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第三小学 437500
劳动教育承载着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市教育局有关劳动教育的等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不断加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和劳动实践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的劳动态度和崇尚劳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善于劳动、勇于创造、敢于实践的能力。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状,取得了显著的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成效。
一、春雨随风潜入夜,清泉润物细无声——培养劳动意识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勤劳节俭为美德。在劳动教育中,我们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入手。学校少先队创造性地在组织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因素,通过引领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中有关劳动的名家名篇名段,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播下“劳动光荣”的种子,深切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乐趣。并充分利用班队会向学生开展劳动宣传教育,介绍劳动知识,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好习惯;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了劳动教育栏目,通过树立典型,宣传身边的劳动事迹,号召大家向伟大的劳动者们致敬。让劳动思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体悟劳动精神
“中国梦,劳动美”。劳动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劳动的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劳动的精神和价值。为此,我们开展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劳动活动,让学生切身体悟劳动精神。
课堂中,老师让劳动课程渗透于各科课堂教育,如美术课上的“变废为宝”活动。让学生废物利用制作精美的艺术品,让他们深刻感受劳动之美,收获劳动的喜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走出去,身体力行去各劳动实践基地实践参与劳动,使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潜移默化的给学生创造了劳动实践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有效衔接和整合。
活动上:我们在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中渗透劳动教育,班级坚持卫生清理制度,每天按时早中晚三次清理卫生,教室桌椅、书架、卫生工具等安排专人负责,摆放整齐有序,所有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达到地面干净无纸屑,无杂物,无卫生死角。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活动,亲身体验播种绿色、垃圾分类的乐趣,为学校建设做出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充分地感受了劳动的快乐。通过一些列的校园劳动,学生体验到劳动之美,感悟付出的成就感,体验劳动的辛苦,从而提升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公德意识。我们让学生在感悟体会中,养成劳动习惯。各中队紧紧围绕“我劳动,我快乐”的活动主题,结合党史国情,用手抄报的方式一笔一画表达着对劳动者们崇高的致敬。除此之外,在父母的引导和模范带动下,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并利用闲暇之余,帮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碗、拖地、擦桌子等劳动。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从中获得感恩教育,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劳动的习惯。
街道间:我校少先队全面贯彻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带队建的工作思路,拓展平台和载体,将劳动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扎实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大队员们在学校党总支、团支部的带领下,穿梭在街头巷尾,走进企业、走进农村,打扫街道卫生、慰问孤寡老人,参观和参与田间的劳作,分工协作,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生产实践、职业生活和义务劳动中,增强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通过体验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
三、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养成劳动习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红领巾归田园——二十四节气之农事”校本课程,是我校劳动教育的特色品牌。我们秉承劳动教育的思想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原则,将劳动教育与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组织学生在学校开辟的农业劳动基地里耕作劳动,在其间走四季、知节气,学传统、展新风,体验“春之蜇动”、“夏之蝉鸣”“秋之叶殇”、“冬之暖阳”的自然之美,体验“春种一颗粟,秋收万某某”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歌中蕴含的深邃而悠远的意境,感悟科学、生命、劳动的魅力,坚定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我校的红领巾归田园——二十四节气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实践能力、求知能力,深化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孩子们亲历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在直观生动的栽培体验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农民伯伯的艰辛劳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习和掌握了农耕劳动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从小形成节约粮食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学知识、爱知识、用知识的科技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的“有形之绿、无形之绿”,使整个校园呈现“有香有色、有花某某”绿色生态景象,增强了每位孩子创造和享受绿色、和谐、低碳、文明的校园生活的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劳动教育特色,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四、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掌握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自强自立。我校的劳动教育,即“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农业劳动”三个内容板块,从低年级的“在家里学会生活自理、向家人表达爱心,在学校爱惜公共财物、爱护公共环境,在劳动基地认识常见农作物、能进行采摘等简单田间耕作”,到中年级的“在家里掌握简单家务劳动、学会分担家庭责任,在学校履行值日职责、学会服务他人,在劳动基地认识农作物生长规律、能使用农具进行田间管理,到高年级的“在家里掌握复杂家务劳动、学会独立生活,在学校创造劳动成果、学会分享劳动收获,在劳动基地体验农事劳动经理,感悟中华农业农事文化”,按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强自立本领。
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形式,是推动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长效措施。通过一系列的劳动教育活动,我校进一步在全校上下营造了劳动光荣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全校师生奋发有为的进取心;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也增强了劳动观念,提高了劳动意识,培养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获得了感恩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教育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道理,成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