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儿童  让生长"有目共睹"——基于《观察儿童》的感悟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观察儿童  让生长"有目共睹"——基于《观察儿童》的感悟与实践

朱彤

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幼儿园  

摘要中国传统的教育课程都是以课堂为主,对老师的检查主要是希望知道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什么内容,掌握程度又怎么样,还有什么内容还需为孩子“助力”。检查的目的是找到“适合的教育方式”。而这几年来新西兰的“教学故事”深入人心,教师的关注度从儿童的不足转向儿童的优势,乃至关心其终身发展。这才是与时俱进的“变化”。本文根据《研究儿童》书籍,以“酷学校”的项目与教学活动为例,通过研究仔细观察儿童、创新教学观念的教育策略方式,以期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与儿童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观察  儿童行为 教育策略

一、观察意义:在过程中内化观察意义——对理念更新的诠释过程观察

近年来,《指导》的施行使人类更多地注重孩子的终生健康发展和成才优势。外国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也被愈来愈多的幼教人员所认同,即关心孩子“能做什么样”,而非“不会做什么样”,老师要抓住孩子令人惊喜的“哇”时刻!仔细观察孩子,让初为人师者发现新方向;让播种者希望保有收获;让努力生长者得到提掖;让小有成绩者得到褒扬。

二、案例的呈现方式:在中,经历观察一观察的问题累积经验

案例1:滑滑梯要多长?

“科学馆里有哪些设施?”是从孩子们最熟悉的滑滑梯开始的。小组成员设想在科技馆主楼的旁边建造一个高速滑梯。第一次使用矿泉水瓶制作滑梯,发现长度短,够不着。第二次用锡纸捏成滑梯造型进行粘连,隔天滑梯就变形了。第三次商量替换材料,用瓦楞纸卷成圆柱体,粘连时又发现长度太长,于是涵涵从其他小组借来了直尺,测量了从二楼到地面的距离:“29、29!”随后,把瓦楞纸和支持放到一起,“我来帮你扶着”轩轩说着。涵涵用记号在尺上找到了29并用记号笔画上记号并进行裁剪。

教师手记:从孩子们那里,我看到关注现在就是不理会纷扰,而是全神贯注于在眼前真正关键的事——认识材料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探讨解决的办法;合作;提升使用工具的力量“你用今天的注意力来创造自己的礼物”这句话非常有力。

案例2:楼梯怎么做?

送给自己最棒的“高速滑梯”后,“楼梯怎么做”成了小组讨论的话题。

周翰阳:楼梯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可以用折扇子的方法变出来。方法定出后,小组成员随机选择了就近的纸张。却在组装的过程中发现楼梯太软,立不起来,怎么办呢?   

项目组成员又自发的开始了讨论:

“楼梯是一节一节的,卡纸和彩纸都太软了,或许我们可以试试纸板。”孩子们在资源库找来了前两天建构房子时多余的纸板,裁剪成了统一大小,用双面胶一个接一个的叠加在一起,“要留一点脚踩的地方"继续叠加,”看上去有点像和科技馆组合在一起,成功了!

教师手记:对幼儿来说,什么样的材料有可能是自己所需的?在哪儿能找到这样的材料呢?可喜的是在设置区域的时候,大多数材料已经存在于教室中,但还要考虑要以安全和发展适宜性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学习。

三、教育策略方法:从儿童中分析观察——通过观察对儿童扶本固元

(一)源于童心——以幼儿的方式

1、前期的预设

老师在活动前要对孩子的特殊表现有必要的预设,由于每位孩子对事情的体验、认识以及表现的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当孩子有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时,老师就要相信孩子,秉持“儿童视角”、“儿童的视角”的理念,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开展活动。

2、充分的准备

需要有“计划与放手”的能力,这个项目就是这一观点的最好例证。接下来,让自己的实践更符合对“儿童是如何学习的”以及“教师应该能够如何尊重儿童的声音”的信念。

(二)行于爱心——以专业的方式

1、教育的契机

突发的混乱就是良好的教学契机,如果试想下一次教学不会发生什么问题,那么就必须反思,我们的教学是不是适应了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所以,不惊慌、不惶恐的心态,才是一个好老师直面问题的专业心态,如此才能够沉下心来剖析问题、寻求对策。给孩子充分的空间与自由度,对孩子们有足够的信心,就可以看到“搞怪”现象的后面,暗藏着非比寻常的新意与“哇!”时刻。

2、教育的目标

看得出来教师对预设的教学经验储备相当全面,因为幼儿已经储备了相当大量的语言知识,才会在活动中展示出丰富多彩的活动语言。孩子们需要培养必要的技能来进行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但前提条件是,需要有机会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学习深入。人们必须创造亲自感受、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这种过程中解决问题、完成试验、创造出新事物等等,从而把原来抽象的自然科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化。

(三)臻于生长——以发展的样态

1、接纳与肯定

在教育工作中,老师肯定都碰到过瑞瑞这种思维活络、语言有趣、充满新意的孩子,学生在一些领域的知识储备甚至比老师还多。在这些状况发生时,老师首先要表现出接受、肯定的心态。对孩子的接纳态度会创造出一个心胸大度的品格,这个品性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这个宽厚的胸怀会更加缩短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的尊重要求。

2、蹲下来看看

蒙台梭利说过:“孩童是成人教育之父”。幼童眼中的这个世上是不会得到任何人干涉的、是真实的。假如我们用成年的目光来对待幼童的这个世上,只能离他们越来越远。又如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么一段话:“接过小孩子抛过去的球,并抛还给小孩子。”它告诫人们,身为一位老师,要随时关注研究幼童,先准确抓住幼儿中最有价值的问题,之后再将提问“还给”幼童,让他们“接过球”,并投入新的思索、探究,以便使主题活动不断地深入孩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教师从运动、游戏等中注重于考察幼童,也强调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却缺乏很深入地科学地去考察。但通过教学,使我能够了要以思考、包容、探究的心态对待幼儿。要有一个开放性的心理,全面认识幼儿,理解幼童的心理活动,并掌握幼童的情绪活动。

总之,儿童行为观察,永远在路上。在这个行动的过程中,教师们不仅可以欣赏童年的风景,还可以感悟自身参与的魅力。儿童行为观察,看上去很美,事实上也确实美。这是一个美的历程,一个思想参与和变化的历程。这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历程,因为有了儿童的陪伴,有了爱的情感支撑“行路人”并不寂寞、孤单。

参考文献:

[1]尹学英.解读儿童成长的“密码”[J].山东教育,2021,No.1188(42):32-33.

[2]吕秀华.源于生活,归于童心——园本课程建设之我见[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No.803(0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