作业的质量。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双减”政策的逐步实施,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切实贯彻“双减”的方针,利用网络技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既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又让小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道香.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4):120.
[2]史秀花.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31.
[3]杨水源.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对策[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3(12):196.
[4]张立才.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分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3(12):275+277.
[5]李春玲.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6(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