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广汉,618307)
摘要: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将“大思政课”理念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集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育人和育材的双重目标。本文从“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概论》课程的内涵出发,多角度分析了“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概论》课程的必要性和优化举措,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思政课”;思政课程;立德树人
一、“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概论》课程的内涵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着重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一环,将“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进一步发挥《概论》课程的积极作用,为多主体全程全方位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一定基础。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下青年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必然选择。它强调要积极构建多主体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大思政课”核心是“大”,明确要整合课程、平台、教材、教师队伍等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思政课程教育内容,充分结合新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丰富教育方式和方法,真正实现“大思政”理念。“大思政”理念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充分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集中体现,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理念。《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关键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学分和学时最多的一门思政课程,它涵盖了教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多种学科。《概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成果为主线,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内容、内涵、特点、历史地位和意义等多方面的论述,帮助学生在清楚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上,着重把握两个理论体系的关系和内涵,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必然性、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真正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概论》课程就是将“大思政课”理念与《概论》课程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原则,提高学生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学生学科知识与优秀品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概论》课程基本目标和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品格素养,加快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
二、“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概论》课程的必要性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这论述为拓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格局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推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创新指明了方向,对培养高校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要把握和落实“大思政课”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高校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就必须深入理解“大思政课”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第一,融入“大思政课”理念是开拓教师历史视野,增强学生“四个自信”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提出课教师要开拓历史视野,要将社会主义史、新中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一门思政理论课中的重要一环,融入“大思政课”理念,学生能够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素养,能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成有明确的认识,增强学生“四个自信”,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融入“大思政课”理念是搭建优质思政课堂,完善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迫切需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融入“大思政课”理念,就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将传统思政教学方式和新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素材库,将课件、案例、视频、音频、新闻和优秀学生作品集合起来,整合课程思政素材;加强与其他相关专业和相关学校的专家交流,积极借鉴优秀思政课课堂的优势,创建好优质的思政课堂教学平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讲好故事”,形成不同的教学特色,为搭建优质思政课堂,完善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奠定基础。
第三,融入“大思政课”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
高校思政课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媒介,更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平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课程,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将“大思政课”的核心理念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课程知识重难点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来源类型和渠道多样化,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树立,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多元的网络消息,无法辩证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容易受到一些未经证实或者不良思想的影响。“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学生困惑的问题和信息,引导学生客观地、辩证地看待问题。特别是针对当前时事政治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国际国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融入“大思政课”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
“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强调学科专业知识与道德素养相统一,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课程的理论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将个人目标与国家战略相结合,这是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完善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
三、“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概论》课程的措施
“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概论》课程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式。各高校根据自身提点和发展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思政课程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何更好的将“大思政课”理念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与《概论》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理论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迫切解决的问题。
第一,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了历史学、教育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理论,要求教师不仅要提升专业相关的知识能力,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政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这些课程的内在逻辑、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均不同,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好教好自己授课科目的同时,对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知识框架结构和价值观都要深刻理解,将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旨和结构联系起来,丰富自身的知识视野,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大学生 “四个自信”,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概论》课程核心力量就是教师,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的关键任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在完成所教授课程的基础上,要跨学科跨门类丰富自身知识力量,在面对学生感兴趣或者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时,能够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多角度分析问题,不断启发学生,辩证看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只有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注重搭建课程思政平台。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与国之间联系交往愈发密切,我国已经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前,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和内容多元化,不再是传统课堂接受知识的受教育者,打破了教师是教学本身的主导者的局面。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完全建立,判断能力还不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风险挑战,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这些都是思政课程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要注重搭建课程思政平台,搭建线上线下课程平台,打破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教的主体地位,提倡双主体,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学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等不同方式方法展示优秀思政案例,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都是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问题展开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受教育者,逐渐成为教育的主动者,真正体现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教学中要注重网络平台,教师要运用网络平台,获得最新的国际国内热点信息,运用自己的知识全方位的解释信息的本质,引导学生运用新媒体丰富传统教学课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不同学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间的交流,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中共同探讨“大思政课”在不同专业、学科的作用,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刻认识到“大思政课”的重要作用。搭建思政课程平台能够更好地鼓励思政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优秀素养。
第三,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概论》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核心课程。当前,《概论》课程教学仍然主要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体现为受教育者,学生的主动性和开拓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增强《概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是真正发挥思政课程作用的重要举措。作为一门理论性和政治性都很强的课程来说,《概论》课程不仅要求“内化于心”,更重要的是“外化于行”,只有达到“外化于行”,才能真正体现立德树人的意义。实现“内化于心”,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热点话题的分析,给学生更好的机会去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学生在“内化于心”的基础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或者《概论》课程教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外化于行”。学生可以参加校内共青团、社团、学院、班级举办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同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在活动中培养责任感。学校也可以组织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法庭、走进校园、社区服务等形式,将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大思政课”理念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将“大思政课”理念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集合起来,有助于提升《概论》课程的理论性、政治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育人和育材的双重目标。
[1] 基金项目: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改项目《“大思政课”理念融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教研成果。
[2] 作者简介:赵科慧(1989—),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主义中国化。