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刘,记[1]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310023

摘要: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围绕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而拓展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作为特殊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能够提升办学质量和学生社会企业适应能力。本文主要从残健融合产业学院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残健融合产业学院建设的路径和模式、残健融合产业学院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

关键词:残健融合、产业学院、特殊高等职业教育

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一种共同体的组织形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产教职业融合组织,其目的是融合市场企业资源、政府资源、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利用一种合作机制、合作形式来实现教育端、产业端的链接。产业学院的育人模式不再是学校主导,而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通过学徒制模式等各种人才培养形式,精准培养社会市场上企业的技能人才。作为特殊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残障人群为主的学校,需要通过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更精准的培养适合社会企业需求的特殊型技能型人才。

一、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与意义

     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主要是在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提出,产业学院的建设目的是要完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以便打造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实体。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文件中的企业学院,实质上就是产业学院,通过国家政策层面,政府对职业院校建设产业学院高度重视,对于高等特殊职业学院更加依托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培养适应社会企业的特殊群体型技能人才。

    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的意义从政府、企业、学校、学生不同角度来看,意义不一样。从政府角度来看,大力发展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服务残疾人,通过行业、企业参与特殊高等职业办学,把特殊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生的就业对接起来,残疾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减少残疾人在岗的培训成本和过渡时间。残联部门希望通过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的建设,把学校和企业建设成为一个产教融合的共同体,减少就业间隔的市场摩擦,提高特殊高等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社会企业的适应性,才能够让残疾大学生更体面的就业。

    企业参与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一方面,可以为残疾人解决就业岗位,帮助残疾人就业;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企业稳定的人力资源供应。在帮扶和解决残疾人就业同时,也参与残疾大学生的技能培养,同时,也可以享受政府给予相关的税收等优惠政策。

学校主导建设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是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的有利渠道。通过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学校可以获得企业投入的资源、技术以及相关人员,有效补充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提供学生实践实习的岗位,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幅度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水平,提高学校美誉度和影响力。

学生在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里,可以利用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资源,在学习期间,可以一方面学习产业、行业前言知识和技能,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社会工作经验,获得实习就业机会,缩短学生与社会企业岗位之间的距离,特别对于残疾大学生来说,获取就业工作岗位有一定难度,通过残健融合产业学院,可以定向就业也可以节省残疾大学生找工作的时间,降低就业的不确定性。

二、残健融合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与模式

产业学院是一种多方共赢的组织形式,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当前主要以“政行校企”作为主体,“产学研创”为工作对象,实施“岗课赛证”融合的育人模式,是促进现代高职产业学院发展的关键。作为高等特殊职业院校建设产业学院,首先“政行校企”有别于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另外“产学研创”参与对象为特殊群体的学生,因为残障学生自身条件的缺陷和学习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岗课赛证”融合的育人模式的标准也不相同。高等特殊职业院校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和模式需要根据残障特殊群体学生、政府残联部门、福利性企业等开展搭建和运营。

(一)以“政行校企”为主体的残健融合产业学院

“政行校企”是搭建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的主体,特殊高等职业院校的残健融合产业学院,是在政府残联部门相关政策和协调下,残疾人服务行业、企业以及协会与特殊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共建多元协同创新和育人的平台。由于残障群体的特殊性,服务这个特殊群体的行业、企业、协会、政府部门针对性比较强,在覆盖范围和数量上比较低,因此“政行校企”的主体作用仍需拓展。国务院、教育部及部分省市政策文件中均有提及产业学院,也有针对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文件,但这些文件对产业学院主要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从行业方来看,遵循政府政策重建与学校、企业的合作机制很有必要。在这一过程中,要致力改变行业协会参与度不高的状态,鼓励其与企业联手,成为特殊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育人的主体之一,发挥行业协会对企业和学校的双重指导作用。特殊高等职业院校应改变距行业远、离企业近的认知,主动与行业协调,以便行业协会能够对学校育人进行有效投入。

(二)构建“产学研创”为工作对象的残健融合产业学院

    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的工作对象主要以“产学研创”工作任务,按照教育部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须完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7项主要建设任务。首先要通过1+N的组建形式搭建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通过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行企校相结合的专业群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完善学徒制的机制在残健融合产业学院中的核心作用,面向岗位、企业、产业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打造生产性和盈利性的实训实习基地,通过政府、行业、企业专家团队,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构建协同一体的产学研服务链路平台,完善合作治理机制,高效率的管理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

(三)打造“岗课赛证”的残健融合产业学院

“岗课赛证”是残健融合产业学院的运作的载体,需行业界、企业界、教育界共同发力。在“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过程中,残健融合产业学院应不断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以课改实现专业与产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以社会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课”是载体,“赛”“证”则是围绕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而开展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素,因“岗”而设置课程,随“岗”而改变教学内容。基于岗位技能标准,以真实数据、案例、项目任务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借助各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等高水平竞赛平台,让技能引领教学改革,加强“课赛”融通的作用。加强“课证”融通,融合社会企业职业技能认证内容,以实际项目为对象,及时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技术技能水平、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成长为全方位适应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技能人才。

三、协同育人的残健融合产业学院管理模式

    残健融合产业学院需要各个主体之间协同育人,要做好协同育人,首先,“产学一体”,要将专业群与当地残联政府部门相关的福利性行业、企业紧密对接,探索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特殊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含量及技术含量,使残健融合的产业学院具有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其次“产研一体”,残健融合产业学院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科研平台,培养、打造一批特殊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水平科研、教学创新团队,形成人才聚集效应,进而为福利性企业解决一定的生产与管理问题;最后实现“产学研创一体”;特殊高等职业院校的残健融合产业学院应积极搭建残疾人创客空间,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吸引师生参与,构建由“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指导师资团队,引导师生融入地方特色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促进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行业、企业资源优势,提高孵化企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静 郑兵.“政行校企”“产学研创”“岗课赛证” 职业院校怎样建“产业学院”[J].光明日报,2022年08月16日 14版.

【2】周红利、张贵平.产业学院研究的十大主题[J].千秋视野.2023-01-13.

作者简介:刘记,男,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内外电商运营和物流,电商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