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大寨镇新合九年一贯制学校 675800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作为基础也是重点课程,得到了教师的广泛重视。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带领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深度挖掘,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实现灵活运用。分数的简单计算作为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现在学生对认识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后,要求学生能够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分数的简单计算;小学阶段;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阶段,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们对分数有了一定认识好,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应当彰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位置,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得,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现拥有知识的灵活运用,优化自身的学习体验,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显著提升。
1.了解分数学习的实际情况,明确深度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的意义理解与运算作为小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了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教师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索,在学生对分数部分与整体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在课堂计算中实现对分数概念的灵活运用[1]。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设计一张测试卷纸,了解班级内学生对十以内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掌握程度。根据最终的结果得出,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在这一基础上教师需要探索全新的教学目标,实现深度学习,保证学生可以从当前的程序性知识走向理解性学习中。
根据当前新课程教育标准去分析,其中明确强调了需要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初步认识分数,并且掌握分母小于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通过结合集体情境,明确了需要在情境表征情况下去学习分数。在数学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图形、情境、文字与符号等,不同的表征与多种表征互换内容。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的方法,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教师根据当前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了对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尝试通过画一画直观表征算理,写一写符号表征算式,进而发现当前学生算理表征正确率不高,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可以将多元表征作为主要载体,丰富分数概念意义,实现深入学习。
2.挖掘"简单"背后的"深刻"——"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有效策略
2.1构建教学情境,激活概念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问题情境:比如现在有一块橡皮,需要将其平均分为两分,再把剩下的部分又分成两分,学生为看到哪个分数?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学生可以自己在本上会出对应的划分图案,随后进行观察,学生们纷纷回答看到了两个两分之一,四个四分之一[2]。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与掌握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与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算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2理法勾连,丰富概念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到2/9+4/9=6/9、2/9+4/9=6/18两个算式,让学生们分析哪一个更加正确,一部分学生认为第一个正确,同分数分数相加只加分子,分母不变,而有些学生认为第二个正确。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上述分橡皮的方式,让学生们带入,并且绘制出对应的图形,这时学生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第一个算式结果是正确的。
通过图形的表征学生可以对分数加减概念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在表征互通的基础上,将数学算式更加具体的表达出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数感的形成有着一定积极影响。
2.3聚焦疑难,深化算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构建对应的问题情境,如果有一个西瓜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分着吃,学生自己想吃多少,给教师留多少?学生将整个西瓜分成了四块,自己吃了一块,剩下的三块留给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列出对应的算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分数的减法运算[3]。
3.结束语
根据上述文章叙述,分数的简单计算作为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完《分数的初步认识》后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虽然看似简单,没有繁琐的计算过程,但是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索其中的深刻,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算理与算法,而不是记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这一口诀,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锻炼,保证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佳威.溯本求源,让数学知识有“根”——以“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为例[J].中国教师,2021(05):49-51.
[2]付春红.寻“核”觅“心”,让计算学习有理有根——“分数的简单计算”课例评析[J].中国教师,2021(05):52-54.
[3]李娜. 有效的“和声”课堂——《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分析[C]//.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