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阳台山小学
一、教学实录
(一)走近纳兰性德,亲近《长相思》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的《山居秋暝》,我们感受到空山新雨后的寂静和美好,我们又学习了张继的《枫桥夜泊》,跟着作者来到了苏州,夜宿在泊船之上去感受着作者的寂寥与忧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同学们知道词和诗有什么不同?
生:诗有统一的格式,而词句子是有长有短又称为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而且它是用来唱的。……词还分上下两部分,叫上下阕。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长相思》,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纳兰性德,谁了解?
生:纳兰性德师清朝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叶赫那拉氏,满族正黄旗,康熙时期宰相明珠的长子。自幼聪敏,好读书,工诗词,善骑射。二十二岁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现存348首词作,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二)初读《长相思》,了解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接下来就请大家翻开语文书,自读这首词,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生自读两遍。
师相机指导:本文的嘈杂之音指的是风雪之声。词中的“那畔”指的是山海关那边。
师:同学们两两互读,注意停顿和节奏。
老师相机指导,直到读出词的停顿、节奏、韵味。
师:古人有言: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作者的相思是为何而来?现在请小组同学6人讨论讨论,来聊一聊这首词到底讲了什么?
生:战士们跋山涉水从家乡一程一程地往山海关那边赶,到了半夜的时候,千万个帐篷里点起了一盏又一盏灯。风雪刮了许久,战士们睡不着觉,思念起家乡来了。家乡的夜晚可是没有这样的风雪声音,
生:纳兰性德跟着队伍向山海关那边进发,爬过了一座座山,淌过了一条条河,到了夜晚,几千个营帐燃起了灯火。风刮了两个时辰,雪下了几个小时,风雪之声吵得战士们无法入睡,战士们更加想家了,故乡可是没有这种嘈杂之声的。
(三)深读《长相思》,感悟乡情
师:公元1681年,27岁的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他要把一统华宇的消息传遍满族发祥地。公元1682年阴历二月十五日,康熙率7万余人,纳兰随行,从北京启程东巡祭祖,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仿佛能看到怎样的场景?
生:将士们跋山涉水的艰难。……将士们舟车劳顿的辛苦。……将士们步履维艰的辛酸。……将士们风餐露宿的孤独与寂寥。
师:同学们想一想纳兰的心在哪?从哪看出来的?
生:他的心在故乡,词中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因为“故园无此声。”
全班感情饱满读。
师:此时此刻的纳兰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他就怎么样?更加想家了。
(四)纵览纳兰性德生平,提升认识
师:在此行途中,纳兰还创作了一首词《忆秦娥·龙潭口》。龙潭口是当年纳兰曾祖父金台什和部部族牺牲的故地。此时此刻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生:“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师:为了更好地理解纳兰的其人,其事、其生平其词,老师推荐两本书,一本《纳兰性德传》,另一本《纳兰性德词集》,希望同学们下课之后能够读一读,这样对纳兰性德的词有更深的体会。
二、评析
范静怡老师执教《长相思》一课,朗读贯穿课堂,化教读于无形,突破文本语境,在丰富的资料与开阔的想象中引领学生走入诗情,使得古诗词教学余韵悠长。
(一)朗读贯穿课堂,层层深入诗境
教学中,范老师自始至终把握“读”的要义,让“读”成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拉近了与词的距离,兴发了内心的感悟。
1.六重初读,正音明义
课堂伊始,范老师设置了六重朗读,一读明生字,二读正字音,三读自由感受,四读同桌互读,五读感受“长相思”之“长”,六读借注释插图理解内容。课堂上学生一遍一遍地多种形式地读,读出了理解,读出了韵味。
2.四重引读,感受情味
在了解了《长相思》的背景,感受随行士兵跋山涉水之艰难后,范老师通过文字与场景的渲染,逐步引领学生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学生朗读,教师循循善诱,在自然而然的对话中将诗歌中的情味点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诗词简短文字所蕴含的多重情味。学生一读,教师点明其间“跋山涉水的艰难”;学生再读,教师点明其间“舟车劳顿的辛苦”;学生三读,教师点明“步履维艰的心酸”;学生四读,教师点名“风餐露宿的孤独与寂寥”。学生的朗读在教师的积极评价中得到激励,进一步悟情悟境,感受词人的 内心。
(二)突破文本语境,想象走进诗情
文本解读需要在读懂文本的表层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读出文本的深层内涵。范老师在《长相思》课堂教学中,通过为学生扩充词作背景与词人生平,引导学生走入诗词发生的时代,突破诗词文本语境,通过个性化的想象走进诗情,重塑词人精神世界。
范老师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纳兰性德创作《长相思》的背景,通过创作背景的文字介绍与出巡路线图的展示,学生对诗歌的背景有了较深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出巡路途中的艰苦与“夜深千帐灯”下的画面还原方能水到渠成。“夜已深,我们轻轻走进将士们的营帐,你看到千帐灯下,他们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联系当时的情境、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将自己代入随行士兵的处境,设想士兵
在帐子里擦盔甲兵器,做行军准备,在帐下话家常,在灯下写家书,在风雪中借酒消愁……学生在文本语境的突破中点燃了思维的火花,古诗词的意境也在对于词作背景了解的基础上得到重塑与丰实。
(三)“1+x”诗词联读,开拓诗意空间
“1+x”阅读教学是基于教材内一篇古诗词“1”的基础上,加上与古诗词议题相匹配的一篇或多篇古诗词“x”的教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这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古诗词,提升文化积累。
1.拓展思乡词句
在引导学生想象“千帐灯下,将士们在做些什么?”的部分,范老师适时地引入了“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思乡名句,使学生感受到纳兰性德笔下的情感是亘古不变的、超越时空的人之常情,感受多首千古名篇中传达出的人类普遍的悲欢与心愿,课堂的境界得到了升华。
2.拓展怀古词作
在东巡途中,纳兰性德还作了一首《忆秦娥·龙潭口》。教师拓展这首词作的用意有二,一是《忆秦娥·龙潭口》与《长相思》为同时同地所作,联读《忆秦娥·龙潭口》有助于对《长相思》的创作环境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其二,《忆秦娥·龙潭口》作为一首怀古词,其表现出来的情感与《长相思》这首思乡词不同,更能让人认识到纳兰性德作为婉约派词人的豪放一面。赏读不同题材的诗词,能够学生在诗词作品中还原纳兰性德作为清初第一词人的才思与敏感。
总之,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范老师的课堂教学以朗读贯穿课堂,以词作背景与多元想象突破语境,以诗词联读开拓诗意,多板块巧妙融合,聚焦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诗歌审美感受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长相思》营造的风雪兼程中悟到流传千古的乡思,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