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长河中学
摘要:为了研究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为例,将单元知识整合起来,寻找各个重难点实施教学,通过确定单元整体目标,借助知识迁移构建完整结构,明确各个单元逻辑关系,实施创新型作业设计等策略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性
核心素养是如今教育教学环节中较为重要的构成内容,需要老师将教材当做载体,为学生讲解各科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借助不断的学习,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他们明确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数学原理等等。这些数学原理通常涉及到某些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等,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拓展他们的眼界,推动其健康快乐的成长。最为关键的是,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学习环节中,感受到数学的实质与内涵,能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充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解决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慢慢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除此之外,核心素养还包含有空间想象、思维创新和逻辑思维等多种,这就要求老师给予这些能力更高的关注,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唤起学生隐藏的潜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问题源起
1.点状化知识讲解导致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是比较分散的,内容比以往更加多。而点状化的教学,使原本有联系的知识点分散到不同的课时中,使学生不能自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部分学生只会做本节课知识点的相应练习,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停留低阶思维阶段,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主动学习能力差。
2.教师对整体教学认识不透彻
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对单元章节的教学内容比较注重,对重要的数学概念或知识点会讲的很深和透彻,但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对教材和资源的合理整合能力和对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所以要按照知识体系理解教学和从单元视角分析数学知识。
二、核心概念
单元整体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学科的内在规律进行知识整合,促使学生构建出完善的思维体系,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充分运用,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加深他们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单元整体设计往往是老师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潜在关联等,对教材内容作出科学调整与规划,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创设出更加多元的教学单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体现出良好效果。
老师在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确其有着怎样的特点,按照这些特点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以此来实现预期的目标,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此种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还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对于其后续阶段的进步和发展体现着较为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对教学效果有着清楚的了解,转换原有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推动其获得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
三、研究思路四、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要求老师了解本单元的内容和知识点,再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出详细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计划的进行学习,保障课堂学习有着较高的效果和质量。但对教学目标做出确定以前,应该先考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或是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喜好,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单元整体教学更具备针对性,为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铺垫基础。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时,老师就需要本单元内容确定一下诸多目标:其一,老师先对整个单元的知识做好细致的分解,再让学生通过预习相关内容,并联系预习掌握的知识,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自主预习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行设计单元学习的目标,规划出所有的重难点知识。(平行四边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图如下)
其二,从整体上明确平行四边形到特殊四边形的图形关系,分析现实生活中四边形的应用,把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有效的整合起来,对特殊四边形有着清楚的了解,可以掌握其基本概念和性质及判定,达成学习效果的提升。只有如此,才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让他们有着正确的目标不断努力,培养他们形成高度的核心素养,为其后续阶段的进步和发展铺垫基础。
(二)借助知识迁移构建完整结构
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具备对数学实质进行探索的能力,数学课程的各个知识点都存在着较为紧密的关联,也有着明显的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对此有着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并对其进行充分的运用,增强他们的迁移能力,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而老师通过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构建出更加完整的结构,将知识和内容顺利填充进去,进行反思和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引导他们加入到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中,达成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研究三角形的方法和路径,通过类比再建构四边形研究的内容和发展脉络。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定理时,可以用下面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1)“平行四边形性质”片段教学设计
工具:刻度尺、剪刀、平行四边形纸片
活动:动手操作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然后小组交流,班级展示汇报。
预设1、学生根据小学经验,借助刻度尺对边、角、对角线进行度量,获得猜想,而后证明。
预设2、学生用折叠的方式进行验证,但是发现叠合操作很难完成,这时候想到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然后通过叠合的方式,来看对边、对角是否重合,对角线是否互相平分。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过程中用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性质。
(2)“平行四边形判定”引入设计
活动:动手画一画:如图,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 请画出平行四边形ABCD。
设计意图:
1、这样的尺规作图操作是种手脑并用的活动方式,可以增强大脑中不同功能区域的联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
2.通过画图,把平行四边形几种判定方法都归纳出来了,证明也就成了探究活动的自然延伸。
3.在整体视角下,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探索,这样的尝试使得判定的获得更具有整体性,符合认知规律。
通过上面的设计,老师就能够顺利导入知识,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它的基本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此种环节中,学生不止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掌握做题技巧,还可以按照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联,让知识迁移体现出自己的效果和作用。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唤起他们隐藏的潜能,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明确各个单元逻辑关系
初中时期的数学教材有着内容复杂、知识点繁琐等特点,再加上各个章节的重难点知识较多,这就导致学生无法轻松掌握这些知识点和单元存在的关联。所以,老师就应该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充分运用,加强学生对其的掌握和理解,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将此种复杂的关系梳理清楚,并进行充分的运用,可以将其完全的记忆在脑海中,达成学习效果的提升。只有明确各个单元隐藏的逻辑关系,才可以在学习的时候,不会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重要性,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在讲解“特殊四边形”时,老师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梳理各个有着较高相似度的知识点,理顺这些知识的逻辑关系,首先将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有关概念放在一起作为单元一集中讲解,通过下面的知识关联图比较发现它们是具有特殊条件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再将它们的性质定理作为单元二处理,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分别从边、角、对角线这几个方面分别对它们进行分析。(如图所示)
最后再把它们的判定定理作为单元三来处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现场制作思维导图或知识结构图,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够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更好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如图所示)
通过上面的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明确知识的原理和概念,将其完全的掌握,知晓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将其彻底的解决。这才是数学课程设立的目的,需要老师给予其更高注重,可以带领学生逐步理清知识点的关联,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实施创新型作业设计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教师要更加关注作业与教学的交替融合,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基础,以“结构化学习”为核心,设计单元作业,引导学生在系统化的作业实践中由理解到迁移,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实现自我建构,最终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数学课时重新划分,并确定每个小单元的目标,按照这些要求去设计作业。除了布置常规的书面作业,也可以尝试安排一些创新性的作业。(1)可以是动手操作型的作业,如:四边形这个单元可以安排学生事先用白纸剪好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些图形,在上课时利用它们可以更加直观;(2)可以是前置作业:对要上的新课布置预习作业,为新课做好准备,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梳理这一章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的形式展示。(3)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这样布置作业就更有针对性,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能力,更好发挥双减政策实施的作业。
五、单元整体教学的发现和启示
1.合理整合,以学定教
教师在进行单元整合时,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整合,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教材整合的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学定教。
2. 主动学习,发展思维
教师通过对单元活动的合理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积极猜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方式多样,激发兴趣
单元整体教学中将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共同学习相结合,适当加入项目化学习方式,对涉及章节较分散的教材内容,可通过微课形式或思维导图(知识构建图)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在课后对整体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得更加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生成师生互动的精彩课堂,产生了思维的激烈碰撞,促使学生热爱数学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4.注重逻辑,促进思维
教师进行单元教材整合,应注意数学的顺序性、逻辑性、系统性。数学不是跳跃性、孤立性、割裂开的,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融入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自主迁移式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结束语: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一定要渗透进初中单元整体教学环节中,将其当做根本指导,来对学生实施培养。这不止可以达成预期的效果和目标,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数学思维。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完成资源整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隐藏的潜能,可以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构建出完整的知识脉络,让单元整体教学体现出自己的效果,推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顺利达成,为学生后续阶段的进步和发展铺垫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性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2(05):30-32.
[2]王霞.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4):8-9.
[3]姚丽萍.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实践与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