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培智学校
前言: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 Cremin Lawrence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理论教育的生态结构包括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从微观层面讲,教育生态包括学校、教室设备乃至座位的分布对教学的影响,包括课程的设置目标智能方法评价等微观系统分析,还包括亲属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乃至学生个人的生活空间、心理状态对教育的影响。
摘要:“共生课堂”是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提出的课堂教学主张。它认为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课环境与技术等因素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实现课堂教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共生境界。
关键词:支持、合作、探究、共生
现状一:在现阶段我们的学生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慢差低”的现行状态下,培智课堂内卷or躺平?培智学生既卷不动又不能让他躺平,于是我们很多特教人不停的在躺平和内卷中坐着教学的仰卧起坐。针对普校提出的卓越课堂,培智学校的课程目标:共生课堂
现状二:现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了,教师把孩子们喜欢的动画诗歌、儿歌一股脑的放给他们听就可以了,或多或少总能学到一些知识——我们作为培智教师,而不是一个放映员,更多的是需要从浩瀚的教学资源中选取适合培智学生的,有意识的、有组织的、去观察、去引领、去纠正、去调控
普通学校的课堂学习可能就像谈恋爱一样,只需要老师、学生双向奔赴,学习的小船就能到达成功彼岸。
但在培智学校课堂学习中,就像结婚(双方家庭、三观、经济)一样,因为它需要多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家长甚至康复师多向奔赴,一起乘风破浪……
培智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担负着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积累词句,形成能力,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用于生活。
培智共生课堂“六化”模式
一、学科模糊化
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其他学科。刺激培智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
音乐的元素经常用于新授课时的导入
体育的元素可用于一些课堂游戏活动的载体,如热身游戏等
● 生活适应 语文亦生活,生活亦语文。社会生活是语文的载体,语文是社会生活的再现,生活中信息的传递、交流,情感的表达,最终表现为语文,呈现为语文的形式。语文与生活是相互交融的整体,不能相互脱离而独立的存在。因此,语文老师只有将社会生活融进语文课堂,让学生通过理解生活来学习语文,通过阅读语文来学会生活,语文教学才能达到课改的初衷,否则,语文课堂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家长沟通常态化
尊重家长 真诚沟通 助力教学
培智学生的基础能力,决定了在学习上需要家长、教师的合力。如语文教具的准备、作业布置的落实、学生阅读打卡练习等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只有做到对学生了解“深”、步骤“精”、方式“活”、手段“新”、家长反馈“勤”、才能让学习效果“实”。
三、教学结构化——整体把握、框架具体
针对培智学生思维直观、概念固化、行为需要外界支持等特点,需要构建融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模式于一体的统整地结构化教学
时间顺序上:
以我校的单元课为例
五年级上 一单元 自然景象 秋天
每个月一个主题单元
链接:语文教学计划
每一周:头脑风暴课 新授课 复习课 操作(成果展示)课
第一节头脑风暴课 :秋天的各种景象的视频、音频、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说(秋风、落叶、秋天的节日、食物、秋天的穿着、秋天适合的运动等)
第二节新授课 :秋天的字词句 组词
第三节复习课 :读字词、课文、
第四节操作(成果展示)课:一幅秋天的画(写上“张三的秋天来了”)
预置教学目标、清晰可控(一节课的目标一定要小、细、精,落在点上,)
灵活机动实施教学
空间上(教室环境空间):不同的活动空间排列制约或影响不同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也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师,应理性地关注学生的活动安排,使教室或校园成为一个充实的学习中心,为学生的情智交流和探讨提供良好的氛围。
热身活动:起立(站座位过道中)
新授:正坐
练习(背诗):反坐
游戏活动:教室后面空地(围圈)
成果展示:横向站一排
四、学生情感沟通直接化
培智学生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在教学及情感沟通上能力较弱,容易出现沟通障碍,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表达能力和语文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学会用具象化的肢体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
五、教学活动仪式化
让"仪式感"也为语文教学服务,仪式感使某个时间具备了特殊意义,它有时庄重,有时肃穆,有时神圣.培智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下,他们会产生明确的目标,在因目标而生出的责任感驱使下,会更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在驱动力,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个人形象,语言魅力以及课堂设计来营造仪式感,同时,设计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也是营造语文教学仪式感的主要方式.要把小小的教学设计活动化、仪式化,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落实教师教学成果
六、时间安排合理化
课堂时间安排张弛有度,力求合理有效
35分钟的一堂课=5分钟热身/头脑风暴+10分钟新授+ 10分钟活动练习+5分钟个别化辅导+ 5分钟休闲放松活动
结语:培智共生课堂,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答案——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但随着对培智共生课堂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除了借鉴课堂教学的共性外,更要关注生态系统下习以为常的有效的成功的教学手段、教学现象等,通过其背后的实质分析,提炼出一些我们教师认可的、可操作性的一些有利的教学手段或措施,然后不断尝试和修正、反思,最终让培智共生课堂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孔维翔 构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